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制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制的影响

来源:世旅网
第l6卷第4期 2016年l2月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IANGSU V0CATIONAI INSTITUTE 0F ARCHITECTURAI TECHNOI 0GY Vo1.16№.4 Dec.2016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制的影响 钱海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 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所倡行的“礼与治”对传统建筑影响深远.为了探究 儒家“礼治”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形制,文章从建筑的等级特征、上下有序的伦理 尺度介绍了儒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对传统建筑的权力等级划分以及宗族礼制进行了详细 分析,并从建筑的社会功能方面重点阐释了传统建筑“皇权至上”“中为至尊”“尊卑有序”“敬宗尊 祖”等礼制等级价值观. 关键词:儒家思想;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形制 中图分类号:TU 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550(2016)04—0028一O4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on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hape and structure QIAN Haiyue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 Abstract:As the main strea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rites and rules which are proposed by Confucianism hav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In order to study the tra— ditional architectural layout,shape and structure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culture by rule by rit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flects of Confucianism i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from 1evel features and ethic scales,carries out detailed analysis on authority ranking and clan etiquette in tradition— al architecture,and expounds etiquette level values such as supreme imperial power,supreme China,priority in rank and respect of the ancestors from aspects of social functions of architec— tUre. Key words:Confucianism;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layout;shape 儒家思想在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逐渐形成了以传统文化思想为主导的主流学 了最具形化的体现中国人“仁”“礼”和谐的物质存 在,而对建筑的社会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辨尊卑、辨 贵贱促使建筑朝着有等级的差别发展,也因此形成 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礼制等级价值观. 派.儒家思想在形成特有的封建礼制之后对中国传 统建筑的样式和布局影响巨大.中国传统建筑成为 1传统建筑的权力等级 收稿日期: 2Ol6~10—22 作者简介: 钱海月,女,江苏省连云港人,讲师,工艺美术师 硕士. E—mail: qianhy@1 63.COFll 1.1“中为至尊”的都市布局 集封建专制于一体的统治者为了强调个人权 力与威仪,建筑成为体现其身份的最好代表.利用 第4期 钱海月: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制的影响 汇聚封建思想的建筑语言,建筑的向心性、中轴对 称以及中为至尊的规划布局,将王权专制、等级森 严的伦理观念表达的淋漓尽致. 1972年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北姜寨发现的中国 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此聚落由居住区、陶窖场和 墓地三个部分组成.居住区西以临河为屏障,东、 南、北三面为人工挖修的防护沟,整体布局整齐,呈 圆形,总面积约2万I"I1。.位于聚落中心位置的是一 个尺度巨大的广场,四座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分 列在广场四端,门的朝向设计都无一例外的开向广 场中心.一群小型房子又分散在四座房子的周围, 门都朝着广场中心方向开口.通过考古调研发现, 广场四端的四座房子是四个氏族部落的活动场所, 而这个聚落是由若干氏族组成的部落栖息地,这也 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氏族社会的住宅组织结构.“这 种‘向一tl,’的‘大房子’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原始社会 建筑‘中为至尊’‘尚中尚大’的原始建筑等级伦理 意识和先民们团结互助的精神.”l_】 随着社会阶级的出现,逐渐分化出贵族与平民 等不同的阶层,贵族想保存和巩固其地位,就需要 增强权力意识和权力体现,同时也是为了抵御外族 的入侵,筑城护地逐渐开展,聚落的规模和形式不 断变化、扩大逐渐形成都城的雏形.和传统的聚落 形态相比,都城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规模和 面积不断扩大,二是逐渐开始往中轴对称的形制发 展 ].在古代都城的建造过程中,确定中轴线后,反 映主体权力建筑就建在中轴线上,这也是古代建城 的原则.都城皇宫是权力中心,而地方城市是以衙 署在中心位置,都市营建均是政治权力的集中体 现.