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一直在全球肆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75%的酒精可以杀灭病毒,酒精是非电解质
B.用食醋熏蒸也能灭活新冠病毒,食醋的主要成分CH3COOH属于酸C.“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NaClO是氧化物D.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喷布聚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2.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17ClB.NaHCO3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C.核素23Na的核外电子数是11D.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A.纯碱—NaHCO3C.烧碱—NaOH
B.水银—AgD.生石灰—Ca(OH)2
2374.科学家发现用氯金酸钠(NaAuCl4)溶液与葡葡糖发生反应可以生成纳米金单质颗粒(直径为20~60nm),这一发现被运用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氯金酸钠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3
B.葡萄糖与NaAuCl4发生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纳米金单质颗粒可能有鲜艳的颜色,利于观察判断
D.纳米金单质颗粒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5.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下列先后顺序符合史实的是( )①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②卢瑟福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③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提出他的原子结构模型④汤姆生提出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试卷第1页,共6页
A.Na2CO3→NaOHC.NaNO3→NaCl
B.CaCO3→Ca(OH)2D.CuO→Cu(OH)2
7.现有三组混合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C.萃取、蒸馏、分液
B.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8.许多核素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238Pu可作为热源材料,235U是核反应堆的重要原料,2H可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35U和238U是同一种核素B.238Pu与239Pu的核外电子数相同C.238Pu与238U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D.2H+结合OH-的能力比1H+强
9.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H2、O2三种气体,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A.当它们的体积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ρ(H2)>ρ(N2)>ρ(O2)B.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
m(N2)>m(O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CCl4中所含分子数约为0.5×6.02×1023B.常温常压下,18gOH-中所含电子数约为9×6.02×1023
C.1L1mol/L的CaCl2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数目约为3×6.02×1023D.46gNO2和N2O4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微粒数目约为2×6.02×102311.下列关于某些物质(离子)检验方法或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肯定有SO4B.利用NaOH可以鉴别Na2SO4、MgCl2、和CuSO4三种溶液
C.取某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含有CO
232或HCO3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和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中含有Cl-12.下列关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为1.429 g·L-1,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B.在同温同压下,某气体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22倍,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试卷第2页,共6页
44C.在一定条件下,16g某双原子分子中含有原子数为N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D.假设空气只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且二者体积比为4:1,则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13.已知X、Y、Z、W四种元素中,X元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Z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W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元素的原子不存在同位素现象B.Y元素在自然界仅以单质形式存在C.Z元素的原子性质很活泼,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D.W单质气体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14.在NaCl、MgCl2和MgSO4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的浓度为0.1 mol/L,Mg2+的浓度为0.25 mol/L,Cl-的浓度为0.2 mol/L, 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 mol/LC.0.45 mol/LB.0.2 mol/LD.0.25 mol/L15.常温下,将NO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的混合溶液中,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Ⅰ的反应方程式为:2Ce(SO4)2+H2 =Ce2(SO4)3+H2SO4B.反应Ⅰ和反应Ⅱ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前溶液中c (Ce4+)一定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的c (Ce4+)D.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内Ce3+和Ce4+的总数一定不变16.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气态化合物V L(标准状况)溶于m 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密度为ρ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cMrw1000V22.4mB.物质的量浓度c可表示为试卷第3页,共6页
