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雅典卫城的主题建筑物是: A、帕提农神庙
B、雅典娜·帕提农铜像 C、卫城山门 D、胜利神庙 3、一座二级耐火的三层办公楼,只设一座楼梯的必要条件是:Ⅰ.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Ⅱ.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Ⅲ.二、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Ⅳ.二、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4、广义“节能”的含义包括以下哪两方面?Ⅰ.节约传统能源;Ⅱ.开发利用可持续能源;Ⅲ.节约一切能源;Ⅳ.有效用能。 A、Ⅰ、Ⅱ B、Ⅱ、Ⅲ C、Ⅱ、Ⅳ D、Ⅲ、Ⅳ
5、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是哪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 A、罗马风 B、哥特
C、文艺复兴 D、拜占庭
6、1933年雅典会议制定的“雅典宪章”是一个: A、建筑设计大纲 B、城市规划大纲 C、风景园林设计大纲 D、环境设计大纲
7、唐人建筑的特征是( )。
A、斗棋大而数量少,出檐深远,雄健有机 B、斗棋多而密,屋顶陡翘 C、运用多色彩画,绚丽华贵
D、结构复杂,用料硕大,坚固而稳定
8、太阳能建筑中蓄热体选用原则,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容积比热大 B、热稳定性好
C、容易吸热和放热 D、耐久性好
9、古罗马大型公共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是:
A、梁柱系统 B、拱券系统 C、砖石系统 D、框架系统
10、中小学教学楼的楼梯,楼梯井宽度不应大于多少? A、0.1m B、0.2m C、0.3m D、0.4m
11、以下何者不是“典雅主义”的代表人物? 典雅主义代表人物(约翰逊、斯东、雅马萨奇)
A、约翰逊 B、斯东 C、密斯 D、雅马萨奇
12、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应以( )人为宜。 A、1000~3000(组团)
B、7000~15000(小区) 30000~50000(居住区) C、5000~10000 D、3500~7000
13、请指出下列哪些内容是正确的。 Ⅰ.一条机动车道宽度为3m; Ⅱ.一条机动车道宽度为3.5m; Ⅲ.一条快车道宽度为3.5~4m; Ⅳ.一条快车道宽度为3.75~4m A、Ⅰ、Ⅲ B、Ⅱ、Ⅳ C、Ⅰ、Ⅳ D、Ⅱ、Ⅲ
14、浪漫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是: A、美国国会大厅 B、英国国会大厦 C、柏林宫廷剧院 D、巴黎歌剧院 15、商店建筑营业厅内自动扶梯设置的规定是:Ⅰ.坡度应等于或小于35°;Ⅱ.坡度应等于或小于30°;Ⅲ.上下两端水平部分2m范围内应留出人流缓冲空间;Ⅳ.上下两端水平部分3m范围内应留出人流缓冲空间。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16、《周礼·考工记》成书于哪个时期?记述了关于哪个王城建设的制度?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维,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A、战国时期,秦代 B、春秋战国,周代 C、汉朝,长安 D、隋代,洛阳
17、古代西亚人建造的山岳台(观象台)是作何之用的? A、崇拜天体 B、崇拜山岳 C、观测星象 D、(A+B+C)
18、勒·柯布西耶的体现新建筑五点的代表作是: A、萨夫伊别墅 B、马赛公寓
C、黎瑞士学生宿舍 D、昌迪加尔
19、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
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的建筑师们用庞大的规模、简洁沉稳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体现金字塔的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 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期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建造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建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是典型实例。 新王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它主要有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 3 部分组成 。其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A、金字塔
B、山岩前的石窟墓 C、太阳神庙 D、宫殿
20、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是( )。 A、梁思成、刘敦桢 B、单士元 C、朱启钤 D、罗哲文
31、托儿所、幼儿园建筑外墙离地1.3m高度范围内不应采用以下何种面层材料? A、外墙涂料 B、贴面砖 C、水刷石 D、水泥砂浆
32、古罗马维特鲁威所著的著作是: A、《建筑十书》 B、《建筑四书》 C、《建筑十卷》
D、《建筑五柱式》
33、城市用地划分为( )大类。 城市用地分类:10个大类、46个中类、73个小类 A、4 B、10 C、43 D、78
34、窑洞式民居分布于哪一带? A、东北地区
B、河南、山西、陕西 C、内蒙古地区 D、河北、山东
35、西方古代在城市建设中提出了( )设在城中心的建设原则。 A、宫城 B、广场 C、市政厅 D、花园
36、下列城市建设工程的技术中,哪项不确切? A、统一管理、保护和全面利用水资源 B、改变燃料结构,大力发展干净能源 C、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及邮电设施 D、贯彻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7、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 )。 A、抬梁式 B、干阑式 C、穿斗式 D、井干式
38、下列三大石窟寺按开凿年代排列正确的是( )。 A、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B、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
