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
1. 诵读:读出诗歌画面组合之妙。 2. 品读:读出诗歌奇繁变化之感。 3. 比读:读出杜甫胸怀天下之情。 课堂步骤:
一、导入:760年春天,漂泊西南的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是有了一个栖身之处,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草堂漏雨如注,无法安居,给全家生活带来了很大痛苦。在此情境之下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歌。
二、诵读:读出诗歌画面组合之妙。 1. 师配乐范读。
2. 请同学评价: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出了哪些画面。 3. 师出示幻灯片: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破漏雨祈求广厦 4. 学生自由朗读: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读出韵味。 5. 齐读课文,感受画面组合之妙。 三、品读:读出奇繁变化之感。
1. 过渡语:沉雄壮阔,奇繁变化,此老独擅 ——《十八家诗钞》2.本诗如何表现出“奇繁变化”的特点呢,请大家从“作者心情”的角度来朗读诗歌。
3.话题:读 这个画面,我读出了诗人的 。 4.教师总结:第一个画面:读“秋风破屋”,读出了诗人的焦急;第二个画面:读“群童抱茅”,读出了诗人的气愤;第三个画面:读“屋破漏雨”,读出了诗人的凄苦;第四个画面:读“祈求广厦”,读出了诗人的高尚。
四、比读:读出杜甫胸怀天下之情。
1.展示诗句:春望 【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出示探究题:合作探究《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有一“破”字,前者国都为战火所“破”,后者茅屋为秋风所“破”。面对不同的残破,杜甫所表达的感情有何相同之处?面对这样的杜甫,请写几句话对他进行评价。
3.听了同学们的评价,老师也对杜甫有一段评价。(展示诗歌)读杜甫青年抒豪气,一志定终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平生多坎坷,诗文表黎民。至死犹不渝,千古真圣人。
4.最后,让我们再次以崇敬的心情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