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_专题十_生物与环境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_专题十_生物与环境

来源:世旅网
 【专题十】生物与环境

【考点归纳】

(一)种群的特征

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与死亡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主要内容 调查方法:①标志重捕法 ②随机取样法 取样→计数→计算 种群密度=各样方中数量的均值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雌雄比等于1 大于1 小于1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增长规律 NtN0t 特点:年增长率不变 J型增长 事例:新引进的生物的早期增长接近 “J”增长 S型增长 K 特点:①增长率不断变化 K②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 2 ③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为0 J型增长与S增长的关系 环境阻力 时间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数量 种群增长率 种群数量 时间 时间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 迁出 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凡是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包括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和人为因素。 ①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 (三)群落的概念及结构 ②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依据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生物群落。 概念 垂直结构 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的分层状态叫垂直结构。 原因 不同生物对不同生态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和适应性,导致不同生态习性的生物处于 不同的层次。 水平结构 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不同种群生物分布的状态叫水平结构。

原因 环境因素在不同地段的不一致性,导致不同生物在不同地段的分布差异。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来源 能量流动 光能 光能(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形式 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途径 特点 物质循环(碳循环)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利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食物链和食物网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食物链各营养循环性、全球性 多种途径 单向或双向 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物理过程、信息素、植物和动物的异常表现和行为 信息传递 生物或无机环境 级之间 (五)物质循环

范围 生物圈

(六)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 概念 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能量流动。 …… 呼吸作用 三 级 消费者 过程 呼吸作用 次 级 消费者 呼吸作用 初 级 消费者 生产者 太 阳 分解者 能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前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流向后一营养级(十分之一法则) A B C D E 食物链 计算 1 2 3 4 5 营养级 E1 EE3 E4 E5 能 量 按最低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EnE10.1n1 按最高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EE0.2n1n1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 概念 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原因 恢复力稳定性 原因 关系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持原状的能力。 群落演替 净化作用等 强 弱

【课堂检测】 抵抗性力稳定复杂 生态系统结构 弱 简单 强 恢复性力稳定

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B.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C.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年以后

C.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使该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D.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4.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单位空间中种群个体数目的多少为丰富度 B.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C.森林中的各种鸟类的栖息与觅食等活动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D.当某一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时,则表明这种动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保持不变 6.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7.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

B.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

8.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

①紫金山上所有中华虎凤蝶的幼虫、蛹和成虫 ②江心洲的全部生物 ③玄武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④将军山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所以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渠道进行的 10.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1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13.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15.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D.流入到狐的体内

16.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 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 17.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食物链由生产者、II、III和IV构成

B.①~⑧过程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②③④⑤⑥ C.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D.根据每个营养级能量的输入等于输出进行分析知:②的能量等于③和⑤的能量之和 18.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这可以用下图所示模型来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由 (填字母)构成生物群落。

(2)图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 、 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作用进入[ ] 中, 并以 形式沿着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写出食物链)这条食物链进行传递。

(4)在某一段时间内,假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为m1,

解者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的能量除提供给m1、m2外,还有的去向是 。若图中B2增加能量为a时,生产者需提供的能量最少为 。

1-17 DBCBC CCDAD BCACB DB

答案 (1)A、B、C (2)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3)光合 A 生产者 含碳有机物 A→B1→B2→B3 (4)被生产者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