最能体现传统社会思想的都城形制为“棋盘 式”,“棋盘式”的都城道路南北纵横交叉成网络状, 这种设计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对规则、庄重的政治伦 理模式的追求,另一方面是严格的控制生活在地方 内部不同阶层的人们,这犹如棋盘中一iI,的一个 “子”,一切均在统治阶级的把控之中.宫殿位于中 央,周围建筑呈对称布局.这种“棋盘式”平面形制, 王者居中,便于对属下千邦万国的全方位统治,反 映了“中为至尊”的思想. 1.2“皇权至上”的宫殿营建 不仅都市营造有着明确的权力政治观,皇宫的 营建同样有着严格的等级规范,以体现皇权威严. 封建专制主义者为了凸显君主地位和等级森严的 建筑形制,会对皇家园囿从形式、组群以及色彩上 面做出严格规定.中轴对称的建筑设计就是“中为 至尊”的理念,建筑的规模、空间形式、色彩变化都 是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的细部要求.皇宫的营建主要 有“前朝后寝”“五门三朝”“左宗右社”等重要规定. “前朝后寝”是指皇宫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 的区域是皇帝处理政务的权利场所,后面的区域是 皇帝、皇室成员的生活区域.前朝后寝不单是皇宫 建筑礼制,它也深刻的影响着达官贵人、平民百姓 的居住形式,“前堂后室”更是儒家礼制在建筑上的 体现.建筑前后、内外区域布局严格按照内外有别、 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反映的是儒家上下之礼和男 女之礼,也是君权、父权、夫权不同等级的建筑体 现. “五门三朝”是沿中轴线在皇宫前依次设置五 道门,被称为“五门”,同时皇帝朝堂的地方设置大 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地 方,就是“三朝”_2].如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 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和三朝(外朝奉天门、 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而故宫五门的位置就是 从天安门开始,然后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 三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主要颁布 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 主要是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主要 是宴会和殿试进士的地方. “左宗右社”反映在皇宫的布局营建上就是皇 宫的左面是祭祀祖宗的祖庙,右面是祭祀天地和收 成的社稷坛.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祖宗崇拜的民族, 祭祖当然要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祭祖的地方比居 住的地方重要.祭社稷也是这样,做为农业国,历代 皇帝重视祭祀社神(土地神)和稷神(五谷神). “前朝后寝”“五门三朝”“左宗右社”做为皇宫 的营建礼制,主要目的为了突出权力意志、皇权的 至高无上,也是做为社会政治观念的建筑表现. 1.3“尊卑有序”的建筑伦理 以主建筑为中心的建筑组群设计是中国传统 建筑的主要建造模式,次要建筑分列在中心建筑两 侧,左右对称,其他单体建筑按照各自功能有序的 形成建筑群体,同时,和前文提到的新石器时代的 聚落形式相同,这些单体以中 tl,建筑为核心,在平 面布局上严格参照主建筑的方向,等级分明,层次 清晰.这种布局设计是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 内外有别”的思想,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 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 的象征 引. 判断组群建筑的等级可以从建筑的位置、规模 以及朝向等方面识别,单体建筑的判定则需要查看 房间的数量、造型、色彩、陈设、装饰上.依据中国传 3O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6卷 统建筑分类,可以将传统屋顶分为九级,重檐庑殿 顶首当其冲,除了皇家和孔子殿堂可以使用,其他 则都有限制,排在第二位的是单檐庑殿、单檐歇山 顶,其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 顶、盏顶、盔顶等,这当中,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 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 山顶或硬山顶.建筑装饰色彩的等级划分总的来说 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宫 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 面及屋顶色调 ].在建筑的间架做法上也尤其能够 体现等级,唐代《营缮令》规定:“三品以上堂舍不得 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问五架;四、五 品堂舍不得过五问七架,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六、 七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问两 架.”“间”、“架”的数量在不同品级的官员是有着严 格的区别的 ],如果越级越位,就是怜逆犯上.建筑 形式的等级规定,从上而下执行,民众处于社会的 最底层,只能参照最低等级的建筑形制进行房屋建 造,随着封建专制的压迫,这种等级逐渐成为一种 信仰和避讳. 2传统建筑的宗族礼制 2.1建筑的敬宗尊祖 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所谓“宗法”是以家 族血缘为纽带联系,宗法关系就是族亲血缘关系, 宗法的表现形式就是家谱、宗祠、族规等.宗族制度 因其和封建政权的相似性在宋明以后得到统治阶 级的支持,宗制族权和封建专制有同等的威严和效 力,这也使其成为仅次于政权的权力体系.族规礼 制与传统儒家提倡敬宗尊祖的礼制观念和以君臣 上下尊卑核心的伦理观念形成了互补,这种宗法制 度对传统建筑的影响是深远广泛的[_¨. 内外有别、上下有序的家庭居住形态是聚族而 居的大家族中比较显著的特征,这也是血亲家族观 念的直接表现.这种“围合式”的建筑形式实则是一 种建筑的空间序列,随着传统的观念以及经济发展 的冲击使这些房屋的居住者有很明确的“上下”之 分,这种“上下”可能是父子,也有可能是上下级.这 也较为理想的使建筑空间布局按三纲五常的人际 关系展开,体现了宗族秩序和伦理规范.这也与以 和君臣、上下尊卑有别的封建礼制相吻合,成为政 治权利结构的补充,所以得到统治者积极响应,大 力提倡敬宗尊祖的礼制观念和以孝道尊卑为核心 的伦理观念.“在一个家庭里以家长为核心与其他 人等按照亲疏关系构成了一个平面展开的人际关 系网络在一个建筑群内部建筑也因其服务对象不 同按照这个人际关系网络展开相应建筑的大小、方 位和装饰也不相同使得建筑群体成为理想的政治 秩序和伦理规范的具体表现.” ]比如传统四合院, 它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住宅:院内的建筑有严格的 等级区分,正房坐北朝南,往往只有辈分较高的主 人居住,厢房则由子侄辈居住,“倒座”是佣人或仆 役居住的房间,四合院这种等级安排严格执行儒家 传统思想.