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新生事物的兴起和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做为我校教改一面旗帜的“6+1”课堂教学模式在推行之初,学习者刻意模仿甚至是照搬照抄成功范例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冒进、激进、矫枉过了点正的措施也无可厚非,毕竟要想达到“神似”的结果,首先要做到“形似”。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创者在实践中查找症结,分析解决问题是明智之选。深化改革,需要这种能承受得住刮骨疗毒的心胸和气魄。教改的深入,应引起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深切思考,需要我们的切实配合。
经过一年多推行“6+1”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本人有建议如下:
一,课堂六环节的时间节点可根据课堂内容机动灵活的安排,不一定每节课每个时间节点都一成不变,避免因刻意遵守时间节点而浪费课堂宝贵时间情况的发生。体现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特点。
二,客观对待学科差异,依据各学科特点做相应调整。如语文学科在“思”的环节形式允许多样化,可采取朗读、做题等不同形式。
三,根据学科内学习内容的需要,六个环节可做出灵活调整,如语文学科有时“展评”结合效果更好,在讲知识点时,学生在口头展示后,教师做即时点评课堂效果会更好。
“6+1”课堂教学模式在推行过程中,本人也存在一些困惑,如在让学生“议”之前,如何将问题分配的更科学,让学生讨论问题更明确还能兼顾到课堂容量的问题,希望能得到诸位同仁的启发和指导。
长垣一中语文组:张玲
2014.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