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______)。
2.9角=( )元 25cm=( )dm=( )m 3.(______)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4.把2.74缩小到原数的
1是(______),扩大到原数的10倍是(______)。 1005.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________.
6.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______)位,计数单位是(_______). 7.在括号里填“>”“<”或“=”。
1.5m(______)1m40cm 370千克(______)0.35吨 0.5kg(______)500g
8.如果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和大于90°,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如果两个锐角和小于90°,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
9.若用3根小棒拼成图1,那么第6个图形用(______)根小棒,第10个图形用(______)根小棒。
……
1 2 3
10.A、B、C是三个不相同的数,B、C三个数中有它们的平均数是35。那么A、(______)数小于35。
11.下图中有(______)个等腰梯形,有(______)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既是(______)三角形又是(______)三角形。
12.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是3.5,这个小数一定大于(______)又小于(______)。
13.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________) 14.五边形的内角和是720°。(________)
试卷第1页,总4页
15.等腰直角三角形中锐角是45°。(______) 16.(被除数-余数)÷商=除数。(______)
17.根据小数的意义或性质能判断小数点位移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______) 18.( )是乘法的逆运算。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D.除法
19.3个0.3的和等于( )个0.01的和。 A.10
B.30
C.90
20.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条边。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1.把1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不是( )。 A.1cm
B.0.01cm
C.
1dm 1022.平行四边形不能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 A.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23.口算。
25×4= 4.12+3.05= 1.25×100= 4.12÷10=
5.1-1.9= 0.37+0.3= 0.5÷1000= 12.5-2.5=
24.用竖式计算。
11.76-5.93= 14.28+103.5= 25.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29×125 26.5+24.78-15.5 38×65-55×38 30÷[480÷(24-8)] 26.画出下图的底和高。
B.长方形
C.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
27.在方格纸中画出图一和图二,并填空。
试卷第2页,总4页
图一:A(10,5)、B(13,5)、C(10,1)、D(14,1),这个图形是( )形。 图二:A'(3,7)、B'(5,4)、C'(9,7)、D'(7,10),这个图形是( )形。 28.小明体重25.8kg,小英体重32.45kg,小刚体重比小明、小英体重和少23.45kg。小刚体重是多少kg?
29.
①参加人数最多的是(______)班。
②一共有(______)人参加植树,其中男生有(______)人。
③计划植树339棵树。若按男、女生人数平均分配任务,男生比女生多植(_____)棵树。
30.水果店用2375元订购梨和桃各25箱,已知梨比桃多用125元。求一箱梨多少元? 31.用下图拼平行四边形。
①用(________)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能拼成一个周长是20cm的平行四边形。
cm或②用10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_)cm或(________)cm。
32.某客船有头等舱座位18个,票价15元,普通舱座位100个,票价10元,本次客船票价收入1000元,最少有乘客多少人?
33.学校半期考试。张红同学四科考试分数不同,她语文、数学两科平均分是82分,
试卷第3页,总4页
语文、数学、科学三科平均分是85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四科平均分是86分。 根据上面信息我分析知道: ①张红同学科学考了(______)分。 ②英语与科学相差(______)分。 ③我还知道(______)科考试分数最低。
试卷第4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数学家 【解析】 【分析】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故答案为:数学家。 【点睛】
本题属于常识性考查,注意平时多积累。 2.0.9;2.5;0.25。 【解析】 【分析】
角和元之间的进率是10,将9角换算成元,用9除以进率10;
cm和dm之间的进率是10,将25cm换算成dm,用25除以进率10; cm和m之间的进率是100,将25cm换算成m,用25除以进率100; 【详解】
9角=(0.9)元; 25cm=(2.5)dm=(0.25)m 故答案为:0.9;2.5;0.25。 【点睛】
本题考查人民币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解析】 【分析】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答案第1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定义,需熟练掌握。 4.0.0274; 27.4。 【解析】 【分析】
把2.74缩小到原数的
1,就是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小数变为0.0274。把2.74扩100大到原数的10倍,就是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变为27.4。 【详解】
把2.74缩小到原数的
1是(0.0274),扩大到原数的10倍是(27.4)。 100故答案为:0.0274;27.4。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扩大原数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缩小原数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 5.(a+b)c=ac+b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的分配律,即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或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得数不变. 【详解】
设两个加数是a和b,用它们的和乘c,与两个数a、b分别乘c再相加的和是相等的.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为:(a+b)×c=a×c+b×c,即(a+b)c=ac+bc. 故答案为(a+b)c=ac+bc. 6.百分 0.01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解答即可: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 0.1,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0.01,第三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0.001,… 解:小数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0.01. 故答案为百分,0.01.
