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1期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Journal of Spo ̄s Adult Education 2012年2月 Feb.,2012 Vol:28,No.1 体育强国视域下科技兴体向科教兴体嬗变的价值 林文贤 (嘉应学院体育系,广东梅州514015) 摘要:分析梳理了科技兴体和科教兴体的这两种理念的历史性特征,论述了从“科技兴体”向“科教兴体”嬗变的必 然性.认为“科技兴体”理念随着人文精神的复位而必将退出历史舞台。提出了“科教兴体”理念在新时期建设体育强 国进程q-所具有的现实性价值.即体育真正回归教育的怀抱。 关键词:科技兴体;科教兴体;全民健身;体育强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2)01—029—02 Values of Change from Sport Support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port Supported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 Under Background of Sports Power LIN Wen-xian (Spo ̄Dept.,Jiaying Inst.,Meizhou 514015,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historical features of the concepts of sport support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port supposed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concept of sport suppor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 be replaced by the concept of sport supported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 with the retum of humanity spiit.The paper also rproposes the value of the concept of sport supposed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sports power construction. Key words:sport suppor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sport supported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public sports prac— tice;sports power “科技兴体”与“科教兴体”是不同时期提出的振兴体育 的理念 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经历了不平凡 的发展历程,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对科技与体育、 体育与教育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开始重视科技与 教育在发展体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 政策、措施.反映了我们认识的不断深化,最终促成了“科技 兴体”向“科教兴体”的认识转变 层逐渐认识到人才对于振兴体育事业的重要性 尤其是国家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政策.给体育界以重要的参考坐标。 1996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为主题. 提出“科技为翼、人才为本”的体育人才发展方针,颁布了《国 家体委关于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体育科技进步的意见》。 1999年.第六次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以“加强创新、深化 改革”为主题.进一步肯定了体育事业人才培养的战略.全面 部署了“十五”期间的体育科技工作 “科教兴体”终于在2000 年颁布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 该纲要还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对体育运动的介入程度日 益加深,依靠科教兴体应当成为体育界的共识” 1 “科技兴体”向“科教兴体”转变的认识历程 1.1 “科技兴体”方针政策的提出 “科技兴体”方针的提出经历了前后十几年的时间.它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1978年至1989年期间.原国家体 委先后提出了“优秀运动队向院校化过渡”的方针.并在这个 方针的指导下.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工作 2“科教兴体”的现实价值 卢元镇早在(2008年后的中国体育》中指出:“随着我国 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民族意识会更加趋向成熟.对 民族意识的表达也将转向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更深的层 次。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会更加看重,对金牌含金量 大的运动项目越来越重视.而对金牌的简单总数的追逐将逐 渐淡化。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社会对每块金牌、奖牌‘投入 ——新局面的请示”:1982年.提出了“体育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 进步.体育科学技术要面向体育运动发展”的方针.1986年 提出建设“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的目标(后来将“教 学”改为“教育”) 在逐步认识到科技在发展体育事业的重大 意义后.终于在第四次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 “科技兴体” 在该次会议上还明确要求了体育科技工作要为 备战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要面向运 动训练为主战场。从此,体育运动事业发展,尤其是竞技体育 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联姻.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走了不 产出’的效益更加看重.这是市场经济对人们长期训练 的必然结果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收获了51 枚金牌.竞技体育到达了巅峰状态.但国家领导人也必须承 认.我们还不是“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也不可能仅仅靠 体育人才金字塔顶端的那几个运动员.一个国家体育的真正 .少弯路。 