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第20卷第6 ・1031・ ・短篇论著・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邹小秋,谭启林 【摘要】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一 2011年6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尿激酶3O万U+0.9%氯 化钠100ml从患肢于2h静脉滴注,1次/d,共14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针4100 U每12h皮下注射1次,14d。结果 28例中26例于治疗后下肢症状缓解,无出血、严重肺栓塞和下肢坏死。结论低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深静脉血栓,疗效可靠且症状缓解快而安全。 【关键词】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 5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971(2012)O6—1031—02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深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 或无水肿,彩超检查髂股静脉部分再通,患、健肢周径差> 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好发于下肢。根据其发生 2em。(3)无效:治疗前后患、健肢周径无变化,症状未完全 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一部分无I临床症状,另一部分以患 消失,下肢水肿明显,彩超检查髂股静脉阻塞未见明显改善。 肢肿胀疼痛为主。但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 1.5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 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成为防治肺栓塞 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 的根本所在…。现就我院2009年6月—20l1年6月收治的28 资料采用X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2结果 1资料与方法 全部28例患者中,痊愈者占71.1%,有效率22.2%,无 1.1一般资料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病程1—30d, 效率6.7%,整体有效率为93.3%;2例均未通;相对于治疗 平均(10.0±1.5)d。年龄20~76岁,男20例,女8例。其 之前,治疗之后有26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效者大 中8例为左侧髂静脉、股静脉、胭静脉血栓形成。4例为左股 (小)腿患以及健肢髂骨中点上、下周径差明显缩小(P< 静脉、胭静脉血栓形成,l1例为左侧胭静脉血栓形成,2例为 0.01,见表1)。 右侧髂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3例为右侧胭静脉血栓形成。 表1治疗前后患、健肢周径差变化比较(cm, ±s) 其中有l9例为外伤或手术后,3例为肺心病或冠心病,6例为 Table 1 Comparison 0f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patien ̄.healey limb 长期卧床患者。均无溶栓、抗凝禁忌证。临床表现:疼痛者占 eireumfe ̄nee di珏 rence 80.0%,肌张力增高者占68.9%,患肢肿胀者占75.6%,活 动受限者占64.4%。患肢髌骨中点下10ear处较健肢粗2.5~ 8.0em,平均(3.9±1.2)em,髌骨中点上15.0era处较健肢 粗4.0~10.0em,平均(5.6±2.1)em。 3讨论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 血流淤滞、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 的3大主要原因 。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瘀滞均可引起血管 1.3治疗方法 (1)溶栓治疗:采用注射用尿激酶(由天 内皮损伤,导致胶原纤维暴露,从而引起血小板的黏附、聚集 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困药准字H12020492,10万 及释放反应,并启动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产生凝血酶, U/支),溶于50ml 0.9%氯化钠中,进行静脉滴注,2周为1 引起纤维蛋白沉积,最终形成血栓。各种因素所致的血液异常 个疗程。(2)抗凝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由河北 高凝状态,均有助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早期仅起源处 常山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3909,4100 U/ 附着血管壁易于脱落,引起肺栓塞,随着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 支),1 ̄/12h,2次/d,进行皮下注射,2周为1个疗程。溶 纤维细胞迅速入侵,引起血栓固定机化,最终导致慢性静脉功 栓、抗凝治疗期间患者至少卧床1周,保持室内环境安静。 能不全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产生肢体静脉回流受 1.4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活 阻,远端的静脉压增加,出现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同时又 动后无下肢疼痛,彩超证实髂股静脉再通无反流,患、健肢周 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不同程度痉挛,淋巴瘀滞及回流障 径差<1em。(2)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站立时有水肿 碍,血管周围炎症均可致患肢肿胀、疼痛加重。 尿激酶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蛋白酶,不仅能激活血循 作者单位:336000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环中的纤维酶原,而且能渗入血栓内部激活血栓内的纤维酶 ・1032・ PJCCPVD June 2012Vo1.20 No.6 ,・短篇论著・ 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张莉 【摘要】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PA)对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科溶栓治疗的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78例,根据心肌梗死发生前72h内有无PA病史,分为PA组(A组,40例)和非PA组 (B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再通率、血清心肌酶(CK—MB及CTnT)峰值、心脏并发症(严重心律 失常、Killip U级以上心力衰竭)及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的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的血清心肌 酶峰值、心脏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 心肌梗死发生前72h内出现的PA,由于心肌缺血 预适应(IP)机制的作用,可增强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从而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 后产生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 梗死前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预适应;预后 【中图分类号】R 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971(2012)06—1032—02 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文献报告50%~60% 的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有心绞痛史 。近年来,有关梗死前 心绞痛(preinfarction angina,PA)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 痛持续时间> ̄30min,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2)心电图至 少有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mV。梗死部位在下壁时, Ⅱ、m、aVF导联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sT段抬高≥0.1mV; (3)发病至就诊时间<6h;(4)有溶栓治疗适应证,无禁忌 证 J。排除标准:摒弃陈J日性心肌梗死,入院时心电图有束 系已引起临床的关注 J,本研究旨在观察PA对sT段抬高 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rctaion,STE— 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等影响sT段判断者。入选病例均 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 1.2分组将PA定义为:在心肌梗死发生前72h内经历了 1.1一般资料入选2007年1月—2O10年1月,在我科住院 治疗的STEMI 7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典型胸 至少1次≤15min典型的心绞痛。根据有无PA病史将78例患 者分为两组:(1)PA组(A组),共40例,其中男28例, 女l2例,年龄50~73岁,平均(64±3)岁,合并有2型糖 作者单位:445000湖北省恩施市,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心 内科 尿病者2O例,合并有高血压者23例,梗死部位(前问壁8 例,前侧壁12例,下壁1O例,下壁+正后壁4例,广泛前壁 原,促使血栓溶解。但尿激酶静脉注射后在体内t。 为15~ 且方法简单。目前,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已广泛应用于心肌 梗死、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现采用尿激酶30万u联用低分 20min, t。 短,所以有效期亦短。 此,需在常规溶栓基础 t ̄Jjl1用抗凝及抗ⅡIL小板药物持续治疗已达成共识 。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类药物,对深静脉血 子肝素钙5000U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 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显声.肺栓塞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9 —栓形成的溶解有协同作用 J。与普通肝素相比,其出血并发 症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是早期抗凝治疗的首 选药物。低分子肝素能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应用较为方便, 无需特别监测低。 此低分子量肝素的抗凝治疗是深静脉血栓 形成最基本而重要的治疗,它虽不能直接溶解静脉内血栓,但 321. 2 Hirsh J,Lee AY.How should we diagnose and treat deep vein thrombo— sis[J].Blood,2008,99(9):3102—3110. 3 Jacobs DG,Sing RF.The role of vena eaval filters in the management 可能增强内源性纤溶蛋白酶原作用,发挥溶栓效应,使血栓溶 解。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 尿激酶用量相对较小,且其tl/2短,不易蓄积,不易引起过度 的纤溶反应产生出血,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可对 抗凶溶栓所引起的凝血系统的激活,预防血栓再形成及延长, 并协同尿激酶溶解血栓。 根据对我院收治的2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观察研究显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并 f ovenous thrombolism[J].Am Surg,2006,69(8):635—642. 4陈宋明,王东明,李玉光.不同剂量尿激酶结合HI:素治疗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16 (3):154—156. 5 Rhodes JM,chojs,Ghoviezkip,et a1.Homholysis for experiment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maintain valoular competence and vaxor activity [J].Vase Surg,2009,1(6):1193. (收稿日期:201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