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中考模拟考试(二)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对应答题位置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说明。
试题卷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菜畦(qí ) 滑稽(jì ) 恃才放旷(shì) ...B.骊歌(lí ) 嶙峋(xún) 面面相觑(qù) ...C.羸弱(lãi) 黄晕(yùn) 踉踉跄跄(làng) ...D.炽痛(zhì) 孪生(luán) 锲而不舍(qiâ)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吭奋 羁绊 相得益彰 辗转反侧 B.磐石 梦寐 毛骨耸然 不言而喻 C.叱吒 寒噤 周道如砥 吹毛求疵 D.枯涸 砭骨 根深蒂固 惟妙惟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母亲节那天,我特地起了大早为妈妈做早餐,看到妈妈欣慰的笑容,我也不由暗暗地匿笑起来。 ..
B.正因为他在整个假期中都沉湎于学习而没有丝毫松懈,所以他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C.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在搞核潜艇,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黄旭华的这种奉献精神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 D.走在超市里,奶奶不由感慨地说道:“现在买东西真是方便啊,不用隔着柜台看售货员的脸色,想买什么都能咎由自取!”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市》和《狼》都选自清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
B.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唐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是中国伟大的史学著作。 C.都德在《最后一课》中主要借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写出他爱国主义思想的觉醒,而莫泊桑在《变色龙》中则主要通对过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描写表现他的媚上欺下、见风使舵。 D.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和郑愁予的《雨说》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在我省今年第一季度的水质初步评价结果中显示,杭州成为11个城市中唯一一个不合格城市,不合格指标为氨氮。
B.刘烨在微博上发布了《花样爷爷》节目中四位爷爷刚到巴黎的合影中,爷爷们精神矍铄,状态极佳。
C.杭州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新一轮杭州新能源汽车补贴,今后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或
1
许可能得到10万元补贴。
D.杭州公交公司将对司机的安全行驶进行考核,斑马线前未礼让、靠站未进站台等行为都要扣分。
6.补全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4句)(4分)
①荡胸生曾云,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然后知 。(《孟子》两章) ⑤予独爱莲之 , 。 (周敦颐《爱莲说》)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杭城“错峰限行”升级的第一天,公交集团为了应对可能出现公交客流增加的情况,在一些热点线路上增加了新车型和班次。例如290路线上增加了3辆18米长的快速公交车,86路线在确保正常发车班次的基础上,每个工作日的早高峰时段增放2班双层巴士加班车等……新车型座位更多,也有更高的舒适度,受到了乘客们的逢迎。
(1)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2)请表达你对杭州公交集团在热点线路上增加新车型和班次这一举措的看法。(2分) 8. 保实”走出校园,走进第二课堂”活动已坚持了三年,这个学期,有很多班级走进了杭州市低碳博物馆,开展了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活动任务。(6分)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三则材料,请根据材料概括出低碳生活的三个主要做法。 (2分)
材料一: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灯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可以调暗或关掉;烘干机尽量少用,让衣服晒晒太阳,会消毒杀菌。
材料二:认为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盘碗洗得更干净,那只是心理作用;把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照样能把马桶冲干净。
材料三:尽量买本地产品,运输往往比生产更耗能;相比开车族来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一不用担心油价涨,二不用担心体重涨。
(2)在你的班上存在着一些浪费现象,作为“低碳生活”宣传员,你该如何来进行劝说呢?请从下面的对象任选一个进行劝说。(2分)
①王同学用草稿纸总是用一张丢一张,而且多数都只用了一半。 ②李同学脚受伤了,体育课时只能留在教室,你回教室喝水时发现教室所有的灯都开着。 (3)班上准备开一次以“我为低碳出份力”为主题的班会,请根据上下文将横线的内容补充完整,作为班会的结束语。要求:语意连贯,句式整齐,恰当运用修辞手法。(2分) 当青山褪色,就意味着人类走向命运的低谷; , 。所以,让我们一起为低碳出一份力,让更多的绿树可以拥抱蓝天, 。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到16题。
