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1期 2015年2月 淮 阴 工学院学报 V01.24 No.1 Feb.2015 Journal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孙文彬教授按语:工程结构一般具有生产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经济投入高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建成 后一般不可逆转。工程结构在建造和使用期内,对其可靠性进行科学客观的检测与鉴定,必要时采取有 效的加固和补强,提高其功能,延长其寿命。顾爱军的文章研究了声发射技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的 检测和识别,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预警混凝土结构损伤的两个标志的界限,声发射技术拓展了钢筋混 凝土结构无损检测和健康监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陆路博士的文章研究了激光多普勒测速仪远程微 动测量方法、特点,创新解决了建筑结构微振动和固有频率测试方法。顾文虎等在文章中分析了建筑平 移工程中托换节点受力特性,介绍了工程应用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状态的声发射识别 顾爱军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摘要:为实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损伤识别,利用声发射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损伤监测研究。采用Hilbert—Huang 变换对声发射信号进行了分析,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将信号分解为固有模态函数(IMF),得到Hilbea谱,反映信号时 频特性。从IMF中提取声发射特征参数,即固有模态函数最大瞬时幅值和特征瞬时频率。通过参数与波形的混合分析, 确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损伤状态,获得结构加固修复和失效破坏的两个安全预警信号,为声发射技术应用于钢筋混凝土 结构健康监测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声发射;钢筋混凝土;损伤识别;Hilbea—Huang变换;特征提取 中图分类号:TU317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961(2015)01—0041—05 Damage Identificat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nents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GU Ai—jan (School of Hydraulic,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 127,China) Abstract:To realize the damage identiifcation using acoustic emission(AE)technique,experimental study on damage detect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as performed.The 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was am— ployed to analyze AE signals.By using empiir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the AE signals were decom- posed to several intirnsic mode functions(IMF),and Hilbert spectrums were derived.The maximum instanta- neous amplitude of IMF and the characteristic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IMFs.The dam- age condition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a hybrid method with AE parameters and waveforms.Two early warning signals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and retrofitting,and destruction were also ob— tained.The results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es for AE application in the health monitor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Key word:acoustic emission;reinforced concrete;damage identiifcation;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 haracteristic extraction 收稿日期:2014—09—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02101,11272138) 作者简介:顾爱军(1968一),男,江苏泰兴人,副教授,博士在读,主要从事桩基检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和安全监 测、混凝土结构声发射技术等方面研究。 