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期末复习卷
班级 姓名 得分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北京 B.陕西 C.云南 D.河南
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2013年4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因旅游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优质的接待服务,荣获长三角“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主题体验”的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粟 D.黄瓜
5.《 舌尖上的中国 2 》 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6.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 7.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华人是黄皮肤黑头发的黄种人 B.从中国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由炎、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8. 201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9.成语与历史人物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卧薪尝胆——勾践 B、问鼎中原——楚庄王 C、退避三舍——齐桓公 D、破釜沉舟——项羽
10.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夏代的起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起始年距今年(公元2016年)时间为( )
A.5000年 B.4086年 C.2070年 D.2016年
11. 2014年5月17日,位于苏州阊门内下塘街的泰伯庙修复一新,对游人免费开放。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促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 A.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带来青铜礼器 C.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传播甲骨文字
12.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的是西周的
完成,自我检测
- 1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君主制
13.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4.史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 )
A.李冰 B.李世民 C.李春 D.李纲
1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
16.《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
17.史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戚多怨望”的关键原因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秦孝公去世,失去政治支持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18.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C.各国的社会变革 D.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
19.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 ①汗血马 ②葡萄 ③核桃 ④小麦 ⑤打井技术 ⑥西域魔术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
20.课堂上,同学们做了有关“三国故事”选项的游戏,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C.曹操建立魏国 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21.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的我国本土宗教是( ) A.道教 B.教 C.教 D.佛教 22.下面的大战中,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3. 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南方比较安定
C.淝水之战的胜利,阻止游牧民族南下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25. “历法天文计算
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郦道元
二、材料问答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 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做试卷时将关键词划出来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 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4分)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4分)
27.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 ——
(1) 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2)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2分)
完成,自我检测
- 2 -
材料三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3) 结合材料三,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3分)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4)、根据材料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卷
自己对照答案,拿红笔订正试卷。(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上课时问老师)
参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C A C A C D C C C B A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A C B C B A B A A D D A 二、材料问答题 26.(12分)
(1)地理气候因素(2分)
(2)禹(1分);都江堰(1分);秦国蜀守李冰父子(2分) (3)仁政(2分)
(4)铁农具(器)和牛耕的推广
27. (13分)
(1)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生产,③奖励军功(4分) (2)统一度量衡(2分)(答案是从材料中概括的)
做试卷时将关键词划出来
(3)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但是单纯的威胁、恐吓,决不是一种好办法。(3分)
(4) 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政治支柱。 (4分)
完成,自我检测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