C、甘肃敦煌石窟 公元366年 、洛阳龙门石窟 晚于公元494、大同云岗石窟494
D、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岗石窟 39、太阳能采暖建筑一般可分为哪两大类? A、吸热式和蓄热式 B、主动式和被动式 C、机械式和自然式 D、间歇式和连续式
40、圣彼得大教堂最初的设计方案是谁做的? A、阿尔伯蒂 B、帕拉第奥 C、伯拉孟特 D、米开朗基罗 参:
1、A2、A3、D4、C5、B6、B7、A8、B9、B10、B
公元 11、C12、B13、B14、B15、D16、B17、D18、A19、D20、C21、C22、A23、B24、B25、B26、D27、B28、A29、B30、C
1、由唐至清斗棋的尺度、疏密程度的变化是( )。 A、由大到小到密 B、由大到小到疏 C、由小到大到疏 D、由小到大到密
2、城市设计的五个重点区位是:边缘、( )、路径、区域、标志物。 A、重要地段 B、重要工程 C、节点 D、城市广场
3、关于将幼儿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做法,规范规定是: A、必要时可以 B、不宜 C、不应 D、严禁
4、著名的巴洛克建筑为: A、罗马耶稣会教堂 B、黎恩瓦利德教堂 C、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D、巴黎苏俾士府邸
5、我国明代造园专著《园冶》的作者是( )。 A、李诫 B、俞皓 C、李春 D、计成
6、被称为“中国第一四合院”的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 A、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B、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C、临潼姜寨遗址
D、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7、建筑构图中,关于“对比与微差”的概念,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功能和技术必然会赋予建筑以各种形式上的差异性 B、对比与微差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 C、对比与微差是相对的概念
D、对比与微差不局限于同一性质的差异之间 8、在宫殿中采用工字殿始于( )。 A、唐 B、宋 C、元 D、明
9、隐喻主义思想是什么思潮的产物? A、后现代主义
B、晚期现代主义 C、解构主义 D、新理性主义
10、西安半坡村遗址中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 )。 A、抬梁式 B、穿斗式 C、木骨泥墙式 D、井干式 11、“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是谁提出来的? A、赖特
B、格罗皮乌斯 C、勒·柯布西耶 D、沙利文
12、建筑设计中的“环境-行为研究”,以研究下列哪一项为主? A、功能 B、适用 C、经济 D、美观
13、在一般民用建筑中,一个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可以只设一个门的条件是:Ⅰ.面积不超过60m2;Ⅱ.面积不超过120m2;Ⅲ.疏散门的净宽不小于0.9m;Ⅳ.疏散门的净宽不小于1.4m。 A、Ⅰ、Ⅲ B、Ⅱ、Ⅲ C、Ⅰ、Ⅳ D、Ⅱ、Ⅳ
14、干阑式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西北沙漠地带 B、东南沿海地带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5、1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什么理论? A、“卫星城市” B、“田园城市” C、“广亩城市” D、“现代城市”
16、防火间距规定,当两建筑山墙相对且无门窗时,其间距为( )m。 A、13 B、9 C、6 D、≥3.5
17、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交通组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在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范围内,必须以公交为主 B、疏解与中心活动无关的车行交通 C、中心区四周布置足够的停车设施
D、发展立交,设天桥、隧道,人车分开
18、防空地下室对于顶棚抹灰的规定是:3.9.3防空地下室的顶板不应抹灰。平时设置吊顶时,应采用轻质、坚固的龙骨,吊顶饰面材料应方便拆卸。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简易洗消间、滤毒室、扩散室等战时易染毒的房间、通道,其墙面、顶面、地面均应平整光洁,易于清洗。
A、应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抹灰
B、抹灰中不应掺用纸筋等可能霉烂的材料 C、抹灰应平整光洁,便于清洗 D、不应抹灰
19、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总体空间形体环境的布局工作;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研究( )的具体项目的空间形体环境的定位工作。 A、分区内 B、特定地段 C、重点地区 D、建设区
20、清式大式木作以( )为标准确定各部大木构件尺寸。 A、材 B、斗口 C、柱高
D、斗栱尺寸
1、A2、C3、D4、A5、D6、D7、D8、B9、A10、C11、D12、A13、B14、D15、B 16、D17、A18、A19、B20
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2.0.40 耳光室(fore stage side 1ighting):在观众厅两侧安装灯具向舞台投射灯光的房间。剧场、音乐厅、会堂等需要耳光室,电影放映院不需耳光室。 3. 点式住宅可设天井或平面凹凸布置可增加外墙面,有利于每层户数较多时的采光和通风。
4. 依据《建筑空间组合论》的论述,房间的使用功能对其空间形式具有规定性,包括:大小和容量、物理环境、形状的规定性,不对结构形式具有直接规定性。 5. 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6.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7. 橙色是暖色,而紫色含有蓝色的成分,所以偏冷;青色比黄色冷、红色比黄色暖、蓝色比绿色冷。
8. 同样大小的物体,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9. 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0. 冷色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气氛。
