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症瘕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

症瘕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

来源:世旅网
201 1年1 1月第9卷第32期 ・中医中药・17l 症瘕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 王鹏辉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保平乡东兴村吉康诊所,吉林白城137000) 【关键词】症瘕;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 94(2011)32—0171-02 症瘕是中医特有的病症名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卵巢 囊肿或输卵管积水。妇女胞中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出血者,称 为症瘕。症者,坚硬不移,痛有定处,属血病;瘕者,推之可移,痛 无定处,属气病。但气血密切相关,症瘕亦难分割,故统称为症瘕。 症瘕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患,中医学将症瘕生于胞官者称为 “石瘕”,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子宫肌瘤;将症瘕生于胞脉者称为“肠 覃”,与西医学中的卵巢囊肿或输卵管积水相似。笔者阐述症瘕的病 因病机与辨证施治,以与同仁探讨。 1病因病机 症瘕的发生多因正气虚弱,加之情志所伤或外感风寒之邪乘虚入 侵,产生气滞、血瘀、痰湿、毒热等病因,致使血气失调所致。 1.1气滞 《灵枢・百病始生 指出: “若内伤干扰,怒则气上逆,上逆则六 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滞,著而不去,而积皆 成也。”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滞于冲任胞宫,结块 积于小腹,成为气滞症瘕。 1.2血瘀 《妇全良方》曰: “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余 血未尽或风寒凝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症瘕也。”妇女经期产后, 血室正开,胞脉空虚,余血未尽之际,房事不节,风寒之邪乘虚而 人,寒凝则血瘀,气血瘀阻,运行不畅,阻于经遂,瘀积成块;或忧 思忿怒,脏腑失调,血气不和,瘀血停滞,积而成瘕。 l_3痰湿阻滞 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健运失职,湿浊内停,聚而 为痰,痰湿下注冲任,阻滞胞络,痰血搏结,渐积成瘕。《内经》中 记载: “肠覃……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固有所 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从其病理发展来看, “其始 . 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 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因其病属气凝水聚,对于冲任二脉 影响尚小,故月经可按时来潮。 1.4毒热 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余血未尽之际,外阴不洁,或房事不禁,感 染湿热邪毒,入里化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结于胞脉,而成症瘕。 2辨证施治 辨证要按包块的性质、大小、部位、病程的长短、兼症和月经情 况辨其在气在血,属痰湿还是热毒。治疗以活血化瘀,轻坚散结为 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但必须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之久 暂,酌用攻补,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等法,随证施 治,不可一味地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 2.1气滞 主证:少腹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 痛,痛无定处,胸胁少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 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剂:香棱丸(Ⅸ济生方》)。组成:木香12g,丁香12g,三棱 15g,莪术l5g,青皮12g,川楝子12g,小茴香9g,枳壳12g。上药共 研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方解:方中木香、丁香、小茴香温经理气;青皮疏肝解郁,消积 行滞;川楝子、枳壳除下焦之郁结,行气止痛;三棱、莪术行气破 血,消瘕散结;朱砂护心宁神。 随证加减:若有月经不调者,加丹参30g,香附12g;有带下量多 者,加茯苓25g,薏苡仁20g;腹痛剧烈者,加延胡素12g,三七等。 2.2血瘀凝聚 主证:子宫逐渐增大,较坚硬,多于下腹触及肿块,一般无触 痛,月经周期规律,经量多有块,腹痛,经期延长,不孕,舌质如常 或舌边紫,苔厚而干,脉细弦。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剂:桂枝茯苓丸加减。组成:桂枝9g,茯苓25g,丹皮15g,桃 仁12g,赤芍15g,鳖甲15g。研细末,炼蜜为丸。 方解:方中桂枝辛温通阳,有行气活血化瘀之力;茯苓淡渗益 脾;赤芍、丹皮、桃仁活血化瘀;鳖甲软坚散结。 随证加减:若有血虚者,可加当归15g,枸杞15g,熟地25g,鸡血藤 25g;若有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25g,白术12g益气扶脾以助正。 2-3冲任失调 主证:子宫逐渐增大,妇科内诊检查为子宫肌瘤,月经量多,甚 则贫血,或有带下,腰痛,身倦乏力,头晕,心慌,五心烦热,脉缓 或细弱。 治法:调补冲任,养血清热。 方剂:芩连四物汤加减。组成:当归1 5g,炒白芍1 5g,川芎 12g,熟地25g,黄芩15g,马尾连15g。 随证加减:出血多者,减川芎,加牡蛎25g,侧柏炭12g,乌贼骨 15g,阿胶块15g(熔化);肾虚者,加续断15g,菟丝子12g。 方解:方中四物汤养血调补冲任,芩连清血热,牡蛎、乌贼骨收 涩止血固冲,侧柏炭、阿胶清热止血,续断、菟丝子补肾安冲。 2.4痰湿凝滞(卵巢囊肿或输卵管积水) 主证:腹部肿块多由下腹一侧逐渐增大,常呈球形,按之不坚, 囊性感,常可移动,无触痛,肿块大小不一,月经一般正常,含润苔 薄,脉沉弦。 治法:软坚化瘀,祛痰利湿。 方药:昆布15g,海藻15g,山慈菇12g,白芷15g,芥穗6g,车前 子15g(包),赤芍12g,乳香12g,没药12g,生鳖甲15g,茯苓25g, 贝母15g。 172・中医中药・ 方解:方中昆布、海藻、山慈菇、贝母、鳖甲软坚散结,赤芍、 乳香、没药活血化瘀,白芷,芥穗、车前子 茯苓健脾利湿。 