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论文为2011年江南大学第二批自主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USRP111A59)阶段性成果之一。 社区美术馆刍议 圃杨祥民吉琳 摘要:社区美术馆植根于社区,将高雅艺术引入、推介到社会基层,提高大众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推 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大众的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也有助于促进民族美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社区社会社区美术馆 近年来国家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日益认识到文化建设 区美术及社区美术活动,作为公众文化的一种艺术形态,无疑将 成为人类生活中选择美、享受美、创造美的一种必然,社区美术馆 之产生,也是这种必然所带来的另一社会必然结果。 的重要性。不久前中共中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文化建设也 是对国民文化素养的建设,应将之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不 断推进。 社区美术馆是中国近年才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2002年4 月,中国首家社区美术馆——南京广厦美术馆,率先落户在南京 市湖南路天福园小区。南京广厦美术馆由南京广厦置业(集团)有 限公司创建,并与南京金盏花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打造, 制定了“致真、致精、致远”的发展宗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精 品意识和长远眼光,承担起一份艺术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社会 上一种全新的美术馆类别,南京广厦美术馆为人们社区生活和美 术事业发展,都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二、走进社区“美”满人间 文化界有识之士,也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思考 和探索。《读书》杂志曾刊载过一些文章,如2006年第3期顾铮 发表《谁的书》,针对中国的图书馆与民众相隔离的现象进行了 反思。“我们现在多见的是那些大而无当的巨人型‘文化设施’, 而不是合理地分布于各个社区的中小型公共文化设施”。顾铮在 其文中主要是关注图书馆设施,并提出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意 见。① 笔者在本文,则主要探讨社区美术馆的建设问题。巫鸿先生 回顾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大多是附于达官显贵,每以“藏”字 相随。收藏者或将之束之高阁,或将之深藏密锁,愈是奇珍妙品, 愈是难得一见。传统书画的卷轴形制,也表明它向来并非面对大 众的眼睛,而只是深隐于少数达宦的华贵橱匣,或是利欲商人的 奇货可居。直到近代美术馆、博物馆在中国兴起之后,终于为人 们开启了一扇观瞻优秀艺术作品的窗口,但大多时候依旧难得亲 曾在《美术史与美术馆》一文中谈到两者的密切关系②,社区美术 馆的建设和兴起,也将为美术史掀开新的篇章。 一、社区美术时代的到来 “社区”一词并不古老,是中国社会学者上世纪30年代自英 文communitv意译而来,含有公社、团体、社会、公众,以及共同 体、共同性等多种含义,它最早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著作 《社区和社会》。一般来说,所有社会活动都是在社区内进行,各 种社会现象必然通过各个社区反映出来中。社区就是社会的缩 近饱览之快。何况时代发展必然带来审美需求的提高,原有美术 馆博物馆无论数量,还是展现形式,都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2008年起全国博物馆、美术馆等开始免费开放,高高的艺术殿堂 渐渐降低姿态,便是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走入其中,满足其精神需 求。 影,同整个大社会相比,社区则显得具体可感,真实亲切。 “社区美术”也是一个新概念,相比传统的民间美术,它既与 民间联系密切,又非拘泥于民间,而是本于高雅、伸向大众的美 术形态。社区美术馆就如同连接的纽带,将一流美术家和美术作 品引入大众百姓的视野之中。社区美术馆对公众素质的影响不 容小觑,人们或以自身为客体,享受高雅艺术的熏陶;或以自身 社区美术馆更是变被动为主动,直接将高雅艺术送到老百姓 家门口,人们于茶余饭后,不经意间,都能与高雅艺术沟通交流、 耳濡目染,艺术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上海世博会主题——“城 市让生活更美好”,社区美术馆可谓将“美”送人“城市”,将“好”献 给“生活”的高效机构,这甚至可让许多地方的画院、美协为之汗 颜! 为主体,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然皆能得以艺术之洗礼,精神之 升华。 爱美之 tl,,人皆有之。自人类发现美之起,美术便无孔不入 深入人类的生活,也借此表达出人类的审美认知和思想情感。随 着社会空前进步和发展,也必然引起社会美学观的重大变化,社 经济发展可树起一座城市的躯体,文化艺术才是一座城市的 灵魂,城市的人文魅力和持久活力往往是寄附于后者。城市的文 化,不是堆砌在豪华的文化场馆,不是暴曝于广阔的文化广场,而 ・68・ 日 广州首个社区美术馆落户白云区 西南地区第一家社区美术 馆——重庆江山美术馆 是存在于民众的心中,融人于民众的血液里。社区美术馆代表了一种服务人民、贴近群众的艺术价值取向,让生活走向高雅,让艺术服 务生活,只为成就那“美”满人间。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诗句,“乌衣巷”便处在今日南京夫子庙区域。这似乎早就预 示着,高雅文化艺术从少数豪门贵胄专享,走入寻常百姓之家,也将以南京为发源地,开启者。