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专业工程技术工作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为了统一和规范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保证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特制定《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不同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对毕业设计(论文)结构和书写规范做适当调整。规范中对毕业设计和研究论文分别提出了相应要求,学生可参照规范中对应条目要求进行撰写。
1 内容要求
1.1 论文题名
论文题名是揭示论文主题和概括论文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应简明、醒目、恰当、有概括性,一般不宜超过24个汉字;外文(一般为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不允许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题名语意未尽、确有必要补充说明其特定同内容时,可加副标题,副标题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论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准确地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并翻译成英文(1200~1500字符)。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1
1.3 目 录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摘要、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但不包含目录。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 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设计(论文)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应包括以下各方面的内容:
⑴ 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⑵ 毕业设计(论文)各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计算。 ⑶ 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实验过程,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⑷ 对本研究内容和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及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引用到本研究领域的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应说明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⑸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⑹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建议和改进措施等。 1.4.3 结 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2
结论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1.5 致 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1.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论文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序列出。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应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为准。
原则上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应多于6篇。其中,至少1篇为外文文献并译成中文,累计3千汉字左右。各院(系)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数量标准。
1.7 附 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重要公式的详细推导,必要的重复性数据、图表,程序全文及其说明、外文原文及译文等。
按照专业性质不同规定一定数量和图幅的设计图纸。
2 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2.1 论文文字和字数
除外语专业外,论文一般用汉语简化文字书写,字数1~1.5万字。
2.2 论文书写
论文一律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并打印在A4纸上,单面印刷。
2.3 字体和字号
(1)论文题目:2号黑体;(2)副标题:小2号黑体(3)章标题:小2号黑体;
3
(4)节标题:小3号黑体;(5)条标题: 4号黑体;(6)正文:小4号宋体;(7)页码:5号宋体;(8)数字字母:小4号Times New Roman体。
2.4 封 面
论文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刷,按照要求填写。
2.5 论文页面设置
2.5.1 页 眉
页眉为 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X 页 。 距边界:页眉15mm;页脚:17.5mm 2.5.2 页边距
论文的上边距:30 mm;下边距:25 mm;左边距:25 mm;右边距:25 mm;行间距为1.5倍行距;装订线5mm。 2.5.3 页码的书写要求
论文页码从绪论开始至附录止,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眉右侧。封面、扉页、任务书、摘要和目录页不编入论文页码;摘要和目录页用大写罗马数字单独排序。
2.6 摘 要
2.6.1 中文摘要
论文题目居中排(2号黑体),“摘要”两字居中排(小2号黑体),摘要正文不分段落(小4号楷体)。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3号黑体,左顶格排),关键词一般为3~5个(小4号楷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标点符号。 2.6.2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单独排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英文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2.7 目 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
2.8 论文正文
4
2.8.1 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 每章独立起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 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8.2 层 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正文层次的编排和代号要求统一,层次为章(例如:1)、节(例如:1.1)、条(例如:1.1.1)、款(例如:1.)、项(例如:(1))。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若节后无需条时,可直接列款、项。节、条的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
2.9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全文统一,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用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4号字体。引文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例如:„成果[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在文中出现时,序号用小4号字与正文同排,例如:由文献[8, 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2.10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 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 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2.11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2.11.1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00~3102-93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
2.11.2 物理量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和符号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3100~3102-93执行, 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
5
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例如:万t·km。
论文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例如,几千克至1 000 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例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 h 45 min。
2.12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2.13 数 字
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习惯上用中文数字表示的除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须写全数。例如,2003年不能写成03年。
2.14 公 式
重要公式单独居中排版并编号,公式序编号居右顶格处,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序号按章编排。例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公式较长时,优先在等号“=”后转行, 难于实现时,则可在+、-、×、÷运算符号后转行。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 以免产生岐义。例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
2.15 表 格
每个表格须有表序和表题。并应在文中进行说明。例如:如表1.1。
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表顶、底线用反线(粗线),栏目线用正线(细线);表序按章编排。例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表序与表题之间空一格,居表中排;表题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题用5号黑体,数字和字母为5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与表格为一整体,不得拆分排写于两页。 表身内数字一般不带单位;全表用同一单位时,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不
6
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5号宋体),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表中若有附注时,用小5号宋体,写在表的下方,句末加标点。仅有一条附注时写成:注:„„;有多条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注1:„„。
2.16 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2.16.1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0-84, 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6.2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幅插图均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号按章编排。例如,第一章第一个图的图序为图1.1。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用5号宋体。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用小5号宋体。图题与图序之间空一格。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序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分图图题用小5号宋体。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2.16.3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分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 2.16.4 坐标与坐标单位
对坐标轴必须进行说明,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且轴端无箭头。 2.16.5论文原件中照片图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应是直接用数码相机拍照的照片,或是原版照片经过扫描后粘贴的图片,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
7
必须注明放大倍数。照片图同插图一起排序,图序和图题与其它插图要求相同。
2.17 注 释
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释说明。注释可采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稿纸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用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释)。若在同一页中有两个以上的注释时,按各注释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编序,例如:注1:„„,注2:„„。注释只限于排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2.18 参考文献
2.18.1 著录规则
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GB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以“参考文献”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例如:[1],[2],…),并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1 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写出前三个,多于三个的,后面用逗号加等).文献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示例:
[1] 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 .电子学报, 2001,29(12A) :1923-1927.