答案第2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点评】十进制计数法,规定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7.> > = 【解析】 【分析】
,即0.01,…
,即 0.1,右边第
cm和m之间的进率是100,将1m40cm换算成m,用40除以进率100,再加上1。再与1.5m进行比较;
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将0.35吨换算成千克,用0.35乘进率1000,再与370千克进行比较;
kg和g之间的进率是1000,将500g换算成kg,用500除以进率1000,再与0.5kg进行比较; 【详解】
1m40cm=1.4m,1.5m>1.4m,则1.5m(>)1m40cm;
0.35吨=350千克,370千克>350千克,则370千克(>)0.35吨; 500g =0.5kg,则0.5kg(=)500g; 故答案为:>;>;=。 【点睛】
不同单位的数进行比较时,要先换算成同一单位的,再进行比较。 8.锐角 钝角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如果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和大于90°,则第三个角也为锐角,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如果两个锐角和小于90°,则第三个角为钝角,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详解】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和大于90°,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如果两个锐角和小于90°,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锐角;钝角。 【点睛】
答案第3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9.13 21 【解析】 【分析】
图1由3根小棒拼成;图2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共用了3×2-1根小棒;图3是由3×3-2。由此可以推出,第6个图形用3×6-5根小棒。第10个图形用3×10-9根小棒。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3×6-5=18-5=13(根),第6个图形用13根小棒; 3×10-9=30-9=21(根),第10个图形用21根小棒。 故答案为:13;21。 【点睛】
观察图形,找出规律,再列式计算。 10.一个或两个 【解析】 【分析】
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三个不相同的数的平均数是35,则三个数中有一个或两个数是小于35的。 【详解】
A、B、C的平均数是35。那么A、B、C三个数中有一个或两个个数小于35。 故答案为:一个或两个。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含义的应用。平均数代表数据的平均水平,若一组数中数据各不相同,则必然有大于平均数的数,也必然有小于平均数的数。 11.3 3 锐角 等边 【解析】 【分析】
等腰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但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但相等的四边形。等边三角形为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其三个内角相等,均为60°,它是锐角三角形的一种。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答案第4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根据分析可知,图中有3个等腰梯形,有3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既是锐角三角形又是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3;3;锐角;等边。 【点睛】
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能快速区分给出的图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或等腰梯形。
12.3.45; 3.54; 【解析】 【分析】
两位小数取近似数是3.5,即小数精确到十分位,要看百分位上的数字。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则,若百分位上的数字大于等于5,就向十分位进1;若百分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舍去百分位及其后面数位上的数。 【详解】
“四舍”得到的3.5最大,是3.54,“五入”得到的3.5最小,是3.45。则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是3.5,这个小数一定大于3.45又小于3.54。 故答案为:3.45;3.54。 【点睛】
灵活应用四舍五入原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小数精确到哪一位,就要看下一位上的数字。 13.√ 【解析】 【分析】
(b+c)=a×b+a×c,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简便计算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a×【详解】
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4.× 【解析】 【分析】
五边形可以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那么五边形内角和为180×3=540度。
答案第5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详解】
五边形的内角和是720°。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 15.√ 【解析】 【分析】
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相等,顶角为90度。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可知,三角形中锐角为(180-90)÷2度。 【详解】
(180-90)÷2=90÷2=45°,则等腰直角三角形中锐角是45°。 故答案为:√ 【点睛】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比等腰三角形更特殊的三角形。它的两条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且为45度,顶角为90度。 16.√ 【解析】 【分析】