11.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三元色为红、黄、蓝。
12. 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3. 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4. 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15. 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16. “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17. 人眼观赏规律
H 18°~45°局部、细部;2H 18°~27° 整体;3H<18°整体及环境 18. 黄金分隔比例为1:1.618
19. 通风屋面只能隔离太阳辐射不能保温,适宜于南方。 20. 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用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1. 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和托幼建筑;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
2. 渐变具有韵律感。
3. 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4. 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5. 巴西国会大厅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6. 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7. 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8.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采用了强调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9. 当坡地坡度较缓时,应采用平行等高线布置。 10. 建筑的有效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
11. 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 12.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
13. 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
14.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
15. 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16. 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17. 建筑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
18. 《住宅建筑规范》7.2.2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19. 《住宅设计规范》 5.1.3住宅采光标准应符合下表采光系数最低值的规定,其窗地面积比可按下表的规定取值。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7.1.2 有效采光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侧窗采光口离地面高度在0.80m以下的部分不应计人有效采光面积;②侧窗采光口上部有效宽度超过1m以上的外廊、阳台等外挑遮挡物,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口面积的70%计算;③ 平天窗采光时,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侧面采光口面积的2.50倍计算。
2. 《住宅设计规范》3.8.3套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0m。 3.8.4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3. 《住宅设计规范》4.5.1住宅建筑内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并不应布置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
4. 《住宅设计规范》4.4.2地下室、半地下室作贮藏间、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使用时,其净高不宜低于2m。
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6.2-2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所需缓冲空间而定。
6. 《住宅设计规范》3.5.3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套内使用面积包括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餐厅、过道、前室、贮藏室、壁柜等的使用面积的总和;②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③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计入使用面积;④室内使用面积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按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 ⑤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与楼面的净高低于1.20m的空间不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0m~2.10m的空间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0m的空间全部计入使用面积;⑥坡层顶内的使用面积单独计算,不得列入标准层使用面积和标准层建筑面积中,需计算建筑总面积时,利用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反求。3.5.4阳台面积应按结构底板投影面积单独计算,不计入每套使用面积或建筑面积内。总结:外墙内保温所占面积不计入套内使用面积的有部分:烟道、风道、管道井不计入使用面积;阳台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壁柜应计入使用面积。
