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俄狄浦斯王》谈古希腊命运观

从《俄狄浦斯王》谈古希腊命运观

来源:世旅网


从《俄狄浦斯王》谈古希腊命运观

摘 要 :命运问题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课题。古希腊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悲剧与命运的关系是历代研究古希腊悲剧的一个重要方面,古希腊人命运观是不断演变的,由于时代不同,古希腊命运观不断走向理性化之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命运观的确定性的结果、必然性的情节、完整性的过程、模糊性的魅惑等诸多特性自然成为古希腊悲剧永葆魅力的原因,从而使之具有了永恒的美。

关键词: 悲剧 命运观念 俄狄浦斯

引言:

悲剧源自古希腊酒神祭仪。最初为悼念酒神狄俄尼索斯而设,由歌队组成,歌颂狄俄尼索斯在尘世的受难、死亡和赞美他的再生。一般地,歌队有五十名“羊人”组成,设歌队长一名回答歌队提问,讲述酒神故事,这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原型。

命运是希腊悲剧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命运往往被描述为主宰人和神的神秘的力量。而古希腊悲剧大多写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悲剧主人公背后,往往存在着某种无形的、不可抗拒的、不依赖于人和神的神秘力量,影响着主人公生命的走向,就是所谓的命运。在古希腊人看来,无论是人还是神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支配命运是支配人,也支配神,因此,希腊悲剧一般地被划归为命运悲剧。客观地讲,命运悲剧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中人与命运的冲突,反映的是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冲突。

《俄狄浦斯王》就属于希腊悲剧类型上“命运悲剧”,所谓的“命运悲剧”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运进行对抗,但结局往往是他(她)无法从命运的手掌中逃脱出来而不得不

1

被命运毁灭。悲剧贯穿着命运观念,命运凌驾于人、英雄乃至众神之上,甚至连宇宙之王宙斯也对之感到恐惧。而这部戏剧的基本冲突是:悲剧英雄个人的坚强意志、英勇行为和政治理想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在力量悬殊的神秘斗争中英雄不可避免的失败与毁灭。

一、诗人对命运的理解

索福克勒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出身于兵器制造厂厂主家庭。生活于雅典极盛时期,索福克勒斯是雅典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的朋友,曾任雅典税务委员会主席,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远远胜过政治上的业绩。他从事戏剧创作60多年,写了120多部剧本。获奖24次。但是流传完整的剧本只有7部悲剧。其中最著名的是《俄狄浦斯王》。他既相信神和命运的无上威力,又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思想意识的特征。和另一位戏剧家埃斯库罗斯不同,他认为命运不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他以自己的理想来塑造人物形象,即使在命运的掌握之中,也不丧失其独立自主的坚强性格。

在索福克勒斯看来,过去被理解为“具体的神”的命运应该是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它时常捉弄世人。索福克勒斯强调人的坚强意志和对命运的反抗,同情和歌颂那些敢于与命运抗争的英雄。这成为此一阶段古希腊命运观的代表。作为“希腊悲剧典范”的《俄底浦斯王》就深刻的验证了索福克勒斯的命运观。诗人用希腊式的反讽营造了哲学层面上的悲剧意识,表达了人类无法抗拒命运的主题。而其中展示的明知不可谓而为之的精神是个人自主精神的展现。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神无法完全掌控人的命运,人类可以尝试挑战命运,而悲剧恰恰在于人努力反抗自身不幸命运却最终失败,这与初期所谓人沦为命运的玩物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在索福克勒斯看来,命运不可抗拒,但其自身的正义性、合理性却值得怀疑,这一命运观肯定了人的价值,增加了人本思想。索福克勒斯笔下的英雄已不屈服于命运的控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和要求。他生活在民主制兴盛

2

阶段,所以他歌颂那些与命运搏斗的英雄,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感到无法把握不可知的社会局势,(3)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与现实世界产生冲突.正如剧中的俄狄浦斯一样,有着惊人的力量,却受到命运和神力的支配。