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知,(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详解】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此算式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可推出,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常用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17.× 【解析】 【分析】
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
答案第6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点位移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指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数就缩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根据小数的意义或性质是不能判断小数点位移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故答案为:×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移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8.D 【解析】 【分析】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详解】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故答案为:D。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对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掌握。 19.C 【解析】 【分析】
3个0.3的和为3×0.3=0.9,10个0.01的和为10×0.01=0.1,30个0.01的和为30×0.01=0.3,90个0.01的和为90×0.01=0.9.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 10个0.01的和为10×0.01=0.1; B. 30个0.01的和为30×0.01=0.3; C. 90个0.01的和为90×0.01=0.9;
3个0.3的和为3×0.3=0.9,则3个0.3的和等于90个0.01的和。 故答案为:C。 【点睛】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所以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 20.A
答案第7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分析】
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详解】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常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给出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1.B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把1m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米换算成cm和dm。 【详解】
把1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0.01m,0.01m=0.1dm=1cm,0.1dm=故答案为: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每一份是0.01m。 22.B 【解析】 【分析】
依据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意义及特征。画图即可解答。 【详解】
1m,也就是0.01m。再将0.011001dm。 10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答案第8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意义及特征,需熟练掌握。 23.100;7.17;125;0.412; 3.2;0.67;0.0005;10; 【解析】 【分析】
根据整数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详解】
25×4=100 4.12+3.05=7.17 1.25×100=125 4.12÷10=0.412 5.1-1.9=3.2 0.37+0.3=0.67 0.5÷1000=0.0005 12.5-2.5=10 【点睛】
观察算式特点和运算符号,仔细解答即可。 24.5.83;117.78。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详解】
11.76-5.93=5.83 14.28+103.5=117.78
11.76gg14.285.93 103.50
117.785.83【点睛】
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25.29000;35.78;380;1。 【解析】 【分析】
答案第9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根据整数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答。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 8×29×125 =8×125×29 =1000×29 =29000
26.5+24.78-15.5 =51.28-15.5 =35.78 38×65-55×38 =38×(65-55) =38×10 =380
30÷[480÷(24-8)] =30÷[480÷16] =30÷30 =1 【点睛】
脱式计算时,注意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6.
【解析】 【分析】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梯形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通常过上底的一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画出梯形的一条高。
答案第10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详解】
根据分析作图如下:
【点睛】
本题是考查作梯形和三角形的高,注意作高用虚线,并标出垂足。
27.,梯形;长方形。
【解析】 【分析】
图一:根据题目给出的数对,点出A、B、C、D四个点并将点连起来。 图一:根据题目给出的数对,点出A'、B'、C'、D'四个点并将点连起来。 再根据所画的图判断图一和图二是什么图形。 【详解】