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4.7 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 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3.1 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9. 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宜保持0.6米平台净宽,侧墙门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减少梯段的净宽
10. 入地下车库的坡道端部宜设挡水反坡和横向通长雨水篦子
1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6.1-1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12.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宜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楼梯井宽度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13. 单元公用外门宽1.2M,户(套)门卧室起居室0.9M,厨房0.8M,卫生间及阳台门0.7M,所有门洞高为2.0M。
14. 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0m。卧室起居室净高≥2.4M,其局部净高≥2.1M(且其不应大于使用面积的1/3);利用坡顶作起居室卧室的,一半面积净高不应低于2.1M;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 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应低于1.90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M;通卧室的过道1M;通辅助房的过道0.9M。套内吊柜净高不应小于0.4M;壁柜净深不宜小于0.5M。楼梯人口处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度差不应小于0.1M。
15. 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等,其使用面积不宜大于10㎡。
16. 厨房面积Ⅰ、Ⅱ≥4㎡;Ⅲ、Ⅳ≥㎡。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0M;厨房净宽单面设备不应小于1.5M;双面布置设备间净距不应小于0.9M。
17. 对于大套住宅,其使用面积必须满足45平方米。
18. 住宅套型共分四类使用面积分别为34、45、56、68㎡。
19. 卧室的使用面积:单人卧室≥6M2;双人卧室≥10M2;兼起居室卧室≥12M2。
20. 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①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
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m2;②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m2;③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2;④单设便器的为1.10m2。
21. 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高度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窗外有阳台或平台时可不受此。窗台的净高度或防护栏杆的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算,保证净高0.90m。 1. 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封闭阳台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杆净高要求。中高层、高层及寒冷、严寒地区住宅的阳台宜采用实体栏板。
2. 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并预留排气机械的位置。厨房和卫生间的门,应在下部设有效截面积不小于0.02平方米的固定百叶,或距地面留出不小于30mm的缝隙。
3. 阳台应设置晾、晒衣物的设施;顶层阳台应设雨罩。各套住宅之间毗连的阳台应设分户隔板。阳台、雨罩均应做有组织排水;雨罩应做防水,阳台宜做防水。
4. 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建筑的西向居住空间朝西外窗均应采取遮阳措施;屋顶和西向外墙应采取隔热措施。
5. 严寒地区的住宅出入口,各种朝向均应设防寒门斗或保温门。
6. 住宅建筑内不宜布置锅炉房、变压器室及其它有噪声振动源等设备用房。如受条件需要布置时,应符合建现行的建筑防火、建筑隔声及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住宅建筑中不宜布置餐饮店,当受条件需要布置时,其厨房的烟囱及排气道应高出住宅屋面,其空调、冷藏设备及加工机械应作减振、消声处理,并应达到环境保护规定的有关要求。 7. 住宅设计应考虑防触电、防盗、防坠落。 8. 跃层指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9. 在坡地上建住宅,当建筑物与等高线垂直时,采用跌落方式较为经济。 10. 住宅建筑工程评估指标体系表中有一级和二级指标。
11. 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12.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七层及七层以上宿舍或居室最高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大于21m时,应设置电梯。
