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江西农业学报 19卷 103个左右/mL。⑤接种:以无菌操作法接种于琼脂培 养基上,每瓶接种量为1 mL,用吸管吸取孢子液,滴加在 琼脂培养基表面,并涂布均匀;在以土壤为基质的培养基 上接种时,可提前2 h将装好培养基的盆钵放在水中渍 湿,接种时,用吸管吸取1瑚L孢子液,加入装有19 mL蒸 段取地上叶的中部,下段是指地下茎和不定根部分,然后 将三段拼成完整的标本。细长的植株也可折成“N”或 “V”字形,压制成标本。植株矮小的个体,则采集几株以 布满标本纸为宜。采集的每份标本应及时记录采集时 间、地点、植株色泽和生长环境等,通常同一种植物应采 馏水的水型喷雾器中,均匀地喷洒在盆钵基质表面,每盆 喷洒20 mL。⑥培养条件:接种后将琼脂培养基置光照 培养架上培养,光照强度25o0~3000 lx,光周期14/10 h, 温度25±2℃;以土壤为基质的培养基置塑料棚中,自然 光照,空气相对湿度80%,日均最高温度25℃,最低温度 15℃,所有盆钵在配子体发育期间覆盖塑料薄膜,保证 盆内空气湿度达90%以上,土壤湿润。上述方法中以琼 脂培养基为培养基质最佳,孢子萌发早,成苗率高。⑦配 子体发育及发育期间的管理:在琼脂培养基中接种约20 d左右,开始产生精子器,肉眼可看到原叶体基部变为黄 色。精子器呈球形,成熟后变为淡红色,发生在原叶体的 腹面假根处两侧边缘,以后逐渐位于腹面中央,精子器出 现的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数目较大,颈卵器的出现比 精子器稍后,发生在原叶体腹面上部顶端生长点之下,假 根之上,呈放射状延伸。颈卵器细长,出现的时间也可持 续1个月左右,数目较精子器少,颈卵器成熟后,精子可 进入其内与卵结合为受精卵,受精后颈卵器为褐色。当 原叶体长至35 ITlln时,若出现拥挤现象,应及时进行移 植,以簇状移植,10个左右为一丛,既可防止单个挑起时 破坏原叶体,同时又有利于配子体受精,丛间距为2 cm 左右,当原叶体长到6 ITlln左右时,每日喷雾1~2次,增 加空气湿度及原叶体表面的自由水,可提高受精率。⑧ 幼孢子体移植:受精后10 d左右,幼孢子体的第一片叶 首先突破精卵器腹壁长出,肉眼可见—个很小的又形叶, 以后拳卷的幼叶陆续从短缩的基部长出,原叶体继续发 育,直至长出2~3片叶时即可进行第一次分苗,4~8片 叶时进行第二次分苗,移植的容器内仍然装入消毒处理 的培养基质,浸透水,用镊子打个小洞,将幼苗轻轻挑起, 放入小洞内,使苗根自然垂直,轻微压实,移植后的小苗 仍然盖好塑料薄膜,但随着幼苗逐渐长大,要慢慢开孔通 风炼苗,待幼苗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时,可进行再次移苗或 直接定植。以上关于蕨的培养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蕨 类的培养。 2.2.2蕨类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蕨类植物是最原 始的维管植物,分布广泛,喜阴湿,多生长在树林下、草丛 中、石缝、溪旁、房前屋后等阴湿的环境中。在采集蕨类 标本的选样时,要注意选择孢子成熟的植株,采集居群中 不同变异类型的标本,并要尽量保持植株的完整,即包括 地下茎、不定根、成熟叶、幼叶和孢子囊群五部分。茎上 如有鳞片、毛或其他附属物,应该保持完好无损;当植株 高度低于30 cm时,可挖取全株;若超过30 cm时,则可 选取植株的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是叶的最上部分,中 集3~5份。采集的标本用软刷或纱布轻轻擦拭表面的 脏物,再将其整理成自然姿态,如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或 附属物,应翻过一片,以便于观察孢子囊群的形态。然后 将标本夹在干燥的报纸或其它易吸水的纸张中,用标本 夹压紧,并放在通风处阴干。通常每天换纸一次,最初几 天还应对标本做必要的整理。在晴朗的干燥天气,约7 ~8 d便可阴干,如遇阴雨天可用电熨斗熨烫而成。干燥 后的标本用针线或透明胶带固定在台纸上,右上角贴上 标签。