[2] CAPLAN P.Cataloging internet resources[J] . The Public 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1993 ,4(2):61-66.
[3]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2 专 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 [5] 沈继红,施久玉,高振滨,等. 数学建模[M] .修订版.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77-86.
8
3 (会议)论文集或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或[M])//论文集或专著主要责任者.论文集或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6]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
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468-471. [7] WEINSTEIN L,SWERTZ M N.Pathogenic o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M]//
SODEMAN W A,Jr.,SODEMAN W A.Pathologic physiology:mechanisns of disease. Philadelphia:Saunders,1974,747-772. 4 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
[8]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 .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 报 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示例:
[9]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 6 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或公开)日期(引
用日期).获取或访问途径. 示例:
[1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01128777.2[P/OL].2002-05
-28.http://211.152.9.47/sipoasp/zljs/hyjs-yx-new.asp?recid=01128777.2&leixin=0. 7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12]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 报纸文章
9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
[13] 毛 峡.情感工学破解‘舒服’之迷[N] .光明日报,2000-4-17(B1). 9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示例:
[14]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 http://www.cajcd.cn/pub/
wml.txt/9808 10-2.html,1998-08-16/1998-10-04.
外国作者的姓名书写格式一般为:姓,名的缩写。例如:JOHNSON A,DUDA R O. 2.18.2 标 识
根据GB3469-83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数文献类型,如表2.1。
表2.1 参数文献的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 M 学位论文
D
论文集(汇编) (单篇论文)
C(G) 报告 R
(A) 标准 S
报纸文章
N 专利 P
期刊文章
J 其它文献
Z
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光盘图书等电子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的标识字母,如表2.2。
表2.2 电子文献的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
数据库(联机网络)
DB(DB/OL)
计算机程序(磁盘)
CP(CP/DK)
光盘图书 M/CD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05)。
2.19 附 录
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例如:附录A。附录中的图、表、公式等编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数字前冠以附录序码。例如:图A1,表B2,式(B3)等。
2.20 论文印刷与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按以下排列顺序印刷与装订。
(1) 封面;(2) 扉页(空白页);(3) 中文摘要;(4) 英文摘要;(5) 目录;(6) 正文;(7) 致谢;(8) 参考文献;(9) 附录
10
参考样文如下 :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1章 绪论 ............................................................... 1 第2章 企业文化的内涵 .................................................... 14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 14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 14 第3章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 6
3.1 组织创新的内容 .................................................... 7 3.2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 8 3.2.1 影响组织结构创新 ................................................ 9 3.2.2 影响组织流程创新 ............................................... 10 3.2.3 组织制度创新 ................................................... 11 第三章 结论 .............................................................. 12 致谢 ..................................................................... 12 参考文献 ................................................................. 13 附录 ..................................................................... 13
11
论文题目(2号黑体、居中)
摘要(小2号黑体、居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众多企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文中首先给出了企业和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其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组织创新的内容,论述了企业文化在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制度等三方面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企业文化与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小4号楷体,1.5倍行间距)
关键词(小3号黑体):文化;企业文化;组织创新(小4号楷体,1.5倍行间距)
12
英文论文题目(2号Time New Roman字体、居中)
Abstract(3号Time New Roman 字体、居中)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reform, numer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carri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br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know tha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adually successfully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a root that affect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mplishment,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competition 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Give first in the text definition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contents and main func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next in order,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creative contents of organization finally, discus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organize process, organize system wait third.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novation affects mutually, promoting mutually,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influen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小4号Time New Roman 字体,1.5倍行间距)
Key Words: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System innovation
13
第1章 绪论(小2号黑体)
不管您意识到与否,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企业文化。让人们明确,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据此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兴企、富民、强国的目标。(小4号宋体,1.5倍行间距)
第2章 企业文化的内涵(小2号黑体)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小3号黑体)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经济组织实体的企业,为了实现其以行政组织手段替代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的功能,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态。
一般地说,企业组织形态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其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4号黑体)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法律形态,这就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这种界定的依据是法律认可的企业产权制度,感情„„
(以下略)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