随着体育理论界对体育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体育管理阶 29・ 林文贤:体育强国视域下科技兴体向科教兴体嬗变的价值 强大,必须回归科学教育 胡小明也在《新时期中国体育制度的创新》一文中提出, “短期创新抓焦点(即短期的创新有两个焦点:一是举办独一 无二的北京奥运会,一是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中期创 新面向体制(即中期的改革与制度创新的时机应该放在 2008年以后,遵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要求.真正变办 为管——主要从政府高度集权的竞技管办垄断制度人手.以 真正发挥社团功能为突破口):远期创新追求理想 ”如今北 京奥运会已经永远定格在世人的心中.而全民健身体系的完 善却仍然任重道远 全民健身的繁荣终究是要靠学校体育的 兴旺发达,学校体育则依赖于科学教育的实施.使得学生养 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习得终身体育的技术技能 新时期体育制度改革何去何从.面临着重要的关口。无 论那些既得利益者愿意与否.可以肯定的是.自从2008年北 京奥运会举办后.我国体育无论是体制还是人们的对体育的 心态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以此为契机.“科教兴体”也必将真 正的取代80年代末提出的“科技兴体”,这是社会、体育、历 史发展的必然 3“科技兴体”向“科教兴体”的嬗变 3.1 体育科研服务对象的转变——嬗变的诱因 当今的体育科研服务基本上是面对高水平竞技运动的 中国竞技体育虽然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民族性和当今 的国际环境和台湾问题.还需要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继续表达民族意识”而不会在2008年奥运会后出现衰退.但 是它的改革乃大势所趋 白“2008年后.国家的运动训练体 制开始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有能 力、有魄力的单位开展训练 运动训练将向多元化和社会化 的方向发展。”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运动 生涯结束后的出路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运动员的出路问题将成为体育科研的 重要领域和有待提高、跨越的重要高地.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我国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发展将会受到挫折 在我国体育发展 的初期.由于在现行的体制下.能给运动员尤其是优秀运动 员带来很大的收获.大部分父母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或者鼓 励他们从事运动训练.希望将来成为国际级运动员.到时名 利双收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 场经济对我国各个行业均有影响.尤其是加入WTO后.市场 那只无形的手在国民生活中的影响力量越来越大,范围越 来越广 此外.对体育事业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的再就业问 题上 由于我国的现行体制对运动人才的培养仍然是呈金字 塔型的模式.这就决定了大部分运动人才将被淘汰进入市 场,退役后得到社会上重新寻找新的职业。运动员在役期间. 因为要应付紧张而繁重的训练和比赛.文化课的教育受到耽 误,运动技术外的技术技能教育基本为零.教育的单一性使 他们未来进入社会就业困难重重 据夏书红和李威的研究发 现,有68.6%的家长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 ・30・ 体校走运动员的道路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健康已经 成为大多数人追求的首选.拥有健康已经成为我国“新兴一 簇”的第一追求。全民健身在新时期里更显生机,《全民健身 计划纲要》正式走向人民。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 的健身需求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将是时代给体育界新开 的课题.也是市场经济赐予体育工作者、体育科研人员大有 作为的良机 只有把人民的体育搞上去了.才谈得上真正的 “兴体”.而这只能靠科学研究和对广大人民的科学教育 另外.建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以业余体校为主体的业 余训练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行和发展.经历了从繁 荣——缩编——裂解的过程 曾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 诸如“足球之乡”、“排球之乡”、“游泳之乡”、“举重之乡”等现 象随着业余训练体制的衰败终于暗淡下去 廉建军等在“‘足 球之乡’城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结果 显示,“足球之乡”如今面临着“竞技系列队伍空缺”、“普及系 列训练队伍萎缩”等问题 但是.业余训练是很大的一个 “面”,它连接着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无 论是对学校体育、大众体育还是竞技运动来说.都具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更严重一点来说.它关系着我国体育发展的兴 衰成败 3.2科训结合与科教结合——嬗变后的新搭档 在我国体育发展的新时期里,科训结合和科教结合显得 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大力发展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战略中. 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使科研成果为民所用.为广大人民造 福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科研单位自成系统.训练单位也自 成系统.它们之间相对独立.形成了并列的双轨运行体制 科 研与训练的这种现状.难以为广大学生和民众提供服务 按 照学者的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改革进入中 期阶段.在新的时期里.体育科研的服务对象也面临着新的 变化 具体来说就是体育科研不单要为高水平竞技运动服 务,还要把精力、财力、人力更多地转向为业余训练、为学生 体育、为全民健康服务 4结语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生活水平在提高,体育要发 展,“科技兴体”随着人文精神的复位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科 教兴体”更体现着对人的终极关怀.是适应时代脉搏的.必定 在新的时代里.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散发更加灿烂夺目 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李力研.解读体育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2]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2007:4. 『31夏书红,李威.从“人”资源角度浅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1):22—23. (收稿日期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