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疆 石 油 科 技 2012年第3期(第22卷) ・15. 高产凝析气井稳定试井分析方法探讨 丁峰①刘应祥 克拉玛依新科澳石油天然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34008新疆克拉玛依白碱滩 摘要 气井稳定试井分析方法,各种文献介绍了很多。高产凝析油的气井,由于凝析油的产量较高,井筒内会产生一些凝析油, 稳定试井不论是产量由小到大,还是产量由大到小,因为不同产气量的携液能力不同。留在井筒内的凝析油的多少也会不同。在稳 定试井过程中,会产生井筒积液逐渐增加或减少的现象。因此,高产气井的稳定试井分析。不同于一般气井的稳定试井分析。从实测 资料着手,时高产凝析油气井的稳定试井资料分析方法做了一些探讨.为这种类型的气井产能分析及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方 法。 关键词 气井稳定试井高产凝析油方法 '-l 丽昌 ■‘-■_●-- 玛河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霍玛吐背 斜带上,气田为一受玛纳002井断裂、玛纳002井东 2凝析油气井稳定试井分析方法 2.1分析前数据的处理 高产凝析油气井的稳定试井,由于其凝析油产量 较高,因此在分析前,要将凝析油产量折算成气气产 断裂及玛纳003井断裂切割的断背斜,属于带较大油 环凝析气藏。产气层位均为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紫三 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下沉积。储 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岩,储集类型为孔隙型,孔隙型 量,与实测产气量合并作为天然气的产量进行分析。 常用的折算方法有如下2种: 一以原生粒间孔为主。紫泥泉子组紫三段气层孔隙度平 均21.7%,渗透率平均143.799mD,属中孔、中渗储 层。气藏中部地层压力38.64MPa,压力系数1.58,中 部温度61.8℃,露点压力为38.17MPa。气藏天然驱动 是陈元千提供了如下计算方法: q ̄=542.95(1.03一Yo)q。; (1) 式中 类型以弹性驱动为主。气田含气面积25.08km ,天然 气地质储量为303.63x10Sm ,凝析油地质储量为 410.64x104t.可采天然气储量197.36x10 m .凝析油可 采储量102.66x10 ̄。气田于2007年l1月投入试采, 目前投产气井6口.日产天然气210x104m。,日产凝析 q 一凝析油折算产气量,m ; 凝析油密度,m3A; 口 凝析油产量,t; 试井手册提供了如下另一种折算方法: qm=24107q。 0/M 式中 (2) 油23ot,累计产天然气19.1755x108m 。为了掌握气藏 g 一凝析油折算产气量,m ; 凝析油密度,m3/t; 口 凝析油产量,t; M一天然气的平均分子量, mol。 目前开采动态。并为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提供科学依 据,对MND1003井进行回压法产能试井,按照常规的 资料分析方法,二项式为一条曲线。无法得到正确的 无阻流量,本文通过实测资料的分析,采用压力校正 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气井可靠的产能,为气 井后续生产动态管理及合理配产量提供了依据。 2.2井简积液状况的分析判断 根据文献介绍,大量统计数据表明生产压差( 一 )与产气量存在如下指数关系: ①作者简介:助理工程师,2008—07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16・ 新 疆 石 油 科 技 2012年第3期(第22卷) 响。高产凝析油气井的稳定试井分析方法采用压力平 方和二项式处理为: qg=C( 一 ). (3) 对于(3)式,C为特性参数,是生产时间的函数,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可以认为它是常数;n为渗流指 数,一般0.5≤n≤1.0,当n小于O.5时,表明井筒积液 在稳定试井过程中逐步增加,当n大于1.0时,井筒 为: ( 一 -p。)=Aq#Bq;; (9) 考虑井筒积液的影响后,采用指数式方法则变 g (尸三一 -p。) ; (10) 积液在在稳定试井过程中逐步减少。通过这个参数的 大小可以初步判断稳定试井过程中,井筒积液的状 况。 (9)、(1O)式中P0为一代定的常数,实际应用时 可采用试算法求得。 2.3一般气井分析的理论基础 对于气井的稳定流动。其方程可以表示为: 3 MND1003井产能试井分析 MND1003井于2009年1月投产,日产气47.6× 104m,。日产凝析油59.6t。为确定油井产能,为合理配 产提供依据,2009年7月10日~20o9年7月15日进 行稳定试井,采用产气量由小到大的方式,共进行5 级稳定试井数据的录取。整个稳定试井中,流压采用 井下储存式电子压力计录取,稳定试井结束后,进行 ( ) ( ) 22× 式中 ( )一 +S—Dq ] (4) ( )一流压的拟压力,无因次; P珊一平均地层压力,MPa; g厂产气量,104m ; 卜气藏温度,K; 一压力恢复测试,实测地层压力33.74MPa。根据前述的 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列于表1 中 表1 MND1003井稳定试井数据表 储层渗透率,10 m2; 一有效厚度,m; 一供给半径,m; 一井筒半径,m; S~表皮系数,无因次; D一紊流系数,无因次。 流动方程用压力平方的形式表示为: P2 422×J 尸‘'删一尸 {,= g 励 ( )一D.75十S—Dq 】; (5) 上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如下形式: 然后按(3)式做%与(P三一Pb)的双对数曲线,直 (6) 线关系较好,如图1。