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口 口口 诵古诗’。感悟,意蕴 初中语文古诗词欣赏课教学初探 ◎颜丙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共选有古诗词课内三 十首、课外六十篇,其自读教材中收录有古诗词五十四首, 如果加上中小学推荐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初中学生已能够掌 握的古诗词约在三百首,古人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作诗也会吟”,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鉴赏古诗 词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 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 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 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 的培养提高时期,特别是古诗词与现今时代相去甚远,用 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 必须把握教学的“度”,分阶段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欣赏古 诗词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语感,增进学生 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我注重从 三个方面分层次来培养学生古诗词的审美意识,既让他们 读得懂,又让他们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古代文化 的魅力。 诵读——感悟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古诗词讲求音韵,平仄对仗,富于音乐美。在教学欣赏 古诗词时,因其篇幅短小,音韵和谐,在学生理解古诗词背 景、内容的基础上,要强化诵读,“保证每首诗词至少读十 遍”,直至成诵。诵读古诗词,注重指导学生语音的抑扬顿 挫、轻重缓急,体会平仄转换、重音句读等朗读技巧,读出 韵味,体会古诗词中饱含的意象、情感。古诗词历史久远, 音义发生了很大变化,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应特别注意 纠正。如诵读李白的《赠汪伦》时,不少学生将“桃花潭水深 千尺”中的句读断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以求上下旬的 音韵和谐,造成了诗义的误读。其实,“桃花潭”是一地名, 不能读破,唐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律诗,句读当以保持意义的 完整为要,理解了这点,学生对《赠/白马王/彪》《走马JII/ 行/奉送/封大夫/西征》等就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二、联想——感悟古诗词的意象之奇 、 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创设了丰富、鲜明、生动、奇特的 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 独特形象,是…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 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意象是理解欣赏古诗词的 关键,感悟意象,需要发挥想象和联想,生发填补古诗词中 的体验空白,感悟诗词意象组合所带给读者的整体画面,体 会作品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望江南》是中唐诗人温庭筠 的一首词作,绘写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丽独处深闺的女子渴 盼相思之人的内心情感。第一幅意象是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 后,楼上凭栏眺望的情景。一个“梳洗”,要让学生想象到 少妇因挚爱心上人而“女为悦己者容”的喜悦心情,一个 “独”字,要让学生想象到少妇凶心上人出门而寂寞无依引 发的对心上人的殷切期盼的情景。第二个意象是她看遍了 “千帆”舟楫,却没有发现心.I:人踪影的落魄画面,让人浮 想联翩她那种专注而无所得的失望神情 “斜晖脉脉水悠 悠”,让学生联想到思妇从清晨等到傍晚,观“千帆”而无 一所得的怅然画面。可以想象的是,在夕阳的薄辉里,“脉 脉”思念之苦,像“悠悠”之江水,流不尽思妇对心上人的 、绵长思念。最后一幅画面,点明了思妇“肠断处”乃是“白 蒴洲”,引发学生对于离别场面的无穷遐想。该词中, “罢”字的急切,“独倚”的寂寞,“千帆”的历数,“脉 脉”、“悠悠”的虚幻,催人遐思,这种白描、直叙的手 法,意象清新,让人感悟了含蓄、细腻的古诗词之美。 三、品评——感悟古诗词意蕴之美 “诗言志”,所有诗词歌赋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只有让学生深入作品,感悟作者的情怀,才能培养学生古诗 词的审美意识,体会古诗词的意蕴之美。杜甫的《石豪吏》 是…首叙事诗,“有吏夜捉人”是全篇的提纲,不说“征 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于如实描绘之中 寓有揭露、批判之意。“吏呼一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 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 盾。一“呼”、~“啼”、…“怒”、一“苦”,形成了强 烈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 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尘上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的诉说制 造出悲愤的气氛。主体部分是老妇的“前致词”,该诗采用 双线结构,通过“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暗示 县吏的多次“怒呼”、盘逼 让学生可以想象补充的是: 老妇出门看”,县吏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 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 里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 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 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要拿出信 来给县吏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 “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 人了吗?快交出来!”也许怒吼声惊吓了小孙子,小孙子的 哭声引发了县吏再次的严逼呵叱,老妇只得再一次诉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 裙”,为了安慰县吏的怒吼,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 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苦求表白:“老婆子我虽年老体 衰,但还能做活,我现在就跟大人你走,还赶得上早晨给当 兵的做饭。”“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平息了县吏的 “怒吼”,作者同情体恤百姓,愤慨县吏横行,字字含情、 行行悲声。漫漫无眠长夜,“我”在老妇家人的“泣幽咽” 声里,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老翁心情如何?诗人 心情如何?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全诗虽句句叙事, 但叙事之中饱含了充分的抒情、议论,感情十分强烈。理解 了这点,就能从深层次上感悟到杜诗的意蕴之深,就能更深 切地体会到杜诗的“诗史”风格。 古诗词欣赏课分层次教学,是对学生学习欣赏占诗词的 初步探索,为学生打开了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学习大门,便于 学生自主学习古代传统文化,利于培育学生古文语感,增强 语文素养,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打下坚实的基础 (颜丙峰 山东省曲阜市书院街道圣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