制成的蜡叶标本质地干脆易断,使用时要注意保 护,不能随意从成套标本中抽拉、硬塞,也不能随意翻动 干燥的叶片等。鉴定好的标本按科、属、种分类存放于标 本柜中,既便于查找,又不易损坏,可成为永久实物资料。 3常见药用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和制作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现存裸子植物 约700种,广布世界各地,我国约有30o种,被子植物是 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泛的植物类群, 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有30万种,我国约 有3万余种,且新种不断被发现。我国有种子植物237 科、2988属、25743种,其中药用种类有223科、1984属、 10153种(含种以下等级1103个)。其中被子植物亚门 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约占药用总种数的99% 。 3.1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 3.1.1标本的采集时间和地点采集时间:作为标本, 要求有根、茎、叶、花、果即所谓的完全标本。因此必须根 据各种植物生长季节的不同进行采集。枝、叶标本是比 较容易采到的。但分类上大多以花、果为依据,这就必须 在花期采花、果期采果。在北方地区春秋季节是采集的 黄金季节。采集植物标本,一般是在晴天进行,最好在上 午九时以后,因为受雨水或露水淋湿的植物水分比较多, 不利压干,而且会使标本变黑甚至霉烂。另外,由于植物 的花、叶在夜间闭合,早晨还没有完全展开,也不利于制 作标本。采集地点:各种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 因此,对不同环境的植物,都应力所能及地去采集。 3.1.2一般标本采集技术 ①要在生长正常、发育健 全的植株上采集标本,不要在幼树、新枝、萌芽枝、林荫下 植株以及有病虫害的植株上采集标本。一种植物各部分 都有一个正常的标准(如叶形的大小、厚薄、颜色都应有 一个变化幅度,超过这个幅度就数不正常),即采集的标 本具有代表性。②必须采集完整的标本。除采集植物的 营养器官外,还必须具有花或果,因为花、果是鉴定植物 的重要依据,如伞形科、菊科、唇形科等植物没有花、果是 无法鉴定的。③采得的标本不必过大,一般长45 cm,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n期 李玉平等:药用植物标本采集、鉴定、制作和保存 49 30 ca即可 。④雌雄异株的植物,如杨与柳,必须同时 采集雌株与雄株的枝条。有两种叶型的树种如桧柏在采 集时最好能采到针叶和鳞叶都有的枝条。⑤草本植物, 应采集整个植物体,包括根部。它能反映出地下部分的 形态;在地上部分除茎、叶以外,尽量应有花和果。对较 大的草本植物,可以把它叠成“N”字形或“w”字形压制。 对于高大的草本植物,选形态上有代表性的上、中、下三 段进行压制。⑥过密的枝条和叶,可以疏去一部分。但 疏去的部分必须留有痕迹。⑦本木植物在采集时应在植 在大块吸水纸上吸去表面的浮水,再换标本纸或吸水纸, 把标本连同花果置于标本夹内进行压制,6~7 h后,换干 标本纸并进行整形,用拔针或镊子把合拢曲缩的叶片摆 布均匀,这样压制的标本色泽艳丽而美观。压制这类标 本时,标本夹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施以适当的压力, 但不宜压力过大 否则标本容易破碎和粘着在标本纸上。 在压制过程中,至少每天换一次干标本纸 。 3.1.3.2鳞茎、块茎、块根或根状茎等植物的采集与压 制在野外采集标本,常采到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 株上采取带叶的花枝或果枝及一小块树皮,以免造成鉴 定的错误。⑧水生植物,不论在分类学上还是在植物资 源的利用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野外采集时不 可忽略。多数水生植物具有细长带叶的茎,并具有粘滑 性,从水里取出时茎、叶相贴附,失去自然状态。