42 淮 阴 工学院学报 2015正 O 引言 混凝土结构安全问题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重大 新的AE特征参数,实现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状态 的AE识别。 问题,对重大工程结构及关键构件进行健康监测 与损伤诊断就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对于桥梁、高 层建筑、基础设施、大坝等大型结构而言,由于体 积庞大、结构复杂等原因使得用常规检测费时费 力。加之结构关键部位往往被保护层或覆盖物所 1 声发射特性分析方法 1.1 声发射特性的混合分析方法 钢筋混凝土这类复杂材料,仅采用参数分析对 损伤进行识别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参数分析 与波形分析相结合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达到既快速 隐藏,增加了检测工作的困难性。 声发射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具有灵敏 方便,又准确可靠的识别目的。实际构件破坏过程 度高、覆盖面广、在线检测等独特优势,可方便地 进行大型结构的健康监测。声发射(Acoustic E. mission,简称AE)是指结构材料发生不可恢复的 损伤时,从材料局部快速释放能量而产生瞬态弹 性波的现象 。材料在损伤和断裂时都会有声发 射发生,但多数声发射信号强度很弱,需要借助灵 敏的声发射仪器进行检测,评估构件的损伤状况, 此即为声发射技术。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 材料的复杂性以及实际工程结构环境干扰因素 多,使得AE技术用于混凝土结构监测和健康监测 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声源的区分与识别、噪声的识 别与剔除等。 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 现代谱分析、小波分析、Hilbert—Huang变换 (HHT)等技术被逐渐应用到AE技术领域,并取得 了很好的效果。谱分析能够快速地获取信号的频 率特性,早期的基于信号的分析较多地采用了这 种方法 J。然而,谱分析并不适用于频率随时问 变化的信号,相对而言,时频分析能够同时反映信 号的时域和频域的分布规律,更加合理。时频分 析包括短时Fourier变换(STFT)、小波变换 (WT)f 3j、Hilbert—Huang变换(HHT) 等,STFT 和wT实质上没有脱离Fourier变换的本质,而 HHT是一种自适应的时频分析方法,根据信号的 局部时变特征进行自适应的时频分解,不但消除 了人为因素,而且更适于AE信号特征分析。通过 经验模态分解(EMD)将信号分解为平稳的固有模 态函数(IMF),使其物理意义明确,Hilbert谱反映 能量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分布规律。近年来,HHT 已被用于旋转机械状态监测、复合材料研究 等 领域,用于混凝土结构的AE信号分析相对较少。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四点弯梁进行AE技术的 损伤监测研究,采用参数与波形相结合的混合方 法对AE信号进行分析,波形分析利用HHT获得 反映声源特性的IMF和Hilbert时频谱,提取两个 中的AE信号往往数以万计。因此,首先采用参数 分析法,利用AE能量参数(或其他类似参数)进行 筛选,选择重要的信号进行波形分析。AE能量的优 点是既体现了信号的幅值又反映了持续时间,且对 电压阈值与信号频率不敏感 。由于不同AE事 件的能量大小可能相差几个数量级,本文采用能量 的常用对数定义为“能量级”(简称“能级”,Energy magnitude)作为参数筛选的工具,即: Energy magnitude=log(E) (1) 其中 为某声发射事件的AE能量参数,由声发射 程序通过时域信号的包络面积计算获得。能级取 决于事件的能量,反映该事件释放能量的大小,实 际测试中,虽然多数信号的能级处于一个较小的 水平,仍然可用于对声发射源进行初步的分类。 根据初步筛选出的AE信号,进行进一步的波形分 析以提取AE特性,判断损伤类型。 利用HHT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D),得到各 阶固有模态函数(IMF),IMF有助于识别AE信号 的物理机制,再通过Hilbert变换获得信号时频分 布特征的Hilbert谱。从Hilbert谱中可进一步提 取出新的AE参数,固有模态函数的最大瞬时幅值 (MIA)及其对应的特征瞬时频率(CIF),用于构件 损伤状态变化的监测。 1.2 Hilbert—Huang变换 HHT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一是经验模态 分解(Empiir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二是 Hilbert谱分析(HSA)。EMD是HHT的关键核心 部分。它是基于信号的局部特征时间尺度大小, 采用极值尺度参数把一个复杂的信号分解为有限 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与 一个残差项之和,即信号可以分解为如下形式: (2) 式中 (t)为分析信号,C 为第i阶IMF,n为IMF的 个数, 为残差项。由EMD方法分解得到的每一 第1期 顾爱军: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状态的声发射识别 43 个IMF包含了信号从高到低不同频率段的成分, 是信号频带的一种自动划分,另外每一个IMF包 含原始信号的局部特征信息,反映了信号内部固 有的波动性,且一个周期仅含一个波动模态,这能 很好地消除模态混叠的现象。 