二、《俄狄浦斯王》展示出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悲剧源于自身无视人的有限性与世界的无限性,夸大了主体性的作用,过分相信理性。他承认自己有罪,又认为自己无罪。他将自由意志、勇敢、智慧、信仰与诚实、民主、正直、信守诺言等看做世界的终极尺度,希望通过穷尽世界的奥秘,摆脱悲剧性的处境,寻找到人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在俄狄浦斯看来,只要自己用自由意志反抗这一厄运,只要遵循了一切世俗化的价值规定,就可以摆脱悲剧性的处境。然而,人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自我,就如同用自己的手托起自己的身体一样不可能,人性中的魔性也势必在这种精神的迷误中显现。就在他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的自我,通过自由意志反抗杀父娶母的厄运时,厄运却降临在他的头上。就在他负起道德责任,宣布他对杀死前任国王的人的诅咒的时候,他也就宣判了自己的罪行。就如同罗念生先生所说;“他之所以遭受苦难,与其说是由于他自身的过失,毋宁说是由于他的美德。” 他用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自以为世上最大的智者。然而他只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人,而并未弄清人是什么,既没有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认识和主宰外部的世界。否则他就不会迈出人的界限,陷入毁灭的深渊。在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上,他是无知的。他面对自己的父母,却不认识,做了杀父娶母的事也不知晓。他的遭遇表明,人越是企图通过理性与自由意志摆脱人悲剧性的处境,就越是制造了更大的灾难。人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人越是企图解开所有的谜底,就越会变得无知。 可见,人越是企图通过理性与自由意志摆脱悲剧性处境,就越有灾难。人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对于那些企图以理性与自由意志执著地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和穷尽世界的无限与永恒的英雄们,悲剧的命运是注定的。古希腊人是敬畏命运的,命运总

3

是变幻无常,无法预测,许多人因此而浑浑噩噩打发日子,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无力承受命运的重轭,他们或者蒙蔽双眼及时行乐,或者犯下过错却想逃避惩罚。正如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忒所说;“偶然控制着我们,未来的事又看不清楚,我们为什么惧怕呢?最好尽可能随随便便的生活。别害怕你会玷污你母亲的婚姻;许多人曾在梦中娶过母亲;但是那些不以为意的人却安乐的生活。”索福克勒斯在悲剧的最后也写到:当我们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时候,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还没有得到痛苦的解脱之前。当俄狄浦斯意识到他的遭遇是命中注定时,他也就理解了人的有限性。承认了人的有限性,也就承认了世界的无限性。在世界的无限性中,包含着他性拯救意识。俄狄浦斯一方面执著地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在不自觉中摧毁了他所肯定的价值。在摧毁他所肯定价值的一刹那,他触摸到了所肯定价值的极限,看到了它被否定的可能性,意识到了人性中的魔性。也就在这一刹那,他意识到了世界的无限。俄狄浦斯之所以陷于悲惨的命运,不是由于他有罪,而是由于他竭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无视人的有限与世界的无限,自不量力地与命运抗争,最后陷入到悲惨的命运中。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人的有限性的体现。悲剧并非仅指悲剧事实的发生状态,也包括精神的存在状态。就个体而言,俄狄浦斯是无罪的。他杀父娶母的预言降临之前,他并没有做过错事。他杀父娶母也并非有意。而就整体而言,他又是有罪的。人性中的魔性潜藏在他心中,他的罪行是预定的。即使他避免了杀父娶母的厄运,他也无法摆脱作为人类整体中的一员的悲剧性处境。

三、《俄狄浦斯王》中人与命运的抗争

命运总是轻视甚至嫉妒人的智慧和理性的,它以其变幻莫测的神秘性和人神共惧的可怕力量给人以致命打击。俄狄浦斯的父母担心自己亲生的孩子会犯下神谕中杀父娶母的罪行,就策划了谋杀亲子的行动,命仆人把刚出生的孩子丢弃深山荒野,他们以为这样就避开了命运的打击,从此过上逍遥快活的日子,而却因此承受了更惨痛的命运。俄狄浦斯最

4

终找到了他要的真理,代价却是父母的生命和自己的一生。在真相被揭穿后,俄狄浦斯用母亲的胸针刺瞎了双眼,对此举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俄狄浦斯恨自己的双眼看不到真相,于是惩罚自己生活在永久的黑暗中;二是怕自己的双眼看到真相被揭穿之后身处的尴尬境地。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证明俄狄浦斯没有放弃生命,没有听任命运的摆布,没有诅骂命运的残酷,而是维护作为人的高贵和尊严,以尊严的方式去和命运抗争,他要看看命运还能给他带来什么更大的灾难。在他目盲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强烈的对比 :一个具有无上智慧与权威的有眼睛的国王的盲目无知和一个因得罪了神而失去了视力但却因此被赋予预言能力的老人的洞悉一切。也可以说俄狄浦斯因失去了双眼而多了一只眼睛。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价值有了清醒的认识。俄狄浦斯自行戳瞎双眼,反而使自己走进光明。但俄狄浦斯最后也没有摆脱命运,没有做成文明人,他还是个失败的英雄,是文明放在蒙昧祭坛上最高贵也是最后的祭品。俄狄浦斯最后戳瞎双眼,自行放逐,用这种悲壮的斗争的照亮了人生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们的精神,可以把他们打倒,却不能将他们征服。“命运”和俄狄浦斯既两败俱伤,“命运”因其邪恶无理招致人们的批判、厌恶,俄狄浦斯王因其主动抗争招致苦难,又获得双赢,“命运”的不可避免性让人们认识到了人生的必然性:有限性和悲剧性 (缺憾性) ,俄狄浦斯王的抗争让人认识到了人的命运其实就在自我书写的过程中,而不是结局。命运所代表的世界的无限性是人们永远都欲超越的梦想。而在这种永恒的超越中,人性一次又一次的得以升华。

