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1年8月第9卷第23期 ・临床研究・ 75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艾力江・艾则孜 (新疆喀什疏附县人民医院内科,新疆喀什844100) 【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新疆喀什疏附县人 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肠溶阿司匹林口服,镁极化液静脉滴注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进行溶栓治疗, 12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提高,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O5)。观察组患者出现皮下出血、 镜下血尿、矛龈出血等不良反应,无脑及其他重要脏器出血。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事件发 生率和病死率,且无致命性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oi1)23-0075-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急性发 作,具有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溶栓治疗、改善血流动力学、 表1两组围生儿结局及分娩情况比较。 引发羊水过少;过期妊娠胎盘功能减退,灌注量不足,可引起羊水减 期,特别是对于延期妊娠的孕妇要高度重视,应给予严密监护,对羊 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子宫血管管腔狭窄,损 水过少的临界病例,每周应进行2次超声检查,同时注意有无胎儿消 害胎盘功能而引起羊水过少;胎儿官内发育迟缓。 化道或泌尿道畸形,尽早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及时终止妊娠,对胎 羊水在胎儿的生长发育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为胎儿提供一个恒 儿已成熟、胎盘功能不良者应立即终止妊娠;对胎儿贮备功能好、官 温、恒压的生长环境,提供一个活动空间,起到保护胎儿避免外界 颈条件成熟者,可在严密监护下行人工破膜催产素引产,产程中严密 环境的机械性损伤作用,当子宫收缩时又避免官腔内压力直接作用 监测胎心及羊水性状,这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均有重 于胎儿 】,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严重影响胎儿预后, 要的意 】;对重度羊水过少者不试产,即行剖宫产。对试产的孕产妇 胎儿羊水污染 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等不良情况的 产程中出现异常,及时行剖宫产而不过度试产【9】。 发生概率加大;羊水过少与过期妊娠有胎盘胎膜老化的病程变化, 参考文献 胎盘供血不足,胎肾血流减少使胎儿少尿有关,还与妊娠合并高血 [1]苏倩.妊娠对母婴影响的调查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3): 压时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胎盘血流灌注减少,影响胎盘功能有关, 249.250. 而羊水过少又可引起脐带受压,加重胎儿低氧,胎儿低氧血症导致 [2】郭华锋,赵改玲,张向前,等.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J】_中 胎儿血液循环量重新分配以供应心脑为主,肺肾血流量减少,使 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9):557-558. 胎儿尿生成和肺内液体减少,加重羊水过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 [3]张海燕.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I5(10): 环 】,本文观察也发现观察组围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38.3%、吸人 46.47. 性肺炎11.67%、窒息16.7%、羊水污染15.0%、高于对照组5.O%、 [4】李风清.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J】冲国妇幼保健,2008, 1.7%、0.0、3.3%(尸<0.05),新生儿体质量(2.91±0.21)kg低 23(17):2318-2319. 与对照组的(3.20士O.24)kg(P<O.05)。羊水过少常表现于胎 [5】路俊兰,蒋文蔚,徐卫仙,等.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J].解放军 动时常感腹痛,检查发现腹围、官高均较同期妊娠者小,子宫敏感 医学杂志,2008,33(8):1033-1034. 性高,轻微刺激即可引起宫缩,临产后阵痛剧烈,宫缩多不协调, [6 钟琴琴.6]晚期羊水过少的处理[J].当代医学,2010,1(33):108-109. 官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同时羊水过少产道的润滑作用减少,胎 【7】 张华云,任长慧,许圣菊,等.1256例羊水过少妊娠的临床分析[J】. 儿下降阻力增加,加重了产程延长【7],产程可能的延长等又导致官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35-36. 缩乏力使产后出血发生率高,本文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产后出血 [8】李春香,李桂荣.妊娠并发羊水过少1 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 18.8%高于对照组3.3%(P<O.05),产程(11.35±1.34)h长于对 进修杂志,2006,29(11C):30-31. 照组的(8.27-t-1.15)h(P<0.05)。 [9 林丽莎,9]何晓宇,曾敏红.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66例临床分析 综上所述,羊水过少是围生结局不良的高危因素,因此在妊娠晚 [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8):469-470. 76 ・临床研究・ 促进冠状动脉再通是治疗急性 肌梗死的常用手段”。】。新疆喀什疏附 县人民医院对2009年6月至2010年l2月收治的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 虮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治 。 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August 201 1,Vo1.9,No.23 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2-3病死率 溶栓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病死率15.62%,其中死 l二 1』J 衰竭3例,快速型房颤1例,心源性休克1例;观察组患者死亡3例,病 死率9.38%,其中死于心力衰竭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l例。两组患 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O.05)。 