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策略分析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策略分析

来源:世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策略分析

作者:孙炯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5年第10期

【摘 要】幼儿健康的进餐习惯对于后续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只有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正向、积极的教育合力,才能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针对影响幼儿进餐习惯的家庭因素,也需要构建有效的家园合作机制,对幼儿进行补偿性的个别化教育,才能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进餐;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0-0109-02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进餐问题一直是家长比较重视的方面,这不仅需要班级的有效管理,而且要与家长形成统一战线,家园共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笔者根据平时的观察,将幼儿进餐问题分为三种:独立进餐困难、挑食偏食、胆怯不敢主动添食。那么对于不同的问题,如何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善呢? 一、示范为主,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对于独立进餐困难的幼儿,教师应耐心示范,引导幼儿独立进食,并通过家园合作,慢慢养成独立进餐习惯。如本班幼儿雷晓天,刚入园时一到午餐时间,就坐在那边一动也不动,等待喂食。起初觉得他可能不适应,所以喂了几次,可是过了几天还是之前的状态,静坐着不动,笔者走上前耐心地询问:“天天,你怎么不吃饭呀?今天的饭菜可香啦,有鱼香肉丝,肉末炖蛋呢!”可是他怎么也不吃饭,于是笔者手把手地引导他吃,发现他还是很能吃的,一口又一口,一旦不喂了,他又不吃了。

与他妈妈沟通后了解,原来雷晓天从小是姥姥和姥爷带大的,吃喝都是老人包办,虽然父母也提了意见,可还是犟不过老人,一直到现在都是姥姥喂的,雷晓天也习惯了别人喂。可是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们都是自己独立进餐。

为了让雷晓天尽快独立进食,笔者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平时吃饭时多花些时间手把手引导他吃,教他如何使用勺子,吃饭的时候嘴巴要靠向碗边等;二是积极与雷晓天的妈妈沟通,也与接送的姥姥姥爷耐心交流,告诉他们爱不是什么事都包办,那样可能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很多必要的生存技能,经过几次协调,与雷晓天的姥姥姥爷达成一致,回家之后也尽量引导孩子独立进食。

经过两周的时间,雷晓天基本能很快地把饭菜吃完,虽然拿勺子的姿势还不是很标准,但已经很不错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第二点也提到,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可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想吃而不愿自己吃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在幼儿园耐心地引导孩子吃,也需要和家长沟通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后,方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独立进食的习惯。 二、多方引导,激发食欲,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对于挑食、偏食的幼儿,可在开饭前让幼儿一起猜今天的午餐,再介绍今天吃的食物,激发幼儿的食欲。本班幼儿兰致炫挑食现象比较严重,只吃荤菜,不吃蔬菜,还会找很多理由,如喉咙卡住了、噎住了等。盛饭时,笔者只给兰致炫盛了半勺,心想:饭这么少,菜也十分不错,红烧肉丸、青椒土豆丝、西红柿蛋汤,可是他把肉丸吃完后,就趴在那边,歪着脑袋,皱着眉头,饭含在嘴里。不管怎么说,他就是不肯张口,再问他就说早吃饱了。笔者无奈地对他说:“今天一定要把饭菜吃掉,否则就去中班睡。”原以为这样说了他会再吃点,但是根本没用,任凭说什么他就是不动。经过了解得知,前段时间兰致炫妈妈住院,由奶奶带,爷爷奶奶都对他非常宠爱,百依百顺,使其养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坏习惯。长期如此,他的进餐习惯不仅得不到纠正,而且逐渐形成了挑食、厌食的不良现象。为此,笔者尝试了一些改进的办法。

首先,每天在吃饭之前都和他交流一下,告诉他蔬菜是很有营养的,吃了之后会长得高高的,变聪明,让他感受到教师给予他特殊的爱。在说话的语气中尽量以温和但不容置疑的态度让他明确一定要多吃蔬菜。

其次,在开饭前,可以请幼儿一起猜猜今天的午餐,让他们在猜测过程中不自觉地激发食欲。针对兰致炫及个别幼儿不爱吃蔬菜的问题,笔者开展了“做做蔬菜串”的活动,请每个幼儿提前准备好一种蔬菜,活动开始后,首先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对小朋友有什么好处,之后引导幼儿如何用竹签(已处理过,没有尖脚的)将蔬菜串起来,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很成功,孩子们认识了许多蔬菜,知道原来蔬菜除了在碗里吃,还能成串煮着吃,调动了幼儿的食欲,他们自然慢慢地爱上了吃蔬菜。

最后,与家长密切合作,短信提醒家长注意平时饭菜的荤素搭配,不能因为幼儿爱吃某种荤菜就一直让他们吃。同时,在家长园地张贴幼儿挑食、偏食处理的小窍门,这样家园双管齐下,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经过一个月的坚持,兰致炫在吃饭方面进步很大,基本能吃完,从与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到,家长对他的表现也感触很深,觉得自己的态度与坚持的原则对教育孩子是最有利、最有效的行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谐的教育手段,使孩子偏食、挑食行为得到改善,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鼓励为先,消除胆怯,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对于一些能吃但性格内向腼腆的幼儿,教师要多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通过一些充满挑战性的体育活动,让幼儿更加勇敢、自信,愿意在没吃饱时主动添食。陶坤是本班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内向的幼儿,不爱说话,有什么事也不愿交流,只会单纯地点点头,不满时便会哭泣。虽然说吃饭一直比较好,但由于内向的缘故,很多时候,他没吃饱也不会说出来。那天午餐,笔者说了吃完不够可以上来添饭,大部分幼儿都举手说:“孙老师,我还要加。”只有陶坤还呆呆地坐在座位上,他其实早就把饭吃完了,笔者走上前询问:“陶坤,你还要加饭吗?”他点了点头,然后笔者把饭加给了他。他基本不会主动提出添饭或加菜,必须上前询问才行。

对于此类幼儿,一定要耐心地引导,鼓励他们没吃饱要大胆地说出来,教师也要多留意,发现他们的饭菜没有了要及时询问,需要的就适当添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陶坤有时会主动举手加饭,虽然话语不多,但还是有进步。在日常活动中,笔者会继续鼓励他,有什么事要大胆地说出来,尽可能发挥自身男教师的优势,通过一些趣味的体育活动和日常引导,让这个内向、腼腆的小男生更加勇敢、自信。

如果把幼儿园比作小社会的话,那么班级就是小家庭,教师要成为合格的“家长”,不仅要把教学抓好,还要关注孩子们的其他方面。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有利于班级的正常有序管理,而且对孩子们以后的成长生活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6).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陈见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