13. 医院病房楼,设有空调的多层旅馆,超过5层的公建室内疏散楼梯,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设歌舞厅放映厅且超过3层的地上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公共建筑门厅的主楼梯如不计入总疏散宽度,可不设封闭楼梯间。 14. 图书馆内书库、非书资料库的疏散楼梯,应设计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档案馆库区设置楼梯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门采用不低于乙级防火门。 15. 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紧邻布置。
16. 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17. 建筑楼梯一般不应超过18级,且不应少于3级。
18. 楼梯净宽按每股人流0.55M+(0-0.15M)计算,并不应少于2股人流。 19. 管道井在安全、防火和卫生方面互有影响的管道不应敷设在同一竖井内;排烟和通风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
2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5.2.1图书馆建筑照明标准值:一般阅览室0.75M水平面:300LX;老年阅览室0.75M水平面:500LX;陈列室0.75M水平面:300LX;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7.3.2人工照明照度标准: 普通阅览室0.75M水平面:150~300LX;老年、少儿阅览室0.75M水平面:150~500LX;陈列室0.75M水平面:75~150LX;读者休息室0.75M水平面:50~100LX。
1.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托幼园照度标准:活动室150LX(距地0.5M);保健隔离室100LX(距地0.8M);寝室75LX(距地0.8M);卫生间30LX(地面);门厅20LX(地面)。 2.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教室黑板应设黑板灯。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lx。黑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7m(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除外)。灯管排列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照明设计计算照度时,照度补偿系数应为1.3。 3. 电梯和自动扶梯均不可以计作安全出口。 4. 建筑物底层地面至少应高出室外地面0.15M。
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电梯不宜被楼梯环绕;单侧排列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电梯不应超过2×4=8台
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候梯厅深度:单侧单(多)台住宅电梯:≥B;其他(公建、病床)电梯:≥1.5B;多台双侧排列时:≥相对电梯B之和;并<4.5M(客梯)。
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一般平屋面的最小坡度为1:50(即2%);瓦屋面无望板坡度1:2、有望板1:2.5;石棉瓦坡度为1:3;波型金属瓦坡度为1:4;压型钢板为1:7。
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当无楼梯通达屋面时,应设上屋面的检修人孔或低于10m时可设外墙爬梯,并应有安全防护和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
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m; 临空的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由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0.80m。
1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安全玻璃;旋转门、电动门、卷帘门和大型门的邻近应另设平开疏散门,或在门上设疏散门。
1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当吊顶内管线较多,而空间有限不能进入检修时,可采用便于拆卸的装配式吊顶板或在需要部位设置检修手孔;吊顶内敷设有上下水管时应采取防止产生冷凝水措施。
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天窗应采用防破碎伤人的透光材料;天窗应有防冷凝水产生或引泄冷凝水的措施;天窗应便于开启、关闭、固定、防渗水,并方便清洗。
1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砌体墙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室内地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侧面加设防潮层。
14. 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0.3-0.5米,且基地内土壤回填土无形成滞水可能时,可采用防潮做法。 15. 全国气候分区:
严寒地区(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10℃;寒冷地区(Ⅱ区)累年最冷月平均>-10℃,≤0℃ 温暖地区(Ⅲ区)累年最冷月平均>0℃; 累年最热月平均<28℃ 炎热地区(Ⅳ区)累年最热月平均>28℃
1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厕所隔间平面最小尺寸:外开门0.9×1.2;内开门0.9×1.4。淋浴隔间平面最小尺寸:外开门1.0×1.2;带更衣1.0×(1.0+0.6)。
1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设置空气调节的建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建筑物的体形应减少外表面积;②设置空气调节的房间应相对集中布置;③空气调节房间的外部窗户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④向阳的窗户宜设遮阳设施,并宜采用节能窗;⑤设置非空气调节设施的建筑物,应统一设计、安装空调机的室外机位置,并使冷凝水有组织排水;⑥间歇使用的空气调节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⑦连续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重质材料。 1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设备层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当设备层设于地下室又无机械通风装置时,应在地下室外墙设置通风口或通风道,其面积应满足送、排风量的要求。 19. 内走道长度<20米时至少应有一端采光,>20米时应有两端采光,>40米时应增加