2.5毒热型 November 2011,Vo1.9,No.32 圆娅 脓;赤芍、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皂角刺行 气破瘀,消瘕散结。 随证加减:若小腹包块疼痛,兼带下量多,色黄稠如脓,或五色 带杂下,臭秽难闻,疑为恶性肿瘤者,酌加半枝莲、穿心莲、白花蛇 舌草、七叶一枝花以清热解毒消瘕。 妇女子宫或胞脉胞络等结成包块,并伴有或胀或满或影响女性正 常生理的维持,便可诊断为上述之症瘕。辩证时须掌握以下原则:① 要分辨积块是病在气还是血,以指导处方用药;②须仔细观察患者体 质之壮实赢瘦,了解病之新起或久患,以辨证之虚实,掌握或攻或补 的分寸;③要结合有关检查,分清病情之善恶,以测知预后之优劣。 主证:小腹有包块拒按,下腹及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或五 色杂下,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 怒,发热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解毒除湿,破瘀消证。 方剂:银花蕺菜饮(《中医妇科治疗学》)加赤芍、丹皮、丹 参、三棱、莪术、皂角刺。 方解:方中金银花、土茯苓、蕺菜、炒荆芥清热解毒,利湿排 中医治疗高血压1 03例临床疗效观察 杨 戈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二疗区,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高血压惠者2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将治 疗组采用中医方法治疗与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65例(63.Il%),总有效率95.15%;对照组显效 43例(41.74%),总有效率71.84%。治疗纽明显优于对照纽,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 著,且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0.O5)。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 【关键词】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 94(2011)32-01 72-02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超过了正常血压的范围”】。中 医认为,高血压起于情志内伤、劳倦损伤、饮食不节,也可由年老体 临床症状:多见于高血压中期,患者血压升高,头空头痛,视物不 清,目涩,耳鸣如蝉,咽干口噪,遗精盗汗,手足心热,健忘失眠, 舌质下红,苔薄少,脉弦细或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 黄汤加减;药物组成:熟地12g,泽泻12g,茯苓1 5g,建曲12g,菊花 15g,甘草6g,生龟甲18g,杜仲12g,山萸肉12g,山药l5g,枸杞子 12g,丹皮12g,生牡蛎18g,丹参l5g,天麻12g,酸枣仁15g。⑤淤血 弱,肾精亏损所导致的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风火内生,痰淤交 阻引起 。笔者应用中医方法治疗高血压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1年4fl将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06例随机分 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3例,男59例,女44例,年龄为56-85岁,平均 74岁;对照组103例,男61例,女42例,年龄为58-84岁,平均75岁。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阻滞型。临床症状:大部分见于高血压病晚期。表现为血压升高, 头晕,针刺样头痛,精神不振,四肢麻木,心悸健忘,胸闷胸痛, 面唇、舌质紫暗,舌苔薄少,脉弦涩或有结代。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2g,桃仁12g,甘草6g,陈 皮12g,益母草12g,菊花15g,柴胡12g,川牛膝15g,生地12g,红花 9g,赤芍10g,川穹9g,枳壳10g,夏枯草15g,山植15g,建曲12g。 ⑥痰浊内蕴型。临床症状:多见于体型肥胖者,患者血压升高,头重 1.2.1中药治疗方法(治疗组) ①肝阳上亢型。临床症状:血压升高,头晕目眩,面红耳赤, 头目胀痛,舌红苔黄,烦躁易怒,脉弦数。治法:滋养肝肾,平肝 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药物组成:天麻10g,钩藤10g,山栀子 10g,茯神15g,夜交藤20g,牛膝10g,桑寄生20g,杜仲20g,黄苓 10g,石决明10g。②阴阳两虚型。临床症状:血压升高,眩晕,心悸 怔仲,畏寒肢冷,舌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脉沉细。治法:滋 如蒙,纳呆恶心,体倦多寐,时吐痰涎,胸闷脘痞,舌质淡,舌苔 白,脉弦滑。治法:涤痰化浊,平肝降压。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 减;药物组成:建曲12g,泽泻12g,石菖蒲12g,天麻9g,陈皮12g, 半夏9g,白术12g,钩藤15g,茯苓15g,川穹12g,代赭石15g,大枣6 枚,生姜3片。以上药方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1.2.2西医治疗(治疗组) 选择吲达帕胺(寿比山)口服,每次1.25~2.5mg,每天一次,早 餐后服用。 阴助阳。方用:右归丸加减;药物组成:生地12g,熟地12g,鹿角 胶12g,杜仲12g,山萸N9g,当归12g,麦冬12g,山药15g,制附子 6g,甘草6g,白芍15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肉桂6g。③冲任失 调型。临床症状:多见于妇女绝经期,患者血压高于正常,眩晕,头 痛,心烦易怒,腰膝酸软,少寐多梦,面红汗出,或有月经不调,舌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降低1.3kPa(10mmHg)以上,并且达到正常范围 或舒张压虽未降低至正常水平但已下降2.7kPa(20mmHg)或以上。 有效:①舒张压下降虽然达不到1.3kPa(10mmHg),但已经达到正 质红,苔薄少,脉弦细或强劲有力。治法:补肾泻火,调理冲任。 方用:二仙汤加减;药物组成:知母12g,仙茅10g,黄柏12g,川 穹15g,益母草12g,龙骨18g,白芍15g,牡蛎18g,甘草6g,仙灵脾 12g,巴戟天10g,菟丝子12g,当归12g,丹皮12g。④肝肾阴虚型。 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3-2.5kPa(10 ̄19mmHg),但没有 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降低4kPa(30mmHg)以上。三者 应具备其中之一。无效:没有达到以上标准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