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从化学成分上看,人造棉、人造丝、人造毛没有区别 B.人造纤维都是合成纤维 C.“六大纶”都是合成纤维D.用燃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
14.下图Ⅰ、Ⅱ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AsO43-+2I-+2H+
AsO33-+I2+H2O”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
中C1、C2均为碳棒.甲组向图Ⅰ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向图Ⅱ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40%NaOH
B.OH-、Ba2+、NO3-、K+ D.HCO3-、Cl-、Na+、Ca2+
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组操作时,C2做正极
B.乙组操作时,C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I2+2e-═2I- C.甲组操作时,电流表(G)指针发生偏转 D.甲组操作时,溶液颜色变深
15.绿原酸是咖啡的热水提取液成分之一,结构简式如下图,关于绿原酸判断正确的是( )
第 3 页,共 8 页
A.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B.1 mol绿原酸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5 mol Br2 C.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D.绿原酸水解产物均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
B.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C.检验皂化反应进行程度,取几滴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并振荡,若没有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油脂已完全反应
D.检验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程度的方法是:取适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碘水,若出现蓝色说明没有水解
17.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
A.4-甲基-3-丙基戊烷 B.3-异丙基己烷 C.2-甲基-3-丙基戊烷 D.2-甲基-3-乙基己烷
18.【2017届河北省八所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将10 mL某气态的烃,在60 mLO2里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体积为45mL的混合气体,则该烃可能为( )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烯
19.有4种碳架如图的烃(小黑球表示碳原子,黑球之间的连线表示共价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a和e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b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③d为平面型分子,属于芳香烃 ④b和c互为同系物 ⑤a、d、e的最简式相同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⑤ 2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FeCl2溶液与铁氰化钾液混合后得到特征蓝色沉淀,利用此反应可检验Fe2+ B.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浓盐酸,看到溶液振荡,溶液变浑浊
C.某温度下,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蒸馏水,AgCl的溶解度、Ksp均增大
第 4 页,共 8 页
D.处理含有Hg2+离子的废水可加入硫化钠,使Hg2+离子转化为HgS沉淀
二、填空题
21.已知25℃、101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为,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 CO(g) H2(g) CH3OH(l) CH4(g) -285.8 -726.5 -890.3 △H/(kJ·mol-l) -283.0 (1)写出该条件下CH3OH(l)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盖斯定律完成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2H2(g)(3)工业上利用水煤气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可表示为
CH3OH(l)△H=__________。
1CO(g)+H2(g)21CH3OH(g)△H=-45.4kJ·mol-1 2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10molH2和0.05molCO,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上述反应,1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放出热量3.632kJ。
①相同温度条件下,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②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CH3OH产率的是___________ (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0.10molH2和0.05molCO e.加入催化剂
③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将___________ (填“逆向”“正向”或“不”)移动,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温度、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密闭容器,若甲中加入1molCO和2molH2,乙中加入lmolCH3OH(g),反应达到平衡时甲放出的热量为Q1kJ,乙吸收的热量为Q2kJ,甲中CO的转化率为a1,乙中CH3OH的转化率为a2,则Q1+Q2=___________,a1+a2=___________。
22.为了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有关问题,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
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已知:S2O32-+2H+═H2O+S↓+SO2↑)
(1)除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用品外,还需要的一种实验用品是________。
第 5 页,共 8 页
A.温度计 B.秒表 C.酒精灯
(2)若在2min时收集到224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气体,可计算出该2min内H+的反应速率,而该测定值比实际值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二:
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 I2+2S2O32-═S4O62-+2I-,其中Na2S2O3溶液均足量)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体积V/mL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碘水 水 10.0 8.0 6.0 2.0 2.0 2.0 4.0 4.0 4.0 时间/s 0.0 t1 2.0 t2 Vx t3 (3)表中Vx=____mL,t1、t2、t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实验三:
取5mL0.1mol/L的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溶液2mL,发生如下反应:2Fe3++2I-==2Fe2
++I.为证明该反应达到一定可逆性且具有限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2
①取少量反应液,滴加AgNO3溶液,发现有少量黄色(AgI)沉淀; ②再取少量反应液,滴加少量CCl4,振荡,发现CCl4层显浅紫色.
根据①②的现象,他们得出结论:该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反应限度.
(4)指导老师指出他们上述实验中①不合理,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 。 (5)有人认为步骤②适合检验生成I2较多的情况下,还有一种简便方法可以灵敏地检验是否生成了I2,这种方法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冶金、化工、食品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
(1)工业生产纯碱的第一步是除去饱和食盐水的中Mg2+、Ca2+离子,从成本角度考虑加入试剂的化学式为 、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模拟侯德榜制碱法制取纯碱,流程如下:
CO2 NH3
NaHCO3
操作① 饱和NaCl 溶液
装置I 母液 CO2 纯碱 装置II
第 6 页,共 8 页 磨细的食盐粉 NH3 装置III
已知:几种盐的溶解度 溶解度(20°C,100gH2O时) NaCl 36.0 NH4HCO3 21.7 NaHCO3 9.6 NH4Cl 37.2 (2)① 写出装置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 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该反应发生的原因 。 ③ 操作①的名称是 。
(3)写出装置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请结合化学用语说明装置III中加入磨细的食盐粉及NH3的作用 。 (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6) 制出的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为测定其纯度,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a.向m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测生成CaCO3的质量 b.向m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稀H2SO4,干燥后测生成气体的体积 c.向m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测生成沉淀的质量 24.
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
装置
分别进行的操作
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
i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K3[Fe(CN)6]溶液
现象
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1)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① 实验i中的现象是 。
② 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 。 (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 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 。 ② 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
实验
滴管
0.5 mol·L-1 K3[Fe(CN)
6]溶液
试管
iii. 蒸馏水
iv. 1.0 mol·L NaCl 溶液 v. 0.5 mol·L-1 Na2SO4溶液
-1
现象
无明显变化 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无明显变化
第 7 页,共 8 页
a. 以上实验表明:在 条件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 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 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 是 。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 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 (填 字母序号)。
实验 试剂 A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溶液(已除O2) B 酸洗后的铁片、K[Fe(CN)]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
3
6
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O2) C D
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O2) 铁片、K3[Fe(CN)6]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O2)
(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