中间采光口,否则应采用人工照明;离地面高度在0.5米以下的采光口不应计入有效采光面积。
20. 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1.影剧院的观众席应按每400个座位设一个轮椅席(0.8×1.1)。 2.视力残疾人的导盲杖的摆动波长为0.9~1.5米。 3.肢体残疾人用双拐水平行进时的宽度约为0.95米。 4.塔式高层建筑与板式高层相比,具有体形系数小,冬季耗热量少并且夏季通风散热好,节能好。
5.大型医院建筑常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原因是:根据不同功能特点分散布置,有利于组织不同的流线、争取较好的通风和朝向、防止交叉感染。
6.影响建筑日照的因素有地理纬度、日照间距、冬季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7.太阳能采暖建筑一般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5.3.1-3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00m;横坡应为1%~2%;
9.残疾人使用的道路及建筑物规范道路纵坡<2.5%;道路宽度≥2.5M
10.不设人行道栏杆的商业街缘石坡道间距≤100M;单面坡缘石道坡度不应大于1:20;扇形单面缘石坡道下口宽度≥1.5M;在转角处单面直线宽≥2.0M;三面坡不应大于1:12坡度;宽≥1.2M;坡道中缘石外露高≤20;凸条停步块材路宽≥0.6M;人行道中的地下管线井盖必须与地面接平,不得用蓖式井盖;侵入人行道上空的物件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2米;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
11.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梯道宽度不应小于3.5米,踏步0.3×0.15;数量不超过18级;休息平台宽1.5米且不小于梯段宽;梯道、坡道、走道净高均不得低于2.2米;扶手高应为0.9米,设下层的为0.7米;坡道坡度≤1:12,特殊困难处≤1:10,每升高1.8米或转弯处设长度≥2米的平台。
12.无障碍入口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13.建筑人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大中型公建、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2.0;其他≥1.5。
14.方便残疾人通行的入口坡道宽度0.9M;坡度1:12;每段坡长9M;每段升起的最大高度0.75M;中间休息平台深≥1.2米;转弯处平台深≥1.5米; 起止点留有≥1.5米轮椅缓冲带。 15.残疾道扶手高度0.85M,0.65M、扶手应保持连贯、起点、终点应水平延伸0.3M;扶手内侧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为40——50mm;
16.供一辆轮椅通过的走道净宽1.2M;供一人一辆轮椅通过的走道净宽1.5M;供二辆轮椅通过的走道净宽1.8M。
17.出入口设两道门时,门扇开启后应留有不少于1.2米的轮椅通行净距(大型公共建筑中高层建筑1.5米)。
18.轮椅通行的门洞门扇开启的最小净宽0.8M;自动门最小净宽1.0米。
19.轮椅通行最小宽度:大型公建走道≥1.8米,中小型公建走道、建筑基地人行通道≥1.5米;居住建筑走廊≥1.2米,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0.9米。 20.门扇走道开启的凹室不应小于1.3(0.8+0.5)×0.9。 1.无障碍主要对象是视力残疾、住拐杖、坐轮椅者。
2.残疾人使用的电梯:候梯厅面积不应小于1.5×1.5;电梯门开启后净宽不应小于0.8M、电梯轿厢面积不小于1.4×1.1。
3.残疾厕所设有足够的轮椅面积、设隔间、设安全抓手、设置坐式大便器;小便器下口离
地高度不应大于500;小便器前应有760×1220mm的活动空间;洗脸盆应有1.1m×0.8m活动空间。
4.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宜靠近电梯厅;室内外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接;内外应留有1.5×1.5平坦的轮椅回转面积;出入口设有两道门时,门扇开启后应留有不小于1.2M的轮椅通行净距。
5.县级及以上的机关与司法部门,必须设置无障碍专用厕所。
6.高层、中高层住宅及公寓建筑,每50套住房宜设两套符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碍住房套型。
7.残疾人通行的门不得采用旋转门。
8.卫生间室内外地面不应有高差,厕所内应留有1.5×1.5的轮椅回旋面积,隔间门大于0.8。
9.坡道地面应平整、宜采用不滑及不易松动的表面材料。
10.残疾人机动车停车位应布置在进出方便地段并靠近人行通路,其车位一侧应留有不小于1.2米宽的轮椅通道,并应有明显标志
11.食堂、报告厅、影剧院及体育场等建筑的轮椅席位(0.8×1.1)应布置在便于疏散的出入口附近。
残疾人国际通用标志牌的应用有:指示建筑物出入口及安全出口;指示建筑物内、外通道;指示专业空间位置。
12.建筑防火等级分为四级。
13.一、二级除二级吊顶用难燃材料其他全部采用非燃材料。 14.钢材的耐火极限为0.25小时。
15.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耐火等级为普通混凝土的1/2。
16.综合楼的定义是: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17.高级住宅是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 18.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的耐火等级是一级。
19.甲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是1.2小时;乙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是0.9小时;丙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是0.6小时。