遇到这 样的标本,可以带回住地,放入水盆中漂浮,等茎、叶舒展 以后,再用台纸从水里托出,编号、登记以后,连同台纸一 起放入标本夹里。⑨正式采集的植物标本都应作一份野 外记录,并拴上标签。一般在动手采集前先作好记录,然 后采集。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与标本上挂的标签号一 致。野外记录卡(大小为10 ca×16 ca)上主要记录清 楚采集标本的中名、学名、科名、地点、生境、海拔高度、植 被类型、生活型、植物高度、胸高直径、地下器官、花果实、 用途、采集者、采集号和日期;小标签(大小为4 am×5 era)上要记录清楚采集标本的产地、采集人、采集号和时 间。野外记录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记载被采集植物产地的 环境条件,另一方面又可补充干标本所不能反映出的那 些特点。因此,完整的野外记录是鉴定植物标本的重要 依据。⑩采集的标本,应有足够的份数,尤其是稀有、特 殊或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以及不能确认的种,要多采几份, 至少3份,以备请专家鉴定和交换之用。 、 3.1.3特殊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压制技术 3.1.3.1 肉质多汁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压制 肉质多汁 植物的采集比较容易,一般株型较矮,只须选择有花有果 的植株用掘根器连同根系一起挖出即可。但压制标本却 很困难,如用于治疗肝炎的垂盆草(& armentosum Bunge.),活血、止血用的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us (Turcz.)Berger.]及其它肉质多汁植物。压制前首先要 将其营养器官杀死,因为它们的营养器官不易干制,若不 迅速杀死,压制数日后不但不干,而且在标本纸内还会继 续发芽生长。其次,这类标本在压制过程中,叶片容易变 黑,2~3 d后叶片开始脱落,一周左右几乎全部落光。对 于这类植物必须将采集的标本在压制前用开水烫—会儿 (沸水中加适量碱或盐,但不要煮),破坏其组织结构,杀 死外部细胞,这样可以保存原有颜色和叶片,此种处理方 法对云杉、冷杉等裸子植物都适用。此外,也可将这类标 本浸入5%的酒精溶液里浸泡30~40 min(花不可浸入 酒精或沸水中,浸泡前可将花剪掉),然后将标本捞出,放 物,它们常具有鳞茎、块茎、块根和根状茎,如百合科(Lj1一 iaceae)、灯心草科(Juncaceae)、兰科(Orchidaceae)、石蒜 科(Amaryllid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薯蓣科 (Dioscoreaceae)、莎草科(CyPeraceae)、天南星科(Arace— ae)等,这些科的植物,一般地下部分多具有很粗的球茎、 块茎、鳞茎和根状茎,有的还具有块根及圆锥根,它们在 分类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在采集这些植物标本 时,一定要用掘根器深挖地下部分,然后轻轻去掉泥土, 保存好植株的形态,装入采集桶或塑料袋中,带回驻地进 行整形。整形时将变态的根或茎切去1/2或2/3的厚 度,方能把标本放在标本夹内进行压制,以便日后鉴定及 辨认其内部构造。同时,必须附有此类植物的详细记录 及活体照片。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植物,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的 含羞草(Mimosa pudica L.)敏感性很强,稍有触动,叶片 即刻闭合下垂。这种植物非常难采,要采到理想的标本, 须掌握好时间和方法。实践证明,采集时问最好在每天 早晨和雾天,此时空气湿度大,温度低,适合采集。其方 法是选好植株后,用厚一点的杂志或书本迅速将其整个 植株夹住,使叶片不易合拢,然后将根挖下,压制1 d后 换纸整形,此方法效果甚佳。