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
【教课目的】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领会自然光景的美,领悟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3.品析出色的词句,认识短句的特色及其表现力。
4.学习文中对照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教课要点】
1.品析出色的词句,认识短句的特色及其表现力
2.理解作者感情,领会自然光景的美。
【教课难点】
学习文中对照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教课方法】
1.对照阅读教课法
2.议论法
3.指引启迪法
4.朗诵指导法
【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才学习了朱自清的《春》 ,江南的春风在朱自清笔下是暖和、暖和、清爽、动听的。
今日我们来学习今世作家林斤澜所写的北方的《春风》 ,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
些不一样?作者是如何来写北国的春风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二、读一读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诵课文, 在读中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在学生朗诵课文前提出这样的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对课文内有疑问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解决,
解决不了的说出来,在班上共同研究。教师多媒体出示简单读错的字词。
2.你感觉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感情是如何的。是厌烦、仍是喜爱?本课的春风给你留下怎
样的印象?
3.找出文中详细描绘北方春风的段落,频频朗诵并画出此中富裕表现力的词句。
1 / 3
春风优秀教案
三、议一议
先让学生齐读 6.7.8 段,而后议论下面的几个问题:
1.作者是如何来表现北方的春风的特色的?勾勒出你最喜爱的直接描绘春风的句子并进
行赏析,领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色?
直接描绘与间接描绘相联合,运用对照(第
9.10 段)衬托(第 6.7 段)的手法
“一夜之间,春风 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 一系列正确的词语,显现了北方春风雄健、弘大、粗暴、挺秀的、难以截止的气概
2.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 ,“嘎的一声”,“格拉拉”有什么作用?
衬着了气氛,使北方春风的气概更为有板有眼。
四、比一比
我打算指定几个学生疏别读课文
3.4.9.10 段。而后比较江南的春风与北方的春风有什
么不一样?并说一说更喜爱哪一种春风?为何?
这一环节先让学习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而后,每小组介绍一个人, 在班上谈谈自己
小组的主要看法。最后老师概括,以幻灯片的形式明确。
江南的春风:暖和、柔情如同多情的小姑娘
北方的春风:粗暴、刚毅如同豪迈的男子汉
五、想想
1.让学生纵观全文,作者对北方春风是喜爱的、赞誉的,可课文前两段为何写对北方
春风的憎恶感情呢?又为何写江南春风呢?
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感觉南方来的人感觉这个“脖子”出名无实,
第二段又举出北方春风带给人们的反感——刮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第 3. 4 段,“我”相对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 ”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 滋润万物进行大举表扬。 这是与北方的春风形成对照从而突出对北方春风的憎恶。这是欲扬先抑手法。
第 10.11 段,再次写江南春季,这是对照衬托。
经过欲扬先抑、 对照衬托使北方的春风显得更为可爱, 对北方春风的敬意也油但是生, 鲜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达到了扬的目的,抒写了之情。六、说一说
让学生沟通一下平常累积的相关描绘春风的诗句。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吹面不寒杨柳风
2 / 3
春风优秀教案
七、练一练
让学生在课下写一篇察看日志,描述我们这个地方春风的特色,力争语言生动形象。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