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调查研究

来源:世旅网
·研究探讨·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调查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 政治学专业 何 耀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了大学生们了解各种时事的有效途径,方便快捷的网络政治参与为大学生实现政治参与、表达政治诉求、行使政治权利、实现政治愿望提供了新的渠道。经调查研究发现,网络政治参与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网络政治参与在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拓宽参与渠道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政治参与失范,弱化了大学生的现实政治参与能力。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价值 引导和规范引导,使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调查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们了解国内外各种时事的有效途径,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2015年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看到,“截止到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6·4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同时年轻高学历居民收看视频比例赶超电视:10到29岁居民中收看视频的比例达到了52.9%;大专学历的居民收看视频的比例达到52.6%、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则达到了67.4%”[4]

此可以看出,网络对青年学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调查研究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相关概念及调查数据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各种方式来参与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并以保证政治参与人自身或社会公众在公共中实现利益的最大满足为目的的行为。”[1] 过对政治参与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政治参与就是公民以互联网为平台来发表达自己的政治利益诉求、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的过程。

此次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于2014年11月26日对贵州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每个年级25份,共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为94%。此次问卷的设计主要从大学生采用何种方式参与、为什么参与等方面为重点,以此来研究网络政治参与对大学生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总体情况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总体情况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都会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8%的大学生上网都会关注时政、浏览国内外新闻,在这.8%的大学生中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占28.6%、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占26.3%,艺术类及其他的占的比例则相对较小,由此我们从专业角度来看,文史类和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相对来说较为关心时政。其次,在关注政治事务方面,反腐倡廉、、国家重大的出台和国际局势成为大学生网络上关注的重点内容。第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通过新闻网站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比例达到35.7%,其次是微博达到28.3%、大学生论坛∕BBS达到23.7%、博客达到18.3%,聊天室达到13.2%。第四,通过数据统计我们得出,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大学生主要通过新闻跟帖和网络讨论的方式来实现政治参与。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原因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整治参与归纳起来一共有如下几个原因:

1、网络的便捷性、平等性和自由性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网民可以匿名对某个政治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及诉求。同时由于网络具有便捷性、平等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得网络参政不受时间、地域、民族、阶层、知识水平、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参政议政的门槛低,所以网络参政倍受欢迎,广大大学生愿意在网络上积极参与各种政治事件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2、情感性的因素

大学生处于风华正茂时期,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大学生关心各种国内外政治事件。大学生们希望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对各种政治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希望得到部门的重视,从而使自己的政治诉求、政治愿望得到实现。从调查数据中我们看到,有6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要关心政治,有32%的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由此可见,情感因素也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3、学业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课程的安排无论是文史类、理工类还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都开设得有与时政相关的课程,而且各种公、事业编考试都会涉及到时政的内容。因此,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一部分是出于自身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去关注政治事件,进行整治参与外,还有25%的大学生关各类注政治事件、进行政治参与是由于学业和各种考试的要求而被动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网络的便捷性、平等性为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实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性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1、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

网络政治参与打破了时间、地域、民族、年龄、经济条件、阶层等方面的政治参与,大学生能平等地、及时得了解到

296

·研究探讨·

国内外发生的各类政治事件,并自由地对各类政治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再加上网络所具有的的互动性特点,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政治参与,表达政治意见或政治诉求时,能够与或者其他网民进行互动,这也激发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在调查问卷中,我们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在选择“哪个方面对你的政治影响较大”时,53%的同学选择的网络、17%的同学选择了报纸、9%的同学选择的父母或老师。由此可见,网络这种新的政治参与渠道激发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对消除政治冷漠现象起到很好的效果。

2、网络政治参与加强了大学生的民主参政意识,推动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使得大学生们只要拥有一台电脑连上网络即可以进行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打破了传统政治参与的各种门槛,让大学生能自由地进行政治参与。“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对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重要事件更直接、更自由、更方便地发表意见和进行评论,可以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与政治相关的网上投票或选举活动”,[2] 使大学生的政治主体性地位得到有效地实现。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在“您是否参加过网络选举或网络投票活动”时,有38%的学生选择了“参加过”这个选项,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政治参与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民主参政意识、推动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传统的政治参与有较多的条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行政治诉求的表达,而且传统的政治参与在解决公民的政治意见或诉求时,经过的程序多、时间久,这样就容易造成公民心里对产生不信任感,长期的政治诉求得不到表达、心理积怨加深,则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如冲击办公大楼、与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等行为。但网络的平等性、自由性、互动性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相对来说正处于高涨阶段,通过网络参与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由地宣泄、政治诉求得到表达、通过登录网站或是领导的个人博客与直接互动,让他们的政治权利得到有效地行使和尊重,这样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1、网络对发表信息的自由性、开放性易造成大学生的思想混乱

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为公民、团体等发布信息提供了方便,但是在如此也导致了网络信息数量庞大、鱼龙混杂。大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社会经历缺乏,对于信息真假的辨别能力仍存在欠缺。有些利欲熏心或另有企图的人故意在网络上肆意散布消极信息,而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大学生们很难辨别出信息的真伪,这就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无法做出正确的、理性的表达。

2、网络的隐蔽性易导致大学政治参与行为失范

所谓的隐蔽性即是指在网络上,网民一般都以网络昵称或是数字化的形式匿名地代表自己的身份。网络的隐蔽性可以使网民们自主、自由、没有约束地进行表达,在正是因此而导致大学生们在网络参政的过程中会有道德失范:“网络谩骂、恶言攻击、恶意诽谤,甚至会出现‘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情

况的发生,表现出很强的盲目与冲突”,[3] 而这些现象与网络政

治参与的真正意图是相悖的。

四、引导大学生实现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政治参与对大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而取消这种新兴的参政渠道,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积极寻找对策引导大学有序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一)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各种思想教育理论课程,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民主法制知识起到了系统的教育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知识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高校应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让大学生有能力辨认网络政治信息的真伪,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意见表达。此外,还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不能因网络的自由性、隐蔽性而做出违背道德的网络参政行为。

(二)完善网络立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自由性是网络参政的特点,但是没有规范的自由不叫真正的自由。因此,完善网络参政的法律法规,对恶意传播虚假信息、混淆视听,制造各种网络暴力、煽动大学生破坏社会和谐等的不法行为严惩不贷,维护网络安全。同时,完善网络立法,加强大学生对网络参律知识的了解,有利于大学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效地进行网络参政。

(三)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

电子政务是现今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绝大部分部门都开设有自己的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等网络平台。因此,部门不能将这些网民们参政的网络平台流于形式,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尊重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尽快处理群众所关心、所反映的各类事件,给群众以满意的答复,而不是以“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收到,我们会尽快为您解决”这类话语敷衍群众而问题却迟迟未解决。加强电子政务的办公效率,实现与大学生们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大学生能对网络信息真伪的辨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参与热情。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现代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现代政治民主建设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网络政治参与有其特有的特点和优势,但同时也有其劣势,因此为了实现大学生有效的网络政治参与,要继续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利的一面,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尽量避免网络政治参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晓红、潘春玲.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J].《青年探索》,2012(1).

[2]宋志国.浅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涵义及产生的影响 [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8).

[3]王毓.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J]. 《商业文化》,2012,(3).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2-3]http:/ /www.cnnic.net.cn/ 2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