回归得到的关系式如下: Q ̄=O.6188(P三一 ) . (6)式中,A为层流系数,B为紊流系数,利用A、 B和(6)式求得的气井的无阻流量,可以分析井底的 流动状态,方法如下: 令c_一( 一 )则有: g 一 g 一—— 令d=A+ g ; 一 (7)) (8) 若孚>2,则井底存在紊流现象,比值越大,紊流 1og(P二一P二) 越严重。并且可以与(3)式的判断互为佐证。 2.4高产凝析油气井稳定试井分析 高产凝析油气井,在稳定试井过程中,存在井筒 积液现象,井筒积液的多少是变化的,因此高产凝析 油气井的稳定试井分析,要考虑井筒积液对资料的影 一图1 MND1003井稳定试井指数式方程曲线 渗流指数n=1.12,大于1.0,说明稳定试井期间, 井筒积液被排出。因此,该井的稳定试井数据不能用 般的方式进行处理,而要考虑井筒积液对试井数据 的影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一般气井稳定试井分析 高产凝析气井稳定试井分析方法探讨 ・17・ 理,其点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一条曲线,如图 4 结论与认识2 所示n 。本文方法处理数据+常规二项式处理数据 。 。 ’J 、 、 (1)高产凝析油气井稳定试井期间,由于不同产 气量的携液能力不同。井筒积液是变化的,因此其分 析要用考虑井筒积液后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也适用于 ∞ 含水气井的稳定试井分析; (2)井筒积液因子Po>O时,表明井筒积液在稳定 试井期间,被逐步排出,这种现象多发生于采用产气 量由小到大的稳定试井方式;井筒积液因子 <0时, 日产气Q (104m ) 一 l表明井筒积液在稳定试井期间,是逐步增加的,这种 现象多发生于采用产气量由大到小的稳定试井方式; (3)在稳定试井期间。地层压力 可以看作是 一图2 MND1003井稳定试井二项式方程曲线 个常数,( 一Po)也是一个常数,令 =P三一P0,则公 最后,按照前述(9)高产凝析油气井稳定试井分析 方法,作qg与 gg 式(9)可以变成( 一 )=Aqg+Bq ,当x=P三时,就是气 的关系曲线。经过反复试算,当 井稳定试井常用的二项式分析公式了。因此该公式是 可以统一的: Po=10.3时,直线关系最好,见图2,回归得到如下关系 式: (4)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获得可靠的高产凝析 l128.0876-P ̄s=0.2082qg+O.O1372q ̄. FO.101MPa时的产气量为无阻流量,由此式计 算的无阻流量为278.82x104m。,说明该井产能搞,符 合实际情况。按无阻流量的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配 油气井的无阻流量,为合理配产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油气井测试编辑部.油气井测试.2002,(4) 2试井手册编写组.试井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3陈元千.油气藏工程计算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产,合理产量在46x104111 至70x104m 左右。 d=O.2082+248.82 x0.0137=4.2028.d/A=4.2028/ 0.02082=403.59,表明地层存在严重紊流。 责任编辑:张怀文 收稿日期:2012—06—15 (上接第14页)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该区块的1O口候选井 参考文献 l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0-01:428 进行评价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其评价结果和实际压 后测试产量基本吻合,说明灰色关联分析法适用于现 场实际。 2易德生.灰色理论与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01:41l 3石勇明.灰色关联分析的改进与应用[J].西安公路学院学报, 4结论 (1)在对合川气田须家河组压裂井储层进行评 1994,14(3):94-100 4张立国,张吉光.灰色关联分析在圈闭评价中的应用[J].大庆 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14【4):12 ̄19 5赵加凡,陈小宏,张勤.灰色关联分析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 勘探物理地球进展,2003,26(4):283-285 价中,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影响该地区储层压裂 效果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其储层评价的结果能较好 的与实际情况吻合,从而避免了受个人因素,对未知 信息所作的“白化”处理; (2)灰色管理分析理论具有单序列加权和多元 归一预测性质,可以综合表达地层各种特征和性质的 6孙红志,刘吉余等.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大庆石油 地质与开发,2004,23(6):8-10 定量关系,该方法不仅适合储层的评价研究,对其他 责任编辑:李未蓝 收搞日期:2012—04一ll 油气资源评价问题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