2.4不良反应 {资料与方法 i 1 散资料 选择新疆喀什疏附县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 2日收治的 纷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年龄42 ̄79岁,平均年龄 (59.5士1 O.2)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25例。梗死发生部位:广 溶栓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未发现明显小良反应,观察l=}l患肯皮下出血 2例,镜下血尿1例,牙龈出血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 8.75%。经对症 处理后症状消失,无脑及其他重要脏器出血。具体数据详见表l。 前壁35例,.卜壁22例,高侧壁7例;发病时间均在6h之内。全部 患者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修订的 急性心肌梗 圯诊断和治疗指南 [21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2 内有手术或外伤史、活动性出血、严重心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 碍、严重的肝肾功能病变患者。在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 别、梗死发生部位、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吸氧和心电监护,同时 给予硝酸甘油10mg/d舌下含服;肠溶阿司匹林0.3g/d口服,连续服用 7d后将剂量调整为0.1 5g/d;镁极化液(10%硫酸镁20mL、10%氯化 钳j1 5mL、普通胰岛素8U注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1次/d静脉滴 注,连续治疗14d。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尿激酶100万 u沣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30min内静脉滴注,溶栓治疗12h后 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续治疗14d。比较两 维患者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和不良反应 的差异。 1.3冠状动脉再通指标 ①溶栓治疗后2h内心电图结果提示抬高的sT段回降>50%;②胸 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③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h内,CK 峰值提前出现16h内; ̄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上四项中有 项阳性则可认为冠状动咏再通。 1 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l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c 检 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冠状动脉再通率 经溶栓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12例,冠状动脉再通率 37.50%;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20例,冠状动脉再通率62.50%。两 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脏事件发生率 溶栓治疗后4周内对照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19例,发生率为 59.38%,其中心力衰竭8例,心源性休克5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 滞4例,快速型房颤2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1 0例,发生率为 31.25%,其中心力衰竭4例,快速型房颤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 例,反复心绞痛1例,室壁瘤1例。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 表1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和不良 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 <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引起心肌供血急剧 减少或中断所致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 极高 ]。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尿激酶是一种提取于人尿中的蛋白水解酶,可与机体内纤溶酶原 形成复合物,促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对全身的纤维蛋门有广泛 的降解作用,而达到达到解血溶栓目的。尿激酶无抗原性,人体内小 存在抗体,故不易发生变态反应 ’ 。 低分子肝素可以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和凝聚,阻止凝血酶原向凝血酶 的转变,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以起到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具有很强的抗血栓作用,另一方面,出血魁 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也是溶栓治疗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一。在临床用药[】f1, 应注意控制好剂量,防止发生脑及其他重要脏器的致命性出血现象。 本研究结果表明: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且无致命性出血等不良反应发 生,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4.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 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fJ1.中华心 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3】魏文琦.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 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7—98. [4]邢伟,徐志香.肝素的使用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影响 [J】_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0):1001—1002. [5]谭志学摘译埏迟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有效评诊断与评估心肌 梗死[J】.磁共振成像,2010,1(2):158. [6】谭志高.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分 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78—1879. 【7]郑泽雄,陈小真.基层医院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 心肌梗死的探讨[J].当代医学,2009,15(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