MrVC.溶液的质量分数w可表示为22.4mMrVD.相对分子质量Mr可表示为mw(1w)V二、填空题
17.科学家在研究化学物质时,常对其进行分类,以便对同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物质分类及转化思想贯穿整个化学学科学习的始终。下列物质:①纯H2SO4;②钾溶液;③铜;④Na2O固体;⑤Ba(OH)2固体;⑥K2CO3固体;⑦蔗糖;⑧熔融KHSO4;⑨AgCl固体;⑩氨气;(1)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2)写出⑤、⑥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⑤ ⑥ ,。,(3)根据物质的组成,KNO3、K2CO3、KHSO4可以分为一类,其分类标准是: 检验②中金属阳离子的实验方法是 是 。(填实验操作的名称),确定该离子存在的现象三、计算题18.回答下列问题:(1)某金属氯化物MCl2 40.5g,含有0.6mol Cl-,则该氯化物的摩尔质量是 (2)现有11g 2H218O 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个。mol,其中含中子数为 。mol,电子数为 四、填空题
19.化学离不开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做了不少实验,也看了不少实验,请结合相关实验完成下列各题。(1)某同学做蒸馏实验时, 加热片刻后,发现忘记加沸石,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2)请用语言描述如何正确的使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值: 。 。(3)某同学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在做分液操作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没有发现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4)向含有少量Cl-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以除去Cl-,反应结束后,进行过滤操作,在滤纸上得到白色的沉淀。现欲对滤纸上所得到的沉淀进行洗涤,并判断沉淀已试卷第4页,共6页
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 。(5)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检查的方法是: 20.某有机物X(分子组成可表示为CxHyOz)是生物体的一种代谢产物,在不同的生命体中发挥不同的功能。现对X进行相关实验:①取纯净的X固体9.0g(不含结晶水),控制在125℃-150℃缓慢加热,将其完全转化为蒸气,所得X气体所占体积为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②取纯净的X固体18.0g(不含结晶水),迅速加热到190℃以上,使其完全分解,得到三种气体产物;③将分解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无水硫酸铜固体,浓硫酸增重3.6g,无水硫酸铜不显蓝色;④将剩余的气体8.96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最后剩余的气体在装置末端可以被点燃;⑤被点燃的尾气产生蓝色火焰,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没有水雾产生,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浑浊。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X的摩尔质量为 ;X分解产物的化学式为 。(2)通过计算推导出X的分子式(写出计算过程) (3)取纯净的X固体9.0g(不含结晶水),溶于水中形成X的水溶液1L,将此溶液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与1L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另一份经过检测,发现溶液呈酸性,导电性低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和盐酸溶液。推测在物质的分类中,X很可能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选项)。A.一元强酸C.一元弱酸B.二元强酸D.二元弱酸五、实验题
21.二氧化氯消毒剂是国际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二氧化氯漂白液中常含有ClO2和Cl2两种主要成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某二氧化氯漂白液中ClO2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需要480 mL 0.10 mol/L的Na2S2O3溶液,步骤如下:
① 用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Na2S2O3·5H2O固体,放入烧杯,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试卷第5页,共6页
② 将烧杯中的溶液小心的注入容量瓶中;③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_______,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转入容量瓶中,振荡;④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_______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⑤ 将容量瓶塞盖好,充分摇匀。回答下列问题:(1)将【实验Ⅰ】③、④步补充完整 , ;;(2)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3)配制溶液过程中需称量Na2S2O3·5H2O固体的质量为 ;(4)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操作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是: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i、若未进行步骤③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 ii、定容时仰视刻度,则配制的溶液浓度 ;;;iii、配制前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则配制的溶液浓度 【实验Ⅱ】测定二氧化氯漂白液中ClO2浓度,步骤如下:①量取5mL二氧化氯漂白液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到25mL,再向其中加入过量KI溶液,二氧化氯漂白液中的两种成分分别发生反应:2ClO2+2KI=2KClO2+I2、Cl2+2KI=2KCl+I2。②加入淀粉作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是通过颜色变化,可以提示Na2S2O3与I2反应完全),向其中逐滴加入0.10 mol/L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S2O3+I2=Na2S4O6+2NaI③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3,发生反应:KClO2+4KI+2H2SO4=KCl+2K2SO4+2I2+2H2O④再逐滴加入0.10 mol/L的Na2S2O3溶液,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时,该步消耗Na2S2O3溶液20mL。回答下列问题:(5)该二氧化氯漂白液中Cl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得分)。(请写出计算过程,没有过程不试卷第6页,共6页
