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世旅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610102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2.26

(21)申请号 202020186366.3(22)申请日 2020.02.19

(73)专利权人 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

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

556号1幢711室(72)发明人 谢菁 夏斌 曾子涵 季艳艳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代理人 李娅(51)Int.Cl.

C02F 9/1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2610102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包括调节池内设有浮筒雨污分离装置;过滤池内设有一级过滤和二级过滤;跌水湿地组包括多个湿地,多个湿地呈有高度差的设置形成跌水结构,多个湿地两两之间贯通连接,单个湿地内设有脱氮除磷填料,湿地的上部种植有挺水植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设备简单,可放入河道中对污水进行原位处理,不需要地埋或者放置在岸边,设备大小可根据排污口的出水量设计大小,设备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有效减少因降雨量较大而导致雨污混流对河道污染严重的现象,而且跌水湿地组不仅可以高效处理污水,还可以根据驳岸设计造型,用于美化河道生态环境。

CN 212610102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内设有浮筒雨污分离装置;过滤池,内设有一级过滤和二级过滤;跌水湿地组,包括多个湿地,多个湿地呈有高度差的设置形成跌水结构,多个湿地两两之间贯通连接,单个湿地内设有脱氮除磷填料,湿地的上部种植有挺水植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一侧的底部开设有进污口,另一侧的底部开设有过水孔与过滤池贯通连接,调节池在与进污口同侧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处设有过滤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雨污分离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污水流入过滤池内进行过滤;所述浮筒雨污分离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雨水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从溢流口流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为粗过滤格栅,二级过滤为细过滤网,粗过滤格栅和细过滤网均倾斜设置于所述过滤池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格栅为1-5mm,细过滤网为5-10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湿地首尾相接且设置有高度差形成跌水结构以实现污水的生化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湿地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跌水湿地组首个湿地的进水口通过提升泵连接过滤池的排污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脱氮除磷填料为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为琼脂块载体,载体内部附着若干经驯化培养的脱氮除磷微生物。

2

CN 212610102 U

说 明 书

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污口强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河道废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研究。造成河道废水废水污染问题的常见原因主要有:1)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直接排入河道;2)工业污水直接排至河道;3)降雨带来的污染物:降雨初期,大量地表上的污染物随着降雨初期,大量地表上的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汇入雨水管网,进而携带雨水管网内沉积的污染物,最终排入水体,形成对河道的污染。

[0003]河道污染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污染物短时间内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控源截污是河道治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但由于市政截污是一项难度大、耗时长的工程,且很多地区特别是城市老城区和城郊结合部的截污规划很难落实,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湖泊的全面截污。因此要实现河道污染的治理,需要对未截污的排污口做一定的处理,消除或减小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保证后续其他修复手段的有效实施。因此已经开始重点针对城市河道排污口的污水进行处理,在沿河河道两岸设立污水处理设备。但目前设备处理的方法有如下缺点:设备工艺不简易,投资大,地埋设备或者设置于岸边地上设备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较高。

[0004]目前河道治理中对排污口处理的技术还包括在排污口四周用不透水围隔将排污口排出的污水与河道水隔开,再在围隔内种植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并挂上微生物填料,这种措施存在如下缺点:1)围隔并不能将污水与河道水很好的隔开,污水依旧会流入河道,污染水体;2)排污口排出的污水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死亡,因此植物不能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3)排污口有可能会雨污混流,所以降雨期排污流量大,对河道污染严重;[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设备简单,可放入河道中对污水进行原位处理,不需要地埋或者放置在岸边,设备大小可根据排污口的出水量设计大小,设备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有效减少因降雨量较大而导致雨污混流对河道污染严重的现象,而且跌水湿地组不仅可以高效处理污水,还可以根据驳岸设计造型,用于美化河道生态环境。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包括:[0007]调节池,内设有浮筒雨污分离装置;[0008]过滤池,内设有一级过滤和二级过滤;[0009]跌水湿地组,包括多个湿地,多个湿地呈有高度差的设置形成跌水结构,多个湿地两两之间贯通连接,单个湿地内设有脱氮除磷填料,湿地的上部种植有挺水植物。[001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池一侧的底部开设有进污口,另一侧的底部开设有

3

CN 212610102 U

说 明 书

2/4页

过水孔与过滤池贯通连接,调节池在与进污口同侧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处设有过滤装置。

[001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袋。[001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浮筒雨污分离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污水流入过滤池内进行过滤;所述浮筒雨污分离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雨水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从溢流口流出。

[001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一级过滤为粗过滤格栅,二级过滤为细过滤网,粗过滤格栅和细过滤网均倾斜设置于所述过滤池内。[001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粗过滤格栅为1-5mm,细过滤网为5-10μm。[001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多个湿地首尾相接且设置有高度差形成跌水结构以实现污水的生化处理。

