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来源:世旅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 习惯。”。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 \" 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 \" 因为健康来自于好的生活习惯, 疾病来自于不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有好有坏, 好 习惯会使人获得成功和幸福, 坏习惯会导致人生的失败与不幸。 所以,教育的最 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之 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 很容易的也很自然的就能发生作用, 就会成为我们终生 受用不尽的财富。正如洛克所说: \" 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 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习惯往往归结与自己的好习惯。 \" 因此,教书育人,最 首要的不是教书,即不是要教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 一、及时完成作业习惯的重要性

1、及时完成作业这种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 自动倾向

性,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和其它学习习惯一样也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 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

2、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学生能否及时完成作业不仅影响儿 童整个小

学阶段的学习, 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 及时完成作业习惯的形成, 对于成人来说,常通过有意的自我控制和努力,自觉地实现,对于儿童,由于其 自觉性不强,自控意识和能力较低, 要依靠外界力量, 主要是通过教育培养方可 达到目的。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要从小养成及时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 非常必需的。

3、作业的完成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作业既是反馈、教学过程的实践 活动,也

是在教师的指下,由学生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 通过作业教学,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师生 双方的主观 能动性,自然产生新的学习欲望。

二、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习惯的整体要求

1、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 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 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 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 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及 时发现也易于纠

正, 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 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 立,又不易纠正。 如有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 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改,犯了又犯,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 底改掉。所以从一年级, 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 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总之, 学生养成及时 完成作业的良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抓, 要是能从学生刚一入学就开始抓起, 学生 的完成作业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 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 它是一个由简 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根据教学的具体 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 习惯由小到大, 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如在小学低年级, 要让学生养成在校按时 间按时完成作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 学中、高年级,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在校时间的作业, 还要及时完成家庭作业。 并且作业量也要逐渐、 适度增加。 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 幻想一朝一夕就养 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1)有些学生在作业时碰到难题,往往不肯动脑筋,敷衍了事。时有学生发生 抄袭现象,也有些学生回家作业自己不动脑,依赖父母的帮助,这样久而久之, 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由于学生年龄小, 往往分不清习惯的好坏,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 哪些是不良习惯, 懂得该做什么, 不该 做什么,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

(2)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 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 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不要养成让老师和家长检查的习惯, 避免产生依赖思想, 长 久如此,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教师做事一定要有恒心,要不断地坚持。及时完成作业习惯的养成,需要 家庭的配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 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充分发挥家长的配合作用 . 对重点指导的学生 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学生在校的情况, 使家长了解学生并能在家中给与相应 的指导。 三、我成功的体会。

在接任某班工作的初期, 我了解到张某某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 , 成绩不太 理想,我及时与家长取得了联系, 在与家长交流之后, 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学习 上没有自信心,也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成功和快乐的体验太少了,因此丧 失了在学习上的积极性, 因此导致了在这个一学期作业经常写不完, 通常都是别 人一节课就能写完的作业,他要写上整整一天,更有甚者,有时一天都写不完。 了解到了这个主要的原因, 我就针对他的实际情况, 为他安排了一个学习好的同 桌,以便能在学习上给与他及时地帮助, 从开学到现在的每一次作业, 我都注意 在批改的时候发现他的一个细微的进步, 比如:这次作业交得很及时! 书写得很 漂亮!或是这次作业正确率提高了!作业真棒!在一次又一次的肯定之后,张某 某的自信心增强了, 不但每天的作业按时完成, 在第一单元的检测中数学还得了 90 多分。

在他的进步中, 我觉得家长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 他的妈妈每个星期周末的 时候都来学校询问孩子学习情况, 正是因为家长与老师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点滴 进步及时地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双重肯定, 孩子的自信心逐步的增强了, 写作业 也不再是难事,而是快乐与享受!