在院内即使同为正房或同为厢房,也会 按照房间的左右顺序区分出上、下,在兄弟之间同 样需要按照年龄等因素进行等级和层次的划分,不 得随意居住_j]. 可以看出,居住建筑的形制是宗法等级区分重 要手段,日常民居建筑建造活动中,自觉地执行和 遵守了这种礼制,清晰地体现宗法礼制等级观. 2.2传统礼制建筑 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基于“礼”的基础上对建筑 进行了两种类型的定义:一是将整个建筑形制内如 儒家思想体系,将其看作是“礼制”的内容之一¨1j, 作为区分建筑的等级,如上文王权和宗法在宫殿、 民居建筑中不同层次的要求体现.二是礼制所需的 建筑类型,中国传统建筑中有很多是因为礼仪制度 设立的.如祭祀、纪念、教化等而建置的建筑物或附 属设施像坛庙、祠堂、学宫、明堂等都属于此类.祭 拜坛庙鉴于宗教与世俗之间,逐步延展包括先祖和 圣贤,具有宣传教化的职能.而宗祠是宗家血脉所 系l_7],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 用处.祠堂是家族中最重要的地方,家族中的重要 事情都要到祠堂中进行,成亲需要到祠堂举行婚 礼;族中有人离世,也要到祠堂中举行葬礼;家族的 重大事情,族长召集族人商议.所有家族中的事项 到祠堂中举行,也是告于先祖、尊崇先祖的观念.祠 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门面和形象,因此,祠堂建筑 的规模和建造质量是最为重要的,有权势和财势的 家族,对祠堂的建筑形式和规模就会非常注重. 3 结语 就儒家的传统观念来看“礼”既是三纲五常,又 是统治阶级的强制法规.礼制不只是一种政治制 度,而是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体现统治者意愿的及传 统观念的一种行为规范.作为中国传统的主流文 化,“礼”以及“等级观”对于都城设计有直接影响, 这种影响既有建筑布局的影响,又有对建筑形式、 规模以及建筑色彩的影响.对传统建筑的研究更要 深植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礼制、习俗. 第4期 参考文献: 钱海月: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制的影响 31 E43 郑轶.浅论中国传统设计中的伦理观念EJ].美与时代 (上),2O11(3):31—34. [1]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ED].济南:山东大学, 2O11. E6] 赵慧宁.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体现的文化意蕴EJ].南京 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79—82. [2]林梅村.元大都的凯旋门:美国纳尔逊・阿金斯艺术 博物馆藏元人《宦迹图》读画札记EJ3.上海文博论丛, 2011(2):14—29. [6] 陈建林.中国古代建筑室内设计特征探讨EJ].浙江工 艺美术,2001(4)37—44. [7] 王驰,玉邦.田园诗画名村:安徽省唐模村EJ].乡镇论 坛,2O10(29):12—16. [3]卢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J]. 金田,2O16(8):9. (责任编辑:梁赛平) (上接第22页) 2)约束屈曲支撑的芯材耗能单元失稳模态均 为微幅多波失稳.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alidation[J].Journal 2008,134(1):96—107・ E4]Tremblay R,Lacerte M,Christopoulos C.Seismic Re— sponse of Multistory Buildings with Self—Centering 3)圆管芯材失稳模态下,对内外约束管的侧力 环形对称分布,自复位三重钢管约束屈曲支撑更符 合并联工作原理,性能最优. 4)当复位筋预拉力大于耗能芯材屈服力时, SCBRB理论上可实现整体支撑“自复位”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Erochkol J,Christopoulos C.Residual drift response of SMRFs and BRB frames in steel buildings designed Energy Dissipative Steel Braces[J].Journal of Strue— tural Engineering.2008,134(1):108~120. [5]刘璐,吴斌,李伟,等.一种新型白复位防屈曲支撑的 拟静力试验E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 (3):536—541. E6]刘璐.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 E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7]宋子文.自复位耗能支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ED].哈 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according to ASCE 7-05 E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 gineering,ASCE,2011,137(5):589—599. E8] 喻圣洁.一种白复位三重钢管约束屈曲支撑及其制作 工艺:中国,ZL201310543104.2[P].2015—10—28. [9]赵俊贤,吴斌.防屈曲支撑的工作机理及稳定性设计 Ez] Zhu S,Zhang Y.Seismic Behavior of Self—centering Braced Frame Buildings with Reusable Hysteretic Damping Brace[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2007(36):1329—1346. 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3):131— 139. [3]Christopoulos C R,Tremblay H J,Kim M,et a1.Self- Centering Energy Dissipative Bracing System for the Seismic Resistance of Structures:Development and [1O]邓雪松,邹征敏,周云.开槽式三重钢管约束屈曲耗 能支撑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模拟I-J].土木工程学报, 2Olo,43(12):41—49. (责任编辑:梁赛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