HSA基于EMD方法,通过将EMD得到的各 图1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图及其尺寸 戡蕊 阶IMF即作Hilbert变换得到: if d丁 (3) 一 再构解析信号: z (t)=C (t)+jc (t)=a (t) “”(4) 得到幅值函数和相位函数: 口 (t)=√c (t)+c (t) (5) r ( )=arctan (6) 得瞬时频率:Wi( )= (7) 最终得到Hilbert谱: 日( , )=Re∑ai( ) (8) e表示取实部。Hilbert谱反映了信号幅值随时 间和频率的变化规律。从IMF中提取反映声源特 性的有效参数就非常重要,有效解决了EMD分解的 IMF的复杂I生及Hilbert谱对声源直接判断困难}生。 2 实验验证 2.1试件及实验装置 试验采用150 mm×180 1TI1TI×1500 mm的梁,其 配筋见图1。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9mm 左右,小于400kHz以下的AE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 波长,在此情况下,混凝土材料的不均匀性对波的传 播影响可以忽略。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采用 325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水:水泥:砂:碎石)为0.4: 1.0:1.137:2.65,28天抗压实测值34MPa。 四只宽频AE传感器(PAC WDI—AST)分别 用黄油粘接于梁的上下表面,以采集加载过程中 梁发出的AE信号。加载系统为200kN万能试验 机,配以特制的加载架实现四点弯曲加载。加载 架与梁之间采用150mm×80mm×10mm钢板并加 垫橡胶垫进行荷载传递,避免梁的局部破坏,橡胶 垫还可以阻隔梁外部的干扰信号。加载过程采用 位移控制,以控制裂纹形成后的扩展速度,加载速 度为2mm/min,使混凝土的变形能能够及时释放。 按估算的最大荷载确定每级加载量为20kN。 2.2 实验结果 试验机记录的加载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柱状 图为AE系统同步记录的AE事件能量参数。由图 2可见,当荷载接近110kN时,曲线的斜率发生显 著变化,说明此时已发生了显著的宏观破坏。斜 率的不断降低使加载曲线逐渐弯曲,而梁的损伤 演化使其整体刚度明显下降。 加载曲线在最后的破坏阶段发生显著的变 化,对前期产生的混凝土开裂破坏并不敏感。而 AE系统对构件的损伤演化非常敏感,包括微裂纹 萌生。试验中采集的信号往往数以万计,按能级 进行筛选以减少进一步进行波形分析的工作量是 必要的。图2中标注字母A~I的AE事件是本文 筛选的具有代表性事件,用于后续分析研究。 图2加载曲线及相应的AE能量 对重要AE事件进行信号筛选后即可进行波 形分析。利用HHT的EMD分解得图3所示的 IMF,进行Hilbert变换可得信号的时频分布特性, 根据时频分布特性实现AE源进行分类和识别。 淮 阴 工学院学报 属于较为单一的简单声源,或以某一种声源为绝 对占优,其他声源可以忽略。若信号能量以二阶 或更多阶IMF为主,则属于较为复杂的声源。 3分析与讨论 钢筋混凝土梁在加载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 段,一是微损伤阶段,材料内部微观缺陷(如孔洞 等)受力变形引起的微观裂纹萌生与汇聚;二是带 裂缝工作阶段,混凝土表面出现可见裂纹,随着荷 (b)时频分布 载的增加进一步扩展,梁仍处于正常工作阶段,但 需时刻关注其损伤状态,防止进入最后的破坏阶 段;三是破坏阶段,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混凝土开 图3 AE信号的EMD分解及时频分布 对信号中的噪声,可利用EMD分解实现去 噪。图3(a)中第一阶IMF为等幅、连续的高频信 裂、压碎、钢筋滑移等破坏可能同时发生。利用混合方法对A~I的9个典型信号进行综 号,具有典型的噪声特征,可将其去除,并对有用 信息进行分析。若信号的能量集中于某一阶IMF, 合分析,参数特性及对应损伤类型见表1。表1 钢筋混凝土梁弯曲试验中典型事件的AE特性 在梁的微损伤阶段,AE事件的能级及信号的 4a)。紧跟其后的事件G与之类似,但高频成分占 MIA值均较小,同时EMD分解显示了1MF分量的 主要成分(图4b),其CIF达353kHz,具有滑移信 多样性,表明材料内部薄弱点的各种损伤与劣化 号的特征 J。可见此阶段梁的开裂已达一定程 使得声源较为丰富。 度,梁中虽仍以开裂损伤为主,但损伤状态开始变 当出现较大能量的事件B时,梁的表面出现 得更加复杂,出现了高频信号,此信号来自开裂过 了一条宏观裂纹,表明进入第二阶段。此时AE事 程中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局部滑移。此时的构件 件变得活跃,各种能级的事件不断出现。其中较 仍可继续工作,但其开裂破坏已达一定程度,结构 大能级的事件均以混凝土开裂为主,信号的特征 可靠度下降,信号预警结构需要加固、修复或做进 瞬时频率CIF基本都在100—140kHz之间变化,与 一步检测。 第一阶段类似。此后梁处于裂纹扩展或新开裂出 到将近60kN即极限荷载的一半左右时,由新的宏 观开裂产生的F、G等事件具有不同的CIF特征。 当荷载接近110kN时(接近事件H),加载曲 载曲线逐渐弯曲,荷载趋于极限值,同时梁的整体 现的损伤演化状态,信号特征相当。当荷载增加 线的斜率开始降低,构件进入破坏阶段。此时加 刚度明显下降。在此过程中,两次大的损伤事件 事件F具有信号幅值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此 (事件H和I)造成荷载值的两次下降,即产生了较 能级较大。其CIF为172kHz,明显高于其他开裂 大的能量释放。从事件H和I的进一步分析可 其信号能量主要集中于单个IMF中,结合较大 信号。从信号的时频分布可看出其中包含了高频 见,A及较低的CIF值,说明混凝土开裂在该事 和低频两条主要频带,但仍以低频信号为主(图 的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