20.高层建筑使用丙类液体燃料,储油罐直埋于建筑或裙房附近,在面向油罐的一面4米内建筑外墙为防火墙时,油罐总储量不超过15M3时,油罐和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限。 1.两座高层相邻,较高一面外墙比较低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墙为不开门窗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2.高层主体之间防火间距13M;高层与裙房之间防火间距9M;高层附属房与高层附属房防火间距为6M;高层主体与其他建筑一、二级耐火防火间距为13M;高层附属房与其他民用建筑一二、三、四级耐火防火间距为9M、11M、14M;高层附属房与其他民用建筑一二、三、四级耐火防火间距为6M、7M、9M。主体与丙类一、二级厂房防火间距为20M;主体与丙类三、四级耐火防火间距为25M;主体与丁类一、二级厂房防火间距为15M;主体与丁类三、四级耐火防火间距为18M。
3.高层内院或天井,当短边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高层民用建筑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供消防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4.穿过高层的消防车道,净宽和净高不应小于4M。
5.一类高层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是1000M2;二类高层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是1500M2;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是500M2。
6.多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防火分区2500M2;多层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防火分区1200M2;多层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防火分区600M2;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
面积是500M2。一栋高层与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分隔,当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是5000M2。
7.规范没有对通风及空调机房的门提出防火门要求。
8.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开启方向不限。
9.高层塔式住宅只设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时,每层面积不超过650M2。
10.高层住宅户门不应直接开向电梯间前室,确有困难,可部分户门开向前室,采用乙级防火门。
11.标准层超过1000M2的超高层公共建筑,屋顶宜设直升飞机停机坪。
12.一级建筑使用年限为5年以上;二级建筑使用年限为25年;三级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四级建筑使用年限为100年以下。
13.架空电力线距甲乙类厂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的1.5倍;丙级1.2倍。
14.1KV以下的电力线于建筑物垂直距离2.5,地面6,树木1,行车道路6米;水平距离1米。
15.高于24M为高层(不含24M单层);高于100M为超高层。 16.厕所浴室地面略低于走道20-50,≥0.5%的坡度坡向地漏。 17.洗脸盆、盥洗槽水嘴中距≥0.7M;距墙≥0.55M。 18.小便器中距≥0.65M。
1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14.4烟道和通风道应伸出屋面,伸出高度应有利烟气扩散,并应根据屋面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的高度、距离和积雪深度确定。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0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坡屋面伸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烟道和通风道中心线距屋脊小于1.50m时,应高出屋脊0.60m; 2、 烟道和通风道中心线距屋脊1.50~3.00m时,应高于屋脊,且伸出屋面高度不得小于0.60m; 3、 烟道和通风道中心线趴屋脊大于3m时,其顶部同屋脊的连线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应大于10°,且伸出屋面高度不得小于0.60m。
20.采光口上部有>1.0M的阳台时,其采光面积按70%计。 1.水平天窗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面积的2.5倍计算。
2.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与地板面积之比,居室浴室厕所≥1/20;厨房≥1/10,并不得小于0.8M2。
3.噪声标准卧室50昼-40夜;一般室为55-45分贝;有音质要求的为40分贝。 4.学校主要房间净高:小学教室3.1米;中学教室和实验室3.4米;合班教室3.6米;辅助用房3.1米;办公室2.8米。
5.绿化用地:中师2㎡/生;中学1㎡/生;小学0.5㎡/生。 6.运动场小学每生2.3㎡;中学每生3.3㎡。 7.南向普通教室日照宜为2小时。
8.小学规模以12-24班为宜;农村可设6班;教学楼不应超过四层;中学规模以18-24班为宜;大城市密集人口可30班;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
9.课桌排距:小学850(合班800),中学900(合班850),纵向走道宽度550(合班900),课桌与墙净距120(合班550)
0.第一排课桌距黑板2000(合班2500),最后一排课桌后沿到黑板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中学8500(合班18000)。
1.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中学不宜小于4000;黑板下沿与讲台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中学宜为1000-1100;讲台两边至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宽度不应小于650,高度宜为200