对一些寄生植物的采集,必 须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并在记录本上作详细记录。如用 于治疗阳痿的肉苁蓉[Cistanche salsa(C.A.Mey)Back. von Mannag.]寄生于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 A.Mey)Bge.]的根部,连同寄主根一并采集。 3.2常见种子植物标本的鉴定采集植物的目的,是要 认识它,以便日后利用。所以必须了解它在分类上的名 称和用途。仔细认识植物的过程就是鉴定。传统的植物 鉴定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特别是植物生殖器官的 形态结构并结合植物的地理分布来鉴别植物。鉴定植物 一般分为高级鉴定和初级鉴定。高级鉴定是专门研究分 类的人的工作,他专门整理别人发现的散乱资料,更正错 误,整理成完整的地方植物志或分类书籍。如孔宪武教 授著的《渭河流域之杂草》。初级鉴定是一般的鉴定,要 求学会用别人所整理的材料(参考工具书)考查出自己 所采集的植物名字、科或属。我们鉴定植物的方式就是 初级鉴定。 做初级鉴定时,首先要对采到的植物作详细的解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江西农业学报 l9卷 分析,弄清其花、果、种子及根、茎、叶的特征,然后利用工 具书上的检索表,如:《中国植物志》、各省(区)的植物 这样的标本制作时,虽然麻烦但制成后显得好看,不单调 枯燥。采集后用清水洗净阴干备用。 志,《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等,先确定是哪个门、 纲、目的植物,再继续查其分科、分属以及分种的检索表。 3.3.1.2处理液与保存液的配置 ①红色花带绿叶标 本处理液:按2 mL甲醛(4o%),2 g硼酸,200 mL蒸馏水 3.2.1 选择适合的参考书 随着全国植物志和地方植 物志的陆续出版,为鉴定植物的种类提供了很大方便。 检索表包含范围各有不同,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而检索,最 好是根据鉴定植物的产地确定检索表。如果鉴定的植物 的比例配制,然后加处理液总量5%的硫酸铜晶体溶解 后待用。保存液:按100 mL 1%的亚硫酸,2 g硼酸,5 g 硫酸铜晶体,10 mL甘油,10 mL 95%的酒精比例配制。 ②绿色果实的保存配方:醋酸50 mL,蒸馏水50 mL,另加 是西北地区的,当用西北植物检索表或西北植物志或树 木志等参考书来鉴定植物,常用的如《秦岭植物志》、《黄 土高原植物志》、《北京植物志》、《陕西树木志》等。 3.2.2正确观察与描述植物鉴定植物的关键,在于熟 练应用科学的术语来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对所鉴定的 标本,除营养体外,对花、果,尤其是花的特征,要从整体 到局部,从外到内,做认真的解剖观察,如子房的位置、心 皮和胚珠的数目等都要了解清楚。根据掌握的形态特征 就可以利用检索表进行检索 …。 3.2.3查检索表检索植物要从高级别的检索表向低 级别的检索表顺序查找,一般先查分科检索表,确定了科 以后,再查该科的分属检索表,同样,再查分种检索表。 如果分种检索表缺乏时,可查出属名后直接到植物图鉴 中查对。 3.2.4标本的审核与定名 为了证明鉴定的正确与否, 在检索到每一分类单位时都必须借助有关文献(植物 志、植物图鉴等)进行核对,只有经审核无误后才能确定 植物的中文名和拉丁名。此外,通过以上过程实在查不 出可找老师或有关分类专家鉴定确认。 3.3常见种子植物标本的制作标本是研究植物必不 可少的实物资料。主要用于研究、教学、陈列展览和交 换。根据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方式大致可将标本分为干制 标本和液浸标本两大类。干制标本又可分为蜡叶标本和 立体原色标本两大类。在实验中尽量给学生提供新鲜的 材料进行实验和观察,采用生活植物要比用浸制的材料 和蜡叶标本的效果好得多 “ 。 3.3.1浸制标本为了克服传统方法制作的药用植物 蜡叶标本在教学中存在的欠真实、不耐用以及不易保存 等问题,就需要制作浸制标本。浸制标本是利用一定的 溶剂浸泡标本以供科研与教学。