四、古希腊命运观的演变

古希腊人命运观是不断演变的。希腊人信仰命运,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与自我意识提升、主宰自己命运二者构成了永恒的矛盾冲突。由于时代不同,反映的命运观也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命运观演变还是有迹可循。

1、从神性走向人性

5

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时古希腊悲剧主要题材,古希腊三大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都无一例外。因此,悲剧人物大多有了神话色彩和光辉,悲剧烙上了神话印迹。但是,悲剧人物不断变化,不断突破具有人性。他们完成了由重在写神到重在写人的转变,由写理想化的英雄到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的转变。埃斯库罗斯重在写神,《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集中描写普罗米修斯斗争过程,反衬宙斯的残暴无道,塑造了一个为了维护正义与暴君权威誓死对抗的悲剧艺术形象。索福克勒斯把他笔下的主人公从奥林匹斯山带到了人间,人性的色彩更加浓厚。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表现的人物身上表现出人类精神信仰的自我牺牲精神,在这个意义上精神典范人物形尚不具备人的缺点。欧里庇德斯真正实现了人物由神到人的转变。他更多关注地位低下的人物,包括奴隶与妇女;他往往揭示人物的缺点,有许多欲女形象;他洞察人内心世界,由人物外部行动的刻划到内心世界的精雕细刻。可见,“欧里庇德斯展示了对于希望和恐惧、对于人生变故的不可预料和不可理解、对于人的本性的个体性质的深刻的带着同情的理解。埃斯库罗斯的戏角主要是典型性的,而不是个性的。在索福克勒斯那里,个体则以比较鲜明的形式出现了,然而欧里庇德斯则以无与伦比的现实主义和心理洞见来刻划他笔下的角色,随着欧里庇德斯的悲剧,怀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新时代萌发了。”

2、从命定走向自由

三大悲剧家对神的信仰态度也在发生改变。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对于神都是深信不疑的,区别在于神是否是正义的。埃斯库罗斯不怀疑神的存在,他反对不公正的神。欧里庇德斯接受了诡辩说,直接攻击宗教,对神表示异议,把神明描写为妒忌猜疑之辈,完全不如受他们折磨的世间凡人,他宣称:“假如神明为非作歹,那么他就不是神明。”(《美狄亚》)“谁说天上有神?没有神,没有神。”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重在表现神主宰一切,一切命运安排,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在《俄瑞斯戒斯》三部曲中,俄瑞斯武斯杀死母亲被复仇女神追逐。阿波罗公审俄瑞斯武斯,雅典娜担任审判长,结果定罪票与赦免票相等,最后雅典娜投下了决定性的一票,她为俄瑞斯武斯投了赦免票。可见,人的命运完全由神

6

主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埃斯库罗斯不仅认为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使是神,也不能主宰命运。与其反抗,不如默默忍受,同时,他何时摆脱苦难命中注定。

索福克勒斯也相信命运。他认为人力量战胜不了命运的。索福克勒斯虽然宣扬一切都是命定的,但人与命运的抗争是他悲剧作品着力表现的亮点。他认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人与其默默忍受命运的安排,不如奋起抗争,虽然最终难逃命运的网罗,但人生不失壮丽。俄狄浦斯虽然逃不脱命运的捉弄,但在精神上并未屈服于命运。他反抗本身“人的自觉”若干亮色。

五、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美学思考

那么,古希腊命运观产生以来,至今仍为人们传诵,久经不衰的原因究竟何在呢?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命运观的诸多特性成为古希腊悲剧永葆魅力的原因,从而使之具有了永恒的美。