(一) 生命美如斯 李霁宇
①我曾经养过鸡,给过我一次终身不忘的回忆。那是一次从生命到死亡的回忆,非常感人。现代人不再在城市养鸡了,那是二十年前,养鸡还很盛行。我们在自造的鸡窝里孵小鸡,母鸡整整在鸡窝里呆了好些天,连吃食也不愿离开一步,好不容易出窝吃了,也狼吞虎咽,
2
急忙回窝,一秒也不耽搁。母鸡终于累得骨瘦如柴,那份认真那份投入那份母爱,真的是很伟大,很感人。它为了什么?它知道人最终是要吃它的吗?那一次孵了四只小鸡,不幸的是小鸡刚生下来就得了病,死了,最后那只整整挣扎了三个小时。开始,它偏偏倒倒的,站不住了,一摔倒,就又挣扎着站起。之后,它趑趄着靠在墙角,硬是撑住,最后,它本能地用嘴支在地上,形成一个多角的支撑点,这样可以多撑一会儿,再后来,小眼睛闭上了又强睁开,浑身哆嗦,它不甘心死亡,它就这样支撑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我守着它,爱莫能助,它到这个世上,总共只有三个小时!刚刚看到这世界,它还没有吃一口食,还不知道这个世界对它来说多么大,它的生命是多么微弱渺小。但它是生命,它就要顽强地活下去,哪怕是多一秒钟。这情景是那样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明知我是在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生命流泪,但忍不住。这种生命的顽强精神震撼了我,让我对世上万物的生存肃然起敬,并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念。
②我也曾养过狗,是一只名犬西施。这是只漂亮的母犬。它生崽时,也是前好多天就在找窝,用爪子到处刨,生的过程也很悲壮很艰难很伟大。第一胎迟迟生不下来,因为它个子小而弱,用尽了力气,小狗下不来,又酝酿第二次,还是气力不够,挣到一定时候,就筋疲力尽,前功尽弃。就这样反复使劲生,力气越来越弱、它累得气喘吁吁,非常可怜,而守着它的我,一点帮不上忙。只能按医生的嘱咐,用手从前往后地按摩它的肚子,据说是缩短产程。生命的诞生,真是艰苦卓绝!最后,它凄厉地惨叫一声,小狗终于出来了……它同母鸡一样,就守在用灯泡烘烤的窝里,热得伸出舌头喘息,千呼万唤也不出窝,就偎在小狗身边,在三十度的窝里,整整四十天!喂奶,舔毛,将小犬的屎尿全部舔食,尽心尽职,让人感动不已。四十天后,它也瘦得皮包骨头,浑身掉毛,老了好多,也丑了好多……
③要表述那些感受很难。用什么形容词也不为过。 ④动物是有心的,植物也是一样。
⑤我在云南还听过一个万分感人的故事。有一棵参天大树倒了,它的枝叶像一座小山睡在地上,人们开始砍伐它的枝枝干干,日复一日的,它的枝桠越来越少。高高的枝干上还有鸟窝,鸟儿还在它的身上飞来飞去。也许是飞翔的鸟儿唤醒了它,也许是不羁的风儿牵动了它,也许是一粒掉下的种子打动了它——突然有一天,人们惊异地发现,它重新站立了起来!它的被迫裸露的根须,有力地扎入土地,顽强地将躯干拉起,它如盖的绿荫再次辉煌地展开!它向往生命,它向往蓝天,它向往阳光空气和生意盎然的岁月。这不是杜撰,不是神话,不是寓言,这是发生在云南的一则真实的故事;但它委实是一则关于生命的神话和寓言。
⑥生命如此美丽。世界因此辉煌。
(本文有删改)
9.文中叙述了哪几个美丽的生命?请分点概括它们的事例。(4分)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趑趄着靠在墙角,硬是撑住,最后,它本能地用嘴支在地上,形成一个多角的支撑点,这样可以多撑一会儿,再后来,小眼睛闭上了又强睁开,浑身哆嗦。 ②也许是飞翔的鸟儿唤醒了它,也许是不羁的风儿牵动了它,也许是一粒掉下的种子打动了它。
11. 文章第①段中的“我守着它,爱莫能助”和第②段中 的“而守着它的我,一点帮不上忙”,反复出现这样的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12. 本文结尾“生命如此美丽。世界因此辉煌”一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3
(二)如何看待日益升温的“反烧浪潮”?
拟建的垃圾焚烧项目往往在完成立项或者刚开始立项时就遭到周边群众的抵制,而已建成且运行多年的垃圾焚烧项目,也被“反烧风”波及,卷入“危害公众安全”的漩涡。“反烧风”何以在短短数年之间席卷很多城市?其内在力量源泉和外在诱因究竟是什么?其间的各种矛盾最终指向了什么?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和采访。
争取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在这一前提下,为了争取自身利益而反对在居住地周边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是反对焚烧项目建设的主要驱动力量。记者去年在南京调查江北焚烧项目争议时,周边持反对态度的居民最为直观的目的就是“为保护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自身和后代的健康”,他们希望重新考虑选址,在居民相对较少的区域重新规划建设。
反焚烧源自于对二恶英的恐惧。在拟建垃圾焚烧项目的地方,反建居民最有力的反对依据是“二恶英”;而提起垃圾焚烧,大多数公众直观反应也是“二恶英”。记者曾采访了全球著名的检测仪器生产商,其负责人表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二恶英无法实现在线监测。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数据支持,焚烧处理企业确实无法令公众放心,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反对者以二恶英作为反对垃圾焚烧的理由也欠充足。
垃圾焚烧场是否是癌症发病率提高的罪魁祸首?对此,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说:“从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来看,二者毫不相关。”他解释说,即便是对二恶英进行过多年深入研究的国际反焚烧组织也未将垃圾焚烧与焚烧场附近居民的癌症发病率联系起来。烟囱的高度和风向决定烟尘飘落的位臵,即便真的有影响,受影响的也不会是离焚烧场最近的区域。徐海云认为,应该对此做深入调查,通过病理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如果二者真的有关联,就不仅仅是选址的问题,而是“焚烧项目根本就不能建设”,因为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二者没有联系,那么“垃圾焚烧项目会导致周边居民癌症发病率升高”的说法就是对垃圾焚烧项目的诽谤。