关于阅读的建议

一、带孩子进书店

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 书香”。带孩子进书店, 让孩子徜佯在书的海洋中, 通过书店的环境感受读书 的 气氛。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书 店就像一个“气

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效应”。

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图书齐全, 有许多书一定是孩子们喜欢读的。 在这里, 不 用教他们,他们自己就会翻开来读, 这对吸引孩子对书产生兴趣非常有帮助。 孩 子在书店也许能发现自己喜欢的书, 这些书可能不在父母的选择之列。 孩子们可 以通过自己购买喜欢的书, 体验到购书带给他们的乐趣, 从而对书产生兴趣。

最初去书店,可跟着孩子, 观察孩子在看哪些书, 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 以后,家长和孩子—进书店就“分道扬镳”各看各的书去了。

对于孩子选择的书籍, 给他充分的自由度。 在孩子还没真正喜欢上阅读的时 候,首要的任务应是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 趣,而不是用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什么书读了要没收,这样的“禁令” 来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

凡是书店里的书,只要孩子乐意看,就让他尽情地看,基本上不干涉。至于 买书,则可给孩子立一条规矩:漫画书可以在书店看,但不买。理由是漫画书字 少,一本书有时不到半小时就看完了,买了划不来。其余的书,只要孩子喜欢就 买。

二、与孩子同读书

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 每天都应当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 分享 名家经典,这对家长自身来说,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无声

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品书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滋润, 得到净化, 更有利于亲子双 方在文化修养上的共同提升。

让书香弥漫家庭, 让家长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 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刻 也是家庭生活中很幸福的时刻, 父母亲和孩子一起读各种各样的书, 增强了彼此 的交流,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对父母,对孩子,对家庭都是一种陕乐。书滋润着 两代人的心田,也必

然能提升了两代人的素质。

因此,每天需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在读书,雷打不 动,如果有事情错过了,也一定要补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训练,固定时间 内读书,就成了一种习惯,和洗脸、刷牙、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一种需要后, 想不让孩子读书,都难了。

、读书给孩子听

阅读从倾听开始, 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 经常 给孩子读一本经典童话或寓言, 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书中的快乐和情趣。 “为 孩 子大声地读书” 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为简易而有效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 “大 声”并不是发出很高分贝的声音的意思,而是指“读出声音来”让孩子能够听清 楚。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就会发送一个“愉悦”的信息到孩子的脑中,甚至 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我们推销的东西叫“阅读”,而朗读故事是一种令 人愉 悦的推销方式。

为孩子大声读书,本身并不困难,难在持之以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每天 坚持至少读 20 分钟,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这个过程。尽可能提早开始读书给 孩子听,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可以使孩子沉浸在一种丰富的、具有条理的,以及 有趣的语言环境中。

四、和孩子聊书

在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许多大人喜欢向孩子提问,或要求孩子复述故事。 这样做主要是想考查孩子是否理解、 记住了故事。 这的确是一种方法, 但未必是 最好的方法。不少孩子对这样的考查感到不耐烦, 而他们的反应又令大人不满意。 有的孩子甚至因此渐渐对共读活动感到厌烦。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人们共同经历过一件事情后, 这件事情就有许多 可以交流的话题,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相互认同。 亲子共读中大人与孩子的关 系 就类似这种关系。 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 并从中获得决乐。 所以重要 的不是让孩子“答对”,而是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大人对虚构故事与现实 生 活的理解也由此自

然而然地传导给孩子。“聊书”主要还是帮助孩子去发现 可能被忽略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大人如果通过要求孩子“再读”的方式,可能 起不到好的效果,但大人通过自己读, 与孩子开心地聊一聊,孩子可能就会去 重读。在与孩子聊书的过程中, 大人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 大人有丰富的社会 阅历和阅读经验, 自然在理解的深度上是孩子 所不能及的。 但是孩子天真率直, 没有那么多思维定式, 而且特别善于发现细节。 在对故事的理解上, 大人并不总 比孩子高明。因此在聊书时,大人需要蹲下来,不 要高高在上。让书中的营养 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伴随着孩子成长。 五、为孩子做读录

不少家长喜欢为孩子做成长记录, 这是非常好的习惯, 孩子的成长大事, 日 常活动,童言稚语,都可以记录下来。大人时常翻看和回味,感到乐趣无穷。如 果我们也能将孩子的读书成长经历记录下来, 不但会非常有趣, 而且会对引导孩 子阅读很有帮助。

最简单的记录是记下每个阶段孩子读过的书。 仅仅列出时间段和书名, 就已 经很有价值了。不过,一起参与,而且以有趣直观的形式来记录。

更为细致的记录还可以包含阅读的方法和孩子的阅读反应, 如对某些书的好 恶,读某些书时提到的有趣问题, 对某些书的评语, 读完后的感想等等。 大人 可 以时常翻出这些记录, 来分析孩子的阅读发展情况, 孩子也可以用来重温当时阅 读的快乐情景,从而进一步重复阅读或进行延伸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