参:
1.C
【详解】A.酒精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能电离,则75%的酒精可以杀灭病毒,酒精是非电解质,A正确;
B.醋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均为氢离子,则属于酸,B正确;
C.NaClO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C错误;D.聚丙烯为丙烯加聚生成的高分子,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故选C。2.B
【详解】A.氯原子核内由17个质子,因此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17Cl,A正确;
+-B.NaHCO3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B错误;
37C.核素23Na的核内由11个质子,核外电子数是11,C正确;D.硫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选B。3.C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A错误;B.水银的化学式是Hg,B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C正确;D.生石灰是氧化钙,CaO,D错误;答案选C。4.B
【详解】A.氯金酸钠中Na的化合价为+价,氯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Au为+3价,A正确;B.NaAuCl4变成Au单质,Au化合价从+3价变为0价,肯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因为用于检测,所以纳米金单质颗粒可能有鲜艳的颜色,C正确;
D.根据纳米金单质颗粒直径大小可知其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故选B。5.B
【详解】由科学发现的先后次序,可得出下列先后顺序:①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④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②1911年卢瑟福
答案第1页,共9页
,D正确;
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③1913年玻尔提出他的原子结构模型。从而得出发现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B。6.A
【详解】A.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一步实现Na2CO3→NaOH,A符合题意;
B.碳酸钙不溶于水,加热分解为氧化钙,不能一步实现CaCO3→Ca(OH)2,B与题意不符;C.钠为强电解质,且不能与其它物质生成沉淀,不能一步实现NaNO3→NaCl,C与题意不符;
D.氧化铜与水不反应,不能一步实现CuO→Cu(OH)2,D与题意不符;答案为A。7.B
【分析】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②乙酸和乙酸乙酯是互溶两种液体,利用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混合溶液,利用溴易溶于有机溶剂,采用萃取的方法进行分离。
【详解】A.②乙酸和乙酸乙酯是互溶两种液体,利用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不能用萃取,A项错误;
B.正确的顺序:分液、蒸馏、萃取,B项正确;
C.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不能用萃取, C项错误;
D.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不能用蒸馏,D项错误;答案选B。8.B
【详解】A.235U和238U,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A错误;B.238Pu与239Pu的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B正确;C.238Pu与238U在元素周期表中质子数不同,核电荷数不同,位置不相同,C错误;D.2H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所以2H +结合OH-的能力与1H+相同,D错误; 故选B。9.C
【分析】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氮气的摩尔质量是28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
答案第2页,共9页
【详解】A.当温度和压强相同时,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M知,气体密度与摩尔质Vm量成正比,根据摩尔质量知,三种气体的密度大小顺序是ρ(H2)<ρ(N2)<ρ(O2),故A错误;B.根据PV=nRT=mmRT得PM=RT=ρRT,当温度和密度相同时,气体压强与摩尔质量MV成反比,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大小顺序是p(H2)>p(N2)>p(O2),故B错误;C.根据PV=nRT=mmRTRT得V=,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体积与MMPV(O2)<V(N2)<V(H2)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这三种气体体积大小顺序是:,故C正确;D.根据PV=nRT=mPVMRT得m=,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气体质量与RTM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三种气体的质量大小顺序是m(H2)<m(N2)<m(O2),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和物质的量计算公式n=量的关系。10.D【详解】A.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A说法错误;B.常温常压下,18gOH-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一个OH-中含有9个质子,则所含质子数大于9×6.02×1023,B说法错误;C.1mol/L的CaCl2溶液中,未给定溶液体积,则Cl-的数目不能确定,C说法错误;D.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可看做NO2,46g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有氧原子微粒数目约为2×6.02×1023,D说法正确;答案为D。11.B【详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也可能含银离子,沉淀为氯化银沉淀,不一定含硫酸根离子,A错误;B.NaOH和Na2SO4溶液不反应、和Mg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正确;C.取某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可为二氧化硫或二氧答案第3页,共9页