分一般标本和原色标本 浸制法,一般浸制标本保存法:最常用的是5%的福尔马 林液,其配比为福尔马林5 mL,水95 mL。对于较好的标 本用70%酒精液浸制,其配比为95%酒精70 mL,蒸馏水 30 mL。原色标本制作时,常希望使用保色溶液使浸制的 材料脱色慢一些。保色溶液的配方较多,但到目前除绿 色外,其余的颜色多不太稳定。 3.3.1.1浸制标本的采集鲜花要采集刚开一两天且 未全开的花,连同两片叶子一齐剪下,水果要采集刚熟但 并未熟透且果皮完好的。最好要成柬的连叶一并剪下。 醋酸铜或硫酸铜5 g,加热至沸点,使醋酸铜或硫酸铜溶 解至饱和状态,将标本放人,煮20~30 min,待其由原色 变为淡黄色又变为深绿色时取出水洗,置于酒精30 mL、 福尔马林5 mL与蒸馏水2O0 mL的混合溶液中保存。③ 黄色花带绿叶标本:处理液是5%的硫酸铜。保存液按 10 mL 10%的亚硫酸,10 mL甘油,10 mL酒精,300 mL水 的比例配制。④白色花带绿叶标本:处理液是把10 g氯 化锌放人300 mL水中,静置沉淀后,取澄清液,再放人 40 mL酒精,5 mL甲醛,1 g硫酸铜。保存液是把10 g氯 化锌放人300 mL水中,静置沉淀后,取澄清液,再放人 40 mL酒精,5 mL甘油,2 g硫酸铜。⑤黄色果实的保存 配方:6%的亚硫酸268 mL、80%~90%的酒精568 mL和 水50 mL。直接把要浸泡的植物材料浸泡在此溶液中, 便可长期保存。⑥紫色花朵(浆果)带绿叶标本:处理液 按5 mL 40%的甲醛,6 mL酒精加水400 mL的比例配 制;然后加入5 g硫酸铜。浆果按12 mL甲醛,24 mL 12%食盐水,2O0 mL水配制,带叶的需加入5 g硫酸铜。 保存液是2%的甲醛溶液。⑦红色果实的保存配方:处 理液是将福尔马林4 mL、硼酸3 g和水400 mL制成混合 溶液。保存液是把亚硫酸3 mL、冰醋酸1 mL、甘油3 mL、水100 mL和氯化钠50 g混合。以上处理液与保存 液的量可根据需要成比例放大或缩小,溶液pH约为 5.8。 3.3.1.3浸制标本的制作 ①浸泡处理:把采集的标 本清洗干净后甩干,用线绳固定在玻璃片上,并用橡胶塞 固定在标本瓶内。然后根据不同颜色分别倒人处理液直 到浸没2 em为止。用玻璃棒把标本整形,做到既美观又 没有堆积压挤。盖上盖封蜡放在阴凉避光处存放。②浸 泡时间:根据标本湿度不同,浸泡时间也不同,一般需要 3~7 d。看标本颜色是否恢复到原来颜色,视情况酌情 而定,如葡萄等浆果需要2—3个月。③保存处理:将浸 制好的标本(连同玻璃片一起)从处理液中取出,经过清 水漂洗,剪去坏叶、坏果,放入标本瓶中固定好,浸泡在保 存液里。整理好造型,盖上盖,贴上标签,写好采集时间、 地点、采集人,做好分类,注上品名,然后用蜡封好标本瓶 口。一个栩栩如生的标本就制作好了。④标本的保存: 放在阴凉避光的标本橱内,隔一段时间要观察一次,如发 现保存液变色,则应照原来的配方换好保存液,再把标本 瓶封闭好,换一次保存液后基本上能保存很多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1期 李玉平等:药用植物标本采集、鉴定、制作和保存 51 3.3.2蜡叶标本蜡叶标本是植物某一部分或小型草 3.3.2.3标本的装订标本消毒后即可装订到台纸上。 本植物的全株经整形压平、干燥后装贴在台纸上的标本, 台纸以厚的卡片纸为佳,大小为45 cm X30 cm。将白色 是经过整理的植物实物样品。标本应附有采集号和野外 采集记录。 台纸平整地放在桌面上,然后把消毒好的标本放在台纸 上,摆好位置,右下角和左上角都要留出贴定名签和野外 记录签的位置。这时便可以用刻刀沿标本的适当位置上 切出数个小纵口,用具有韧性的白纸条,由纵口穿入,从 背面拉紧,并用乳胶或桃胶在背面贴牢。标本固定好后, 3.3.2.1标本的压制与干燥 ①标本压制的目的就是 要把采集的新鲜标本,保持平整,保持原色,压到气干状 态。把野外采来的标本,压入带有吸水纸(草纸即可)的 标本夹里,吸水纸每叠5~6层为宜,每一叠纸最好放一 通常在台纸的左上角贴上野外记录签,在右下角贴上定 名标签,这样一份完整的标本就完成了。 份标本,很小的标本可放3~4份,浆汁多的植物应多放 些纸,以防变黑或霉烂。如有条件每隔数叠吸水纸放置 一张瓦楞纸,便于通风。压制时注意不要使标本露在标 本纸的外面,以免折断损坏。