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际工作中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再认识

实际工作中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再认识

来源:世旅网


实际工作中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再认识

【摘要】从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开始,其角色承担就一直处于发展和演变之中。随着时代变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势必要适应时代要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传统内涵出现了新的延伸,辅导员的工作有了新的内容和方式,从而对辅导员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因此,科学定位辅导员的角色承担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历史、现实和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辅导员作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重要性理应得到高度认可。可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学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仅仅将辅导员的工作理解为学生具体事务工作,与专业任课教师相比,自然处于次要的位置。这种思想认识不仅在高校管理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且在某些辅导员中也存在这样的看法,据安徽师范大学“高校辅导员角色及其实现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发现,对于辅导员这一职业,仅仅有7.9%的辅导员对这一职业感到非常自豪,21.4%的辅导员感到有点自豪,而高达51%的辅导员感到不自豪,甚至6.9%的辅导员感到自卑。由此可见,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较低,角色定位有自我矮化的倾向。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工作职责不明确

角色定位模糊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承担者不知道某一角色的职业规范和行为模式,即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部分高校往往将辅导员的角色简单地定位为学生管理者,而忽视教育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由于辅导员忙于应付大量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理论学习,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教育引导,这势必影响到辅导员应有角色职能的发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应该打破传统的观念,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

三、准确的角色定位离不开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特点的准确把握

首先,高校辅导员角色具有复杂性,其主要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三个方面。其一,辅导员要面对一群文化层次高、思维活跃、信息来源广和追求个性的大学生,单纯的说教已经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大学生之间明显的个性差异,更不能用相同的模式进行教育和培养,而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变得日趋复杂和多元,这势必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其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塑造学生性格和灵魂的任务,这一点,辅导员作为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为如此。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辅导员不仅要传播科学的理论,还要引导学生在迷茫中辨明方向,在低迷中保持乐观,辅导员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是学生的灵魂导师和知心朋友。其

三,辅导员的工作过程越来越复杂,辅导员的工作过程就是把各种复杂的教育内容作用于复杂的教育对象,其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有主观能动性的复杂个体,当辅导员把教育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之后,他们不会全盘被动地接受,而是要通过思考和鉴别,形成自己的认识,然后才能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行动。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不稳定的,反复的,因而是复杂的,辅导员工作过程的复杂性,需要其投入更多的精力,掌握更高超的技巧,才能把辅导员工作做好。

其次,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具有专业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多,工作对象越来越复杂,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靠经验和常识越来越无法做好辅导员工作了,辅导员的专业化问题由此产生。所谓辅导员的专业性,是指辅导员从高校政工干部和一般教师的职业角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实行辅导员资格准入制度,只有通过一定的专门教育掌握了辅导员任职的能力和技巧,才能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高校辅导员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教育部在颁布的《2006年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中提出,在五年内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以来,国家及各地各高校相继建立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2010年12月29日,教育部2011年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强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基地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质量,切实把辅导员基地建设成为培养辅导员骨干、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家的人才摇篮。这说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已是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趋势。

最后,辅导员的角色具有多元性。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社会交往的广泛性,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辅导员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而言,其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2006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其中就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由此可见,辅导员已经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者、服务者的方向发展。

四、准确把握三个“转变”是对辅导员角色再定位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变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辅导员势必要适应时代要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可以说,辅导员制度自创立开始,其角色就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之中,在新形势下,如何对辅导员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呢?笔者认为,准确把握好以下几个“转变”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