抛开无法拿数据说话的二恶英,目前已运行的部分垃圾焚烧项目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运行监管缺位等因素,造成了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导致公众对焚烧项目的不满和抵制。非但已建成的焚烧项目因为未能履行当初环保承诺而造成公众对焚烧的不信任,运行中的填埋项目臭味扰民问题也是公众反对焚烧的间接原因之一。所有这些问题都剑指监管。而事实上,许多地方的反焚烧群众,都已将前期分类不足、监管不严等问题列入反对理由。对于焚烧项目,如果垃圾处理补贴费不到位或监管不严格,虽有现代化的烟气处理成套技术和设备,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不按要求操作,可能会出现烟气不达标排放的情况。
面对较为敏感和专业性较强的社会话题,媒体的报道是否符合科学事实?权威媒体在专业领域内是否仍然“权威”?去年9月3日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称“中国的垃圾量正以10%的年增速向人们的生活圈不断逼近”。而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对1980~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统计,年均增长率为5.9%。徐海云分析说,生活垃圾增长,一方面表现为消费品的增加,如包装物等;另一方面,表现为生活垃圾中灰土含量减少,如家庭蜂窝煤用量的减少等。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造成生活垃圾量的变化。报道中关于“全球发达国家的垃圾焚烧厂在不断关停”等说法不知道有何依据。德国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就一直在增长;日本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数量在下降,但连续运行的规模较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数量还是处理能力都是在不断增加。美国近10多年的确没有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厂,但美国生活垃圾年焚烧量一直稳定在3000万~3300万吨,仅次于日本。 (本文有删改)
4
13.第一段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3分)
14.导致居民反对垃圾焚烧厂建在住宅区周围的因素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5.运用举例论证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找出两处作分析。(4分) 16.概括本文作者的思想观点。(3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景仁四岁而孤,鲜伯仲①,家壁立,太夫人督之读。稍长,从塾师受制艺②,心块然③不知其可好。先是,应试无韵语,老生宿儒,鲜谈及五字学者。旧藏一二古今诗集,束臵高阁,尘寸许积,窃取翻视,不甚解。偶以为可解,则栩栩自得曰:“可好者在是矣。” 间一为之,人且笑姗④。且以其好作幽苦语,益唾弃之,而好益甚也。岁丙戌,常熟邵先生齐焘主讲龙城书院,矜⑤其苦吟无师,且末学,循循诱之。景仁亦感所知遇,遂守弗去。三年,公卒,益无有知之者,乃为浪游。由武林而四明,观海;溯钱塘,登黄山;复经豫章,泛湘水,登衡岳,观日出;浮洞庭,由大江以归。是游凡三年,积诗若干首。家益贫,出为负米游;客太平知府沈既堂先生业富。时大兴朱先生筠督学安庆,招入幕,从游三年,尽观江上诸山水,得诗若干首。恐贫病漂泊,脱有遗失,因检所积,十存其二三,聊命故人编次之。夫幼之所作,稍长辄悔,后之视今,何独不然?辄为数语,以自策励。
——《两当轩集 自叙》(有删改)
【注】①伯仲:兄弟排行,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这里指兄长。②制艺:八股文。③块然:木然无知。④笑姗:讥笑。“姗”即“讪”。 ⑤矜:怜悯,怜惜。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老生宿儒,鲜谈及五字学者( 少 ) B. 窃取翻视,不甚解( 谦辞,指自己) .. C.家益贫,出为负米游( 背) D. 聊命故人编次之(老朋友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且以其好作幽苦语,益唾弃之 以中有足乐者 ..
B. 因检所积,十存其二三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 而好益甚也 而君逆寡人者 ..D. 辄为数语,以自策励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偶以为可解,则栩栩自得曰:“可好者在是矣。” ②夫幼之所作,稍长辄悔,后之视今,何独不然? 20.黄景仁具有怎样的品性?请结合上文内容加以评析。(4分)
5
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雨后湖泛
清 黄景仁
风起水参差,舟轻去转迟。 一湖新雨后,万树欲烟时。 有客倚兰楫,何人唱竹枝①。 莲娃归去尽,极浦②剩相思。
【注】①竹枝:在此指刘禹锡的《竹枝词》,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②极浦:遥远的水滨。 (1)三、四两句写出了雨后西湖怎样的特点?
(2)“何人唱竹枝”一句体现了诗人描写西湖和抒发情感的独特视角,请作赏析。 四(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常说“理解万岁”。生活中常需要理解,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学会理解,让理解相随,于是,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动;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美好……
请以“学会理解”为题目,叙述你的经历或发表看法,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