根据分析画图如下:
图一是梯形,图二是长方形。
答案第11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故答案为:,梯形;长方形。
【点睛】
根据给出的数对画图时,注意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28.34.8kg 【解析】 【分析】
小明、小英的体重和是25.8+32.45 kg,则小刚体重为25.8+32.45-23.45kg。再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详解】
25.8+32.45-23.45 =58.25-23.45 =34.8(kg)
答:小刚体重是34.8 kg。 【点睛】
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 29.四(1)班; 113; 77; 123。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图,分别计算出四个班参加植树的人数,再进行比较;
(2)将四个班参加植树人数加起来,即为参加植树的总人数,将每个班参加植树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为参加植树的男生总人数;
(3)按男、女生人数平均分配任务,每个人植树数量=计划植树数量÷植树总人数。男生比女生多植树数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每个人植树数量。
答案第12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详解】
(1)四(1)班参加植树的人数为24+8=32(人); 四(2)班参加植树的人数为18+6=24(人); 四(3)班参加植树的人数为20+10=30(人); 四(4)班参加植树的人数为15+12=27(人); 32>30>27>24,则参加人数最多的是四(1)班。
(2)32+24+30+27=56+30+27=86+27=113(人),则一共有113人参加植树; 24+18+20+15=42+20+15=62+15=77(人),则男生有77人。 (3)113-77=36(人) 339÷113=3(棵)
(77-36)×3=41×3=123(棵),则男生比女生多植123棵树。 故答案为:(1)四(1)班;(2)113,77;(3)123。 【点睛】
根据统计图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30.50元 【解析】 【分析】
水果店用2375元订购梨和桃各25箱,梨比桃多用125元。假设再多花125元,即用2375+125元,可以购买25×2箱梨。一箱梨的价钱=(237+125)÷(25×2)元。 【详解】
(2375+125)÷(25×2) =2500÷50 =50(元) 答:一箱梨50元。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若再多花125元,补上桃与梨的差价,即可购买50箱梨。 31.两个或三个 36 48 84 【解析】 【分析】
(1)题目给出的平行四边形,若2cm的边重叠,拼成周长是20cm的平行四边形,20=(2
答案第13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4+4)×2,则需要两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若4cm的边重叠,拼成周长是20cm的平行四边形,20=(2+2+2+4)×2,则需要三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
(2)10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成长边4×5cm短边2×2cm的平行四边形,则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4×5+2×2)×2cm;拼成长边2×5cm短边4×2cm的平行四边形,则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2×5+4×2)×2cm;拼成长边4×10cm短边2cm的平行四边形,则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4×10+2)×2cm;拼成长边4cm短边2×10cm的平行四边形,则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4+2×10)×2cm; 【详解】
(1)用两个或三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能拼成一个周长是20cm的平行四边形。 (2)(4×5+2×2)×2=24×2=48(cm); (2×5+4×2)×2=18×2=36(cm); (4×10+2)×2=42×2=84cm; (4+2×10)×2=24×2=48cm;
所以用10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6cm或48cm或84cm。 故答案为:(1)两个或三个;(2)36;48;84。 【点睛】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周长公式解决问题。平行四边形拼成大的平行四边形时,有短边重叠和长边重叠等不同情况,可以画图帮助理解。 32.91人 【解析】 【分析】
18>10,头等舱票价大于普通舱票价。所以要想乘客最少,则头等舱全坐满。头等舱全坐满收的票价为18×15元,普通舱收的票价为1000-18×15元,坐普通舱的乘客人数为(1000-18×15)÷10人,则乘客共有18+(1000-18×15)÷10人。 【详解】
18+(1000-18×15)÷10 =18+(1000-270)÷10 =18+730÷10 =18+73 =91(人)
答案第14页,总1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要想乘客最少,头等舱要全坐满。 33.91 2 语文或数学 【解析】 【分析】
(1)语文和数学两科的总分数是82×2分,语文、数学和科学三科的总分数是85×3分,则科学是85×3-82×2分;
(2)语文、数学和科学三科的总分数是85×3分,语文、数学、科学和英语四科的总分数是86×4分,则英语是86×4-85×3分,再将科学分数减去英语分数即为英语与科学相差的分数;
(3语文、数学两科平均分是82分,四科考试分数不同,则语文、数学两科中必有一科低于82分。科学考了91分,英语考了89分。则语文或是数学考试分数最低。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85×3-82×2=255-164=91(分),则张红同学科学考了91分。
(2)86×4-85×3=344-255=89(分),91-89=2(分),则英语与科学相差2分。 (3)根据分析可知,语文或数学考试分数最低。 故答案为:(1)91;(2)2;(3)语文或数学。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含义的应用。平均数代表数据的平均水平,若一组数中数据各不相同,则必然有大于平均数的数,也必然有小于平均数的数。
答案第15页,总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