mV=等,可推出其他物理MVm化碳,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等,C错误;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和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盐酸的时候引入了氯离子,因此无法确定该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D错误;答案选B。12.A【详解】A.常温常压下,l mol气体的体积大于22.4 L,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22.4L·mol-1×1.429g/L=32g/mol,故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2,故A错误;B.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22×M(H2) =22×2g/mol=44 g/mol,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故B正确;C.该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32,故C正确;D.由氮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可以求出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80%、20%,所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8×80%+32×20%=29,故D正确;故选A。13.C【分析】X元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则X为H;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Y为C;Z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则Z为Na;W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则W为Cl。【详解】A.X为H元素,同位素有H、D、T等,A错误;B.Y为C元素,在自然界中大都以化合态存在,如碳酸盐、有机物等,B错误;C.钠原子核外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结构,C正确;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铁生成氯化铁,D错误; 故选C。14.B【详解】令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则:0.10mol•L-1×1+0.25mol•L-1×2=0.20mol•L-1×1+2c,解得:c=0.2mol/L,故答案为B。【点睛】考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利用常规解法,比较麻烦,根据溶液不显电性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原则解答,注意电荷守恒原则在混合溶液有关离子浓度计算经常运用。15.C16g32g/mol,其相对分子质量0.5mol答案第4页,共9页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Ⅰ为Ce4+和H2反应生成Ce3+和H+,其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为:2Ce(SO4)2+H2 =Ce2(SO4)3+H2SO4,故A正确;B.由图可知,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2Ce4++H2===2Ce3++2H+,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4Ce3++4H++2NO===4Ce4++N2+2H2O,两个反应Ce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反应前后溶液中n(Ce4+)的物质的量不变,但由于反应后溶液中水的物质的量增多,所以反应后溶液中c(Ce4+)减小,故C错误;D.由于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根据Ce元素守恒可知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内Ce3+和Ce4+离子的总数不变,故D正确;故选D。16.Cm=c mol/L×V L×Mr g/mol=cVMr 【详解】A.设溶液的体积为V L,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cVMrg,V L该溶液的质量为:g,则溶液的密度为:ρ=wcVMrgcM ,A错误;w=g/mL1000VmL1000wMV+m)gMV+22.4mB.溶液体积为:V=溶液质量=22.4=mL,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溶液密度ρg/mLρ(Vmol1000ρVVLV22.4=mol/L,B错误;=mol,该溶液的浓度为:c= MV+22.4m22.4(MV+22.4m)22.4L/mol22.4ρ10-3L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m=n∙Mr=VLMrVMrVMrg/mol=g,溶液质量为(m+) g,22.422.4L/mol22.4MrVgMrV22.4=则溶质的质量分数:w=,C正确;MrV22.4m+MrVg+mg22.4D.质量分数为w,则水的质量分数为:1-w%,水的质量为m,则溶液的质量为:溶质的质量为:mg,1-w%VLVmgw,溶质的物质的量为:=mol,则该化合物的摩尔1-w22.4L/mol22.4mwg22.4mw22.4mw1-w=g/mol,所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为:Mr=质量为:,DV(1-w)V(1-w)Vmol22.4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答案第5页,共9页
17.(1) (2) (3) ②③⑧ ①④⑤⑥⑧⑨ ⑦⑩BaOH2=Ba2++2OH 均为钾盐 焰色反应 2K2CO32KCO3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详解】(1)①纯H2SO4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②钾溶液,能导电,但是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③铜,能导电,为单质,不属于电解质;④Na2O固体,为电解质,熔融状态时能导电;⑤Ba(OH)2固体,不能导电,为电解质;⑥K2CO3固体,不能导电,为电解质;⑦蔗糖,为非电解质;⑧熔融KHSO4,能导电,为电解质;⑨AgCl固体,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⑩氨气,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所以能导电的是②③⑧;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④⑤⑥⑧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⑦⑩;2+⑥K2CO3电离的方(2)⑤BaOH2为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为BaOH2=Ba+2OH;2程式为:K2CO32KCO3;(3)KNO3、K2CO3、KHSO4可以分为一类,其分类标准是均为钾盐;检验②中金属阳离子(K)的实验方法是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证明K的存在。