[001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单个所述湿地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跌水湿地组首个湿地的进水口通过提升泵连接过滤池的排污口。[001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脱氮除磷填料为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为琼脂块载体,载体内部附着若干经驯化培养的脱氮除磷微生物。[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19]1.本实用新型设备简单,设备可放入河道中对污水进行原位处理,不需要地埋或者放置在岸边,设备大小可根据排污口的出水量设计大小,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投资少,运行成本低;

[0020]2.本实用新型在降雨量较大时,浮筒雨污分离装置处于关闭状态,雨水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从溢流口排出,有效减少因降雨量较大而导致雨污混流对河道污染严重的现象;

[0021]3.本实用新型两级过滤后再经过跌水湿地组处理,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颗粒物、COD、氨氮和总磷,对污水有着极高的过滤处理效果,而且跌水湿地组不仅可以高效处理污水,还可以根据驳岸设计造型,用于美化河道生态环境。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池与过滤池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跌水湿地组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中标号说明:1、调节池;11、进污口;12、过水孔;13、溢流口;2、过滤池;21、粗过滤格栅;22、细过滤网;23、排污口;3、跌水湿地组;31、湿地;311、进水口;312、出水口;313、脱氮除磷填料;314、挺水植物;4、浮筒雨污分离装置;5、过滤装置;6、提升泵。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

4

CN 212610102 U

说 明 书

3/4页

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00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0029]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由调节池1、过滤池2和跌水湿地组3组成,其中调节池1和过滤池2内设于设备主体内,且调节池1和过滤池2之间通过过水孔12贯通相连接,设备主体与跌水湿地组 3之间设置有提升泵6,通过提升泵6将两级过滤后的污水提升送至跌水湿地组 3进行生化处理,经过跌水湿地组3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河道中。

[0030]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池1内设有浮筒雨污分离装置4,调节池1一侧的底部开设有进污口11,晴天时,进污口11内全部为污水,水量较小,调节池1 内的水位低,浮筒在重力作用下使得浮筒阀闸板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污水全部流向过滤池2;降雨初期,进污口11的流量逐渐增加,调节池1内的水位也随之逐步上升,此时浮筒在浮力的作用下带动浮筒阀闸板逐步关闭截污管口,此时初期雨水也流向过滤池2;但是随着降雨的继续,调节池1内的水位进一步上升,此时浮筒带动浮筒阀闸板完全关闭,调节池1在与进污口11同侧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13,溢流口13处设有过滤装置5,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过滤装置5优选袋式过滤袋,雨水经过袋式过滤袋过滤后从溢流口13排出,有效减少因降雨量较大而导致雨污混流对河道污染严重的现象;随着调节池1内水位的下降,浮筒带动浮筒阀闸板逐步开启,并恢复到初始状态;

[0031]其中浮筒雨污分离装置4是已经公开且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现有技术,因此对浮筒雨污分离装置4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这里不做赘述。[0032]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池2内设有一级过滤和二级过滤形成两级过滤,一级过滤为粗过滤格栅21,粗过滤格栅21倾斜设于过滤池2内,粗过滤格栅21为 1-5mm,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粗过滤格栅21采用1mm,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颗粒物;二级过滤为细过滤网22,细过滤网22倾斜设置于过滤池2内,细过滤网22为5-10μm,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细过滤网 22优选5μm,5μm级的过滤网过滤度高,可去除污水中5μm以上的悬浮物质和有机分子,对污水有着极高的过滤处理。[0033]在本实施例中,跌水湿地组3包括多个湿地31,多个湿地31首尾相接且设置有高度差形成跌水结构以实现污水的生化处理,多个湿地31两两之间贯通连接,跌水结构的湿地组通过污水的自流经过多个湿地31进行处理,一方面处理效果更好,另一方面设备成本低,单个湿地3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水口311 和出水口312,单个湿地31内设有脱氮除磷填料313,脱氮除磷填料313为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为琼脂块载体,载体内部附着若干经驯化培养的脱氮除磷微生物,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BOD等污染物质,该微生物在生化反应过程中不产生剩余污泥,无二次污染且无需配备污泥处理设备,设备成本低,湿地31的上部种植有挺水植物314;而且跌水湿地组3包含的湿地31的数量根据河道驳岸的尺寸设计,不仅可以高效处理污水,还可以用于美化河道生态环境。

5

CN 212610102 U[0034]

说 明 书

4/4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备简单,设备可放入河道中对污水进行原

位处理,不需要地埋或者放置在岸边,设备大小可根据排污口的出水量设计大小,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有效减少因降雨量较大而导致雨污混流对河道污染严重的现象,而且跌水湿地组不仅可以高效处理污水,还可以根据驳岸设计造型,用于美化河道生态环境。

[0035]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6

CN 212610102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7

CN 212610102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