1.命运的必然性和确定性

命运观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哲学观念,命运具有两层意义。第一,它是外在于人且支配人的神秘力量。第二,这一概念的标志为一种前定的个人,民族或历史的走向。走向和完成是由命运支配着的。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就是在神秘力量支配下的未来,表现形式为神谕。古希腊悲剧中神谕往往是隐晦的,凭自然现象向人类启示智慧,它含有确定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神,常常预言并决定求神谕者的命运。比如,俄狄浦斯王本是忒拜城的王子,出世之前,他的父母得一个神示说他将弑父娶母。他们于是开始尽力逃脱诅咒,但神谕仍实现。俄狄浦斯没有逃脱命运的最后审判,他最终刺瞎了双眼,放逐了自己。在这里神谕表现为某人会采取某种行动的神秘预见上行动的结果,神谕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7

神谕同时决定悲剧情节必然性。它决意要使飘忽不定的人生固定下来,构成悲剧独特的一种必然性的情节结构,使人物命运给我们一种如此的印象,即命运感命运形式。也就是说,悲剧一开始就预先指向了。“悲剧的结尾必须把全部行为概括为戏剧一开头就已暗示出的一种可见的,实现的命运。”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确定性结果和充必然性结构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感,这种无法逃脱性消灭了读者希望,使人陷入了绝望这一最为悲惨的境界。由此可见,把握具有必然性的情节结构这种艺术形式,对于欣赏古希腊悲剧的艺术之美是至关重要的。

2.命运的完整性

正如苏珊朗格所说,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在悲剧中不是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而是作为审美因素表现出来的。在悲剧中,命运是被创造出来的形式,说明事情在世界上怎样发生的例子。对于它来说,情节结构的完整性是其必备的品质。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在其开创性著作《诗学》中有详细的论述,他认为这是悲剧艺术中的“第一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不仅如此,他还对悲剧行动的完整性给出了确切的定义:“说完整,我是说一件具有开头、中间、结尾的事情。”他要求“诗人要能恰当地构造他的故事,而不能自由得随着自己的兴致开头或结尾的,而必须和这些定义相符。”完整性是命运形式的一个特征。悲剧行动总是暗含着并指向未来;但这种未来不是开放的,不是时间上的永无尽头,而是封闭的,没有出口的,因为它要求着行动的最终完成也就是说,悲剧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向未来展开的完整过程,在其终止处,悲剧行动得以终结。但行动的终结并非目的,其目的是使悲剧人物的命运得以实现或完成,因而悲剧展现的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幻象,悲剧人物的命运作为一个整体凸现出来。只有这种具有完整性的悲剧冲突过程,才能达到悲剧艺术的效果和意义。

3.命运的模糊性

悲剧深切地关注善与恶、正义、人的责任与生存的意义等问题。宗教和哲学以逻辑手

8

段达到他的目的,寻求一套情感上给人满足的教义,或建立一种用理性可以论证的玄学体系。但是悲剧并不满足于任何思考的结果,在这里生活是活生生的,永恒的图景。对于命运,现在的我们并不比古希腊知道得多,古希腊悲剧的模糊性正是体现了这种命运之谜所产生的魅惑。

有学者说,如果悲剧不是痛苦的神秘,那它就不成其为悲剧了。人的生存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科学可以解释。但人在社会历史情境中的生存,具有理性科学不能阐明的意义,这种谜具有无法解释的神秘性集中地保存在人的直观想象中,而悲剧的视觉特征恰恰集中保存了这种神秘,它和必然性的悲剧行动密切相关,指悲剧人物整体生存中所包含的意义。但悲剧中的谜并不要求在别处得到解答,它本身就包含着意义的,甚至他就是意义的本身。对于悲剧来说,这一谜的意义不表现为一种理性的疑问或陈述,不在于为我们提供任何关于生存的教条,而是呈现我们一整幅的命运图景,让我们读者从中能够有所领悟。

【结 论】

总之,命运问题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课题。古希腊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悲剧与命运的关系是历代研究古希腊悲剧的一个重要方面,古希腊人命运观是不断演变的,由于时代不同,古希腊命运观不断走向理性化之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命运观的确定性的结果、必然性的情节、完整性的过程、模糊性的魅惑等诸多特性自然成为古希腊悲剧永葆魅力的原因,从而使之具有了永恒的美。

【参考文献】

[1] 赵凯.人类与悲剧意识[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2] 陈洪文.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 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9

[4] 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新文艺出版社.[M]. 1989.

[5] 索福克勒斯.悲剧两种[M].罗念生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M]. 1999.

[6] 韦勒克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8]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六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