18.(1)135 g•mol-1(2) 0.5 6 5NA或 3.01×1024【详解】(1)氯化物MCl2 40.5g,含有0.6mol Cl,n=0.3mol,根据M=m40.5g=135g/mol;n0.3mol11g=0.5mol,其中含中子数为22g/mol(2)2H218O摩尔质量为22g/mol,11g物质的量n=0.5(210)6mol,电子数为0.5(28)5mol,为5NA或 3.01×1024。19.(1)应立即停止加热,待烧瓶内的液体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沸石,继续实验(2)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点在pH试纸中间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读数(3)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没有打开,或者塞上的凹槽(或小孔)没有对准漏斗颈上的小孔(4)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2到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Cl溶液,如果没有沉淀产生,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答案第6页,共9页
(5)FeCl3+3H2OΔFe(OH)3(胶体)+3HCl(6)加水→塞紧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详解】(1)做蒸馏实验时,加热片刻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应该立即停止加热,待烧瓶内的液体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沸石,继续实验;(2)正确的使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值的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点在pH试纸中间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读数;(3)若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没有发现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可能时是因为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没有打开,或者塞上的凹槽(或小孔)没有对准漏斗颈上的小孔;(4)洗涤沉淀的方法: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2到3次;判断沉淀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Cl溶液,如果没有沉淀产生,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5)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制氢氧化铁胶体的方程式为FeCl3+3H2O体)+3HCl;(6)容量瓶检查是否漏水的方法:加水→塞紧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20.(1) (2)C2H2O4(3)DΔFe(OH)3(胶90g/mol H2O、CO2、CO【详解】(1)纯净的X固体9.0g,转化为蒸气,所得X气体所占体积为2.24L,即0.1mol X,那么X的摩尔质量为9.0g90g/mol;根据③将分解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硫0.1mol酸和无水硫酸铜固体,浓硫酸增重3.6g,无水硫酸铜不显蓝色,说明反应有水产生;④将剩余的气体8.96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钙),最后剩余的气体在装置末端可以被点燃(一氧化碳),说明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产生;根据③④的实验现象,可以知道X的分解产物为H2O、CO2、CO;(2)X的摩尔质量为90g/mol,纯净的X固体18.0g物质的量为0.2mol,通过浓硫酸增重答案第7页,共9页
的为水的质量为3.6g,即0.2mol H2O,含有0.4mol H,剩余的气体体积为8.96L转化为物质的量为0.4mol,该气体为CO2和CO的混合物,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含有0.4mol C;三种粒子的量之比:n(CxHyOz):n(H):n(C)1:2:2,即x2,y2;根据X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氧原子个数为90122124,所以X的化学式为CHO16224;(3)取纯净的X固体9.0g(不含结晶水),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中形成X的水溶液1L,将此溶液平均分成2份,每份含有的X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与1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即与0.1mol的NaOH完全反应,说明X是一个二元酸;另一份经过检测,发现溶液呈酸性,导电性低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和盐酸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该现象说明X电离出的H浓度小于同浓度的硫酸和盐酸,说明X是一个弱酸;综上所述,X是一个二元弱酸,故选D。21.(1) 2~3次 1~2cm(2)500mL容量瓶(3)12.4g(4) 偏低 偏低 无影响(5)0.1mol•L-1【分析】实验题为测定漂白液中二氧化氯的含量,首先是配置0.10mol/L的Na2S2O3溶液,随后是用滴定的方法测定漂白液中二氧化氯的含量。【详解】(1)需要480 mL 0.10 mol/L的Na2S2O3溶液,步骤如下:称量→转移→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摇匀。(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容量瓶,而容量瓶的选择要遵循“大而近原则,因此需要480mL0.10mol/L Na2S2O3溶液,应该选择500mL容量瓶。(3)配制500mL0.10mol/L的Na2S2O3溶液,所需n(Na2S2O3·5H2O)= n(Na2S2O3) 0.5L×0.1mol/L=0.05mol,质量为0.05mol×248g/mol=12.4g。(4)若未进行步骤③洗涤操作,导致溶质损失,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定容时仰视刻度,导致加水多,溶液体积增大,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配制前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对配制的答案第8页,共9页
溶液浓度无影响。(5)根据各步骤发生的反应可知n(ClO2)=n(KClO2)=0.5n(I2)=0.50.5n(Na2S2O3)=0.02L0.1mol/L0.25=0.0005mol,所以ClO2的浓度为0.0005mol=0.10mol/L。0.005L答案第9页,共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