2.教室灯具距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7米,灯管排列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3.黑板灯的垂直照度不应低于200LX。
4.教室的窗台高度不宜低于800,并不宜高于1000。 5.教室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0。 6.教学楼走道宽度,内廊2100mm;外廊1800mm;办公室走道宽度为1500mm;外廊栏杆不应低于1100mm。
7.教室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合班教室1500。
8.学校所有房间采光均采用玻地比,除厕所淋浴为1/10;其他全为1/6。
9.运动场距教学楼最近的厕所超过90米时,可设室外厕所。小学教学楼厕所:女生应按每20人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男生应按每40人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小便槽;中学教学楼厕:所女生应按每25人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男生应按每50人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小便槽;厕所内每90人设一个洗手盆(或600mm长盥洗槽);教学楼内应分层设饮水处。宜按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 10.托幼园选址:基地远离各种污染源、四个班以上应有基地、服务半径为300m、应设有集中绿化园地,并禁止种植有毒带刺植物、必须设置各班用活动场地,还应设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干扰,方便使用管理,有利交通疏散、活动室寝室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日照要充足,地界的南侧应无毗邻的高大建筑物、应远离污染源、应避免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两侧建设、应避开医院。
1.幼儿园的规模:小型:5个班以下;中型:6-9个班;大型:10-12个班;托儿所小、中班15-20人/班;大班21-25人/班;幼儿园小班20-25人/班;中班26-30人/班;大班31-35人/班。 2.乳儿班喂奶室卫生间 配乳室贮藏室 乳儿班房间使用面积 50-601510 86
4. 活动室、寝室 卫生间衣帽贮藏音体活动室 幼儿园用房使用面积50-60 15 990、120、150
5.幼儿园单侧采光的活动室,进深不宜超过6.0米;浴室应集中、分班的应设置。 6.幼儿园盥洗池的高度为0.5-0.55米,宽度为0.4-0.45米,水龙头的间距为0.35-0.4米。 7.幼儿园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M;在距地0.6-1.2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在距地0.7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拉手;门的双面均易平滑、无棱角;不应设门槛和弹簧门;外门易设纱门。
8.第3.7.2条 严寒、寒冷地区主体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m。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距地0.60~1.20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二、在距地0.70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拉手。三、门的双面均宜平滑、无棱角。四、不应设置门坎和弹簧门。五、外门宜设纱门。第3.7.3条 外窗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活动室、音体活动室的窗台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60m。距地面1.30m内不应设平开窗。楼层无室外阳台时,应设护栏。第3.7.4条 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0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护栏宜采用垂直线饰,其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m。 第3.7.5条 幼儿经常接触的1.30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内墙面宜采用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
9.全园共用活动场地30米跑道、沙坑、水深不超过0.3米的戏水池。 10.室内电器设置插座必需安置在1.7米以上的位置。
11.幼儿园应采用低温热水集中采暖,热媒温度不宜超过95-75℃。 12.幼儿园每班室外游戏场地不应小于60M2。
13.托幼园活动室、寝室净高2.8;音乐活动室的净高3.6米。
14.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15.阳台、屋顶护拦净高不应小于1.2米,内侧不应设有支撑。
16.幼儿楼梯踏步150×260;设靠墙扶手高度不应大于0.6米;通道内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活动室、寝室、音体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宽度不应小于1200。
17.4.1.3 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4.1.4 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1台。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18.走道最小净宽
19.办公楼走道,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应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
20.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应小于10m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