每天至少换纸一次(刚压 的前2~3 d,每天应换纸2~3次),每次都要仔细整理标 本,换纸以后,用绳或皮带将标本夹捆紧,促使吸水纸吸 收标本中的水分,这样7~10 d,就可以压干。②标本压 制的好坏,既和换纸时间的间隔长短有关,又和第一次换 纸时的整理工作有关。第一次换纸整理标本时,要用镊 子把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展开,凡是有折叠的部分都要展 开,同时各部不能重叠。多余的叶片剪掉,留下叶柄和叶 基,表示叶序类型和叶基的形态。去掉多余的花,留下花 柄。叶片要压正面的、反面的。将脱落下来的果实、种子 或其他碎片,装入带编号的小纸袋内。对于不能夹入标 本夹内的果实需要处理后单独存放。这样可以展现植物 的全部特征。③除了一般的气干外,还可以利用加温的 办法加以干燥,第一种烙干法:对于在一般的干燥条件下 花会褪色的植物可用烙干法,如矢车菊(Centaurea cyanus L.)便是,先放在标本夹中1~2 d,然后在纸的上面用炽 热的烙铁熨烫。这样干燥的花,颜色便能保存很好。第 二种利用烘箱干燥标本,也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温度在 30~50℃。第三种红外灯标本烘干压制法,用瓦楞纸 板、泡沫板把夹着标本的草纸隔开,用标本夹捆住,放于 烘烤架上(金属材料),红外灯放于烘烤架下进行烘烤, 温度为40℃左右。 3.3.2.2标本的消毒标本干燥后要消毒防虫。消毒 的方法就是把标本放进消毒室或消毒箱内,传统的方法 是用酒精、升汞液消毒,或将敌敌畏或四氯化碳与二硫化 碳混合液置于玻皿内,利用毒气熏杀标本上的虫子或虫 卵,约3 d后即可取出。有条件也可放入一40℃的低温 冰箱中用冷冻法消毒。如果是上台纸后消毒,现多用溴 甲烷熏蒸的方法。 3.3.2.4标本的保存将装订好的标本夹入对折的牛 皮纸内,分别夹入厚纸做成的科、属植物夹子内,这样可 以减少标本的磨损,也便于查阅。将标本置于标本柜内 存放。标本室需通风、干燥。注意标本的防霉、防蛀。 3.3.3 立体原色标本制作 一般有沙干燥法和硅胶干 燥法。硅胶干燥法是将硅胶粉碎,过40目筛,经100~ 105℃干燥,呈蓝色后放凉备用。将选好的标本各部分 舒展,使其形态自然,置于器皿中,用干燥硅胶粉包埋,当 硅胶粉因吸水变红色时需更换干燥硅胶粉,直至标本干 透为I 参考文献: [1]王文全,沈连生.中药资源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44 ~46. [2]衣艳群.中国药用苔藓植物资源[J].中草药,2O00,31(8): 624. [3]崔明昆,朱丽娟.苔藓植物分类学中的细胞学证据[J].云南教 育学院学报,1999,15(5):29—37. [4]周荣汉,段金廒.植物化学分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5.344. [5]岳思君,苏建宇.蕨孢子培养[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 (1):72—73. [6]刘建武,刘宁.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及其性器官分化的研究进 展[J].植物学通报,20.01,l8(2):149—157. [7]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6o. [8]任宪威.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7~2o. [9]尹秀玲,张凤娟.几种特殊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压制[J].生物学 杂志,1997,14(75):37—39. [1O]李景侠.西北主要乔灌木[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2.244—246. [11]王英典,刘宁.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1.151—1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