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村信用联社信贷支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弓小慧 兰慧敏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3期
摘 要:当前,农村信用联社在信贷支农工作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信贷支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县域;信贷;问题;建议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再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信贷支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本文,以包头市土右旗为例。
一、信贷支农发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贷款额度偏小,期限管理过严。一是贷款金额不能满足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带头人需求,尤其是用于发展种植业以外的养殖业和加工业,存在贷不上、贷不多的问题。二是还款期限管理过严,信贷机制不灵活。农业本身存在生产风险和生产周期问题,农民在没有见到效益时就必须还款,有时资金周转不到位,还款不及时,导致银行信贷诚信度降低,影像生产规模扩大。
(二)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部分信用社工作人员对农村信用联社信贷支农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农业贷款风险大,工作任务重,投入的人力、精力多,部分员工忽视政治理论和法规政策的学习,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对信贷支农工作缺乏干劲和热情,信贷支农的主动性不够,工作效率不高。
(三)金融运行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农村金融保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农业地域自然风险能力较弱。例如:目前,包头市土右旗大部分农户将种植的玉米、葵花、小麦等大众作物参加了安华农业保险,但由于参保品种单一,参保额较小,赔付较低,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就会造成农户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但信用贷款无法收回,农户家庭也极易返贫,影像金融稳定。二是农村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首先,宣传不到位,农户认识上出现偏差,导致盲目申贷,直接影响了农业贷款的发放、使用与收回;其次,由于农户金融、法律意识不强,出现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造成信用社的部分贷款被“悬空”,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逐年减慢,交易成本较高,严重降低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制约了农村信用联社信贷支农资金的投放力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信贷支农资金不足。一是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制约了信贷投放。由于有些地方农牧专业合作社、中小企业等组织起步较晚,发展速度慢等原因,贷款抵押可用资产少,民营信用担保机构资金缺乏,规模小,与庞大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二是信贷资金不足。例如:由于包头市土右旗金融市场的基本现状是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联社等机构分争社会资金,除农村信用联社外,其他机构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出本区域及农业产业之外,农村资金匮乏,单凭信用社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信贷资金的需要。 二、建议
(一)完善贷款方式,解决供求问题。一是要把信用社牢牢定位于服务农村、立足农业、支持农民,优先保证农户种养及相关的加工、服务业的合理资金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农民消费信贷和农村工商业的扶持力度。二是完善授权授信制度,构建信贷“绿色通道”。依据各地经济情况和信用社的管理水平及资金实力,采取有区别的贷款额度调控措施,有针对性的提高贷款额限,农信社要及时了解掌握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信息,要坚持因地制宜,找准信贷投放切入点,采取“宜社则社、宜户则户”灵活的信贷策略,及时提供有效金融服务,重点要在担保方式、授信额度、贷款利率等方面开发适合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信贷产品,对组织运行健全规范、经济实力强、发展生产基础好、品牌效应高、经营规模大、服务功能强、带动农户多、信用记录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制定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注意区分违规放款、决策失误、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等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责任标准,充分调动农业贷款收入的积极性。同时,要按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扩大农民联保贷款的范围。
(二)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减少工作漏洞和隐患,健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大对员工行为的监督、约束、规范力度,增强员工遵纪守法、按章办事的意识。实现用制度规范服务行为,用制度规范办事程序,用制度管人质事的运行机制。二是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关键,不断强化内控保障机制。在学习上,要加大培训力度,对行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法规政策进行系统的学习,全面提升工作人员总体素质;在工作作风上,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要深入基层,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
(三)优化金融环境,保障信贷支农。一是健全农村金融保险保障机制。加强信贷产品与农业保险产品的对接,规避农作物自然风险;建立信贷市场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有效配合,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加强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增强贷款保障系数。二是建立高质量的信用环境,广泛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通过加强宣传,建立农户信用评级机制等方式,强化农户的信用意识,规范其信用行为、发挥舆论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提倡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为支农服务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四)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切实强化对信贷支农的管理和监督。要健全农户贷款档案,各类管理台账、卡片,要规范统计口径,定期复核台账、卡片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容,确保信贷信息真实全面,并逐步将档案台账实行计算机操作管理,实现客户档案动态管理;探索实行贷款公示制,将信用社的贷款条件、贷款对象、贷款利率、贷款程序公示于众,保证贷款管理的公正。二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要深入研究信贷支农风险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借鉴先进的信贷风险评级方法,建立适合产业化特点和自身情况的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三是针对高投入、高风险特点,建议旗政府牵头建立支持“三农”发展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降低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大户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四是建议政府在信贷支农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使其有充足的资金服务“三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