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课堂提问

浅谈课堂提问

来源:世旅网
浅谈课堂提问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王刚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陶行知的名言,是啊,人类的进步都是在思考中进行的。身为一个数学教师,更应该明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提问作为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我们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那么我们如何有效的运用这一手段,下面我以课前提问和上课过程中提问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先说课前提问,本人把它分为两个内容和两种方式。 两种内容是指“温故”和“知新”。

所谓“温故”就是提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地消化,认真复习。这个提问不能浅显随意,浅显随意的提问也许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许造成表面的繁荣,并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最好也不要重复上节课的原话,让学生觉得没有新意,思维得不到拓展,而是要让学生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原来同一个问题的出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提出一些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讨论出结果的问题,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当然,我们的提问应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特点相适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难易程度也要有一定的变化,不能“一刀切”,适得其反,两极分化。

“知新”就是提问学生所预习的新内容。可以查明学生掌握了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存在哪些缺陷要进行重点讲解。对于这个“知新”的提问,语言要简练规范,指向明确,并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

式。

易,学生可以经过简单的思考就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让其体会到预习的价值所在,并且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难,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一看便知,使他们产生思维的震荡,懂得老师讲授的重要,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带着问题去专心听讲,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每一根思维神经,这样才能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疑问不但得到了解决,而且有一种收获颇丰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吧。

两种方式是口头提问和书面提问。

口头提问很简单,就是老师口述问题学生口答,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很难顾及到全体学生。书面提问面向的就是全体学生了,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做一些运算、画一些几何图形等,并让其上交,进行分类,好的表扬鼓励,差的单独指导,可以做到全面掌握,有的放矢。

再谈上课过程中的提问,不能为了教学顺利只问优生,而应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参加到思考活动之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超前思考”意识,也可以防止学生思想抛锚。提问后我会“等一等”,哪怕只有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学生也许就能恍然大悟,寻找自信,不仅省去讲授的时间而且利于全体发展。

在提问的时候,经常性的会遇到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时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让学生大胆发言,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长时间不敢

发言,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我们就应该抓住机会,让其回答,以和悦的态度去接受,对回答的内容,进行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有创见的回答应及时肯定,鼓励大家效仿;对和教师预期的答案不同的回答,如确有道理也应该肯定;如果学生解答的根据有待考证,可以作为不同理解,留请大家课后思考;如果学生答错了,经过补问,启发仍答得不怎么美满,可请别的同学纠正或补充,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不讽刺、讥笑学生;如果学生没有尽力思考问题,教师可补充问题追问,使之作出满意回答,克服马虎习惯和自满情绪;如果学生对某些基本概念答得不准确,找人补充也不完整,教师可做补讲;对课堂上积极发言,大胆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以鼓励;对问题回答得好或回答问题有进步的,要及时表扬,或投以满意的目光表示肯定。

总之,课堂提问不单单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精设巧问,使师生身心愉悦。但课堂提问的到位与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还有待于我们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