果不其然,一千多年以后,南京广厦美术 馆开社会之新风,夺时代之先声,在南京成就中国首家社区美术馆,以之为代表开启了社区美术时代,曾经难得一见的高雅艺术,于普 通民众而言不再遥不可及或高不可攀。 三、星火燎原艺苑广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中国首家社区美术馆2002年创立,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这十年来,全国不断涌现出新的社区美术馆,如 雨后春笋,遍布各地。这一新生事物在当今社会已然呈现H{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北起辽宁沈阳,南到海南三亚,中 国的社区美术馆的建设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2003年9月,广东美术馆与时代地产集团合作建成广州首家社区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坐落在广州时代玫瑰同社区。 2007年2月,江苏常州市首家社区美术馆——东方翰缘美术馆,在常州天皇堂弄社区成立。 2009年4月,海南三亚首家社区美术馆——碧海蓝天美术馆,flI现在三亚湾路碧海蓝天大厦。 2009年8月,重庆江山美术馆在协信阿卡迪亚别墅区内启幕,这是以千万级别墅为承载的社区美术馆,也是整个西南地区第一家 社区美术馆。 2010年7月,广东珠海诚丰美术馆在诚丰怡园小区隆重开馆,开创珠海美术馆进社区之先河。 2010年8月,辽宁沈阳首家社区美术馆——琥珀湾美术馆,在棋盘山别墅区正式开馆。 可见社区美术馆所处环境也并不相同,有的建于高端别墅区,有的处在普通住宅区,这种必然存在的社会环境差异,表明社区美术 馆能够很好地顾及社会各个层面。社区美术馆的产生必然会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一直呼吁和期盼的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也许 只有借助这般广泛的社会民众基础方能发端。 首都北京作为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力推社区美术馆的发展步伐。2010年5月,北京首批社区美术馆正式启动,其中 包括西城区文化馆、麦子店街道美术馆、六里桥美术馆、爱家红木大观楼、凤凰苏源共五家社区美术馆。这一活动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 办公室、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北京晨报、社区中国网联合主办,按照主办方规划,2010年内北京将在全市 共设立二十家社区美术馆。 唐代诗人杜甫名句:“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人有仁者爱人之心,“广厦”一词并非傲立张扬、豪华之所,其精神 系往芸芸众生,具有普世的人文关怀之品格,蕴含着服务社会、造福人间之寓意。广厦美术馆也是如此,以传播高雅艺术为已任,以弘扬 优秀文化为旨归,致力于奉献社会,构建和谐。普天之下若建起“广厦美术馆”千万间,亿万民众也可俱欢颜矣! 以南京广厦美术馆为例,白其成立之初,就得到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美术界的大力支持。巾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为之题 写馆名,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写下开馆序言。江苏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长远战略,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广厦 ・69・ 鼍 存在最为厚实的基础,也是书画艺术发展的永久 性、根本性动力。 西方民众的艺术修养普遍较高,这是发达国 家、文明社会的一个普遍特征。艺术家的艺术能引 导民众的审美不断提高,民众的审美也引导艺术 家的创作不断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共同 提升的关系。所以在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问题上, 既要重视艺术主体的主观努力,重视艺术本体的 自身规律,还要重视艺术客体的艺术修养问题、审 美能力问题,社会民众艺术水准的提高,自然带来 水涨船高的艺术发展效果。 社区美术馆和社区图书馆,能够让民众走近 高雅艺术,挺高文化品味,提升精神品格,从而帮 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若能 积极拓展和发挥其教育、服务功能,由此教化民 心,创建文明与和谐,或可代替西方的社区教堂, 南京广厦美术馆是全国首家社区美术馆 真正实现“美育代宗教”的教育理念。人民美术为 人民,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代宗教”思想,也十分符合中国作为非 宗教国度的社会现实。 美术馆乘此东风,积极举办一系列公益社区活动和高端美术活 动来回报社会,在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突 出贡献。可以说,南京广厦美术馆是全国各地社区美术馆发展的 一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学习 化社会”的概念,社区美术馆以及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可谓是构 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提升国民文化审美素养的重 要举措。所以今天的社区,在重视体育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重 视美育设施、文化设施的建设。 个典型和缩影。 四、艺术社会相得益彰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中国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人均消费正逐 年增长,民众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所以将艺术与人居环 境相结合,应是未来社会发展必须考虑的方向性问题。传统意义 上的美术馆、博物馆,往往是社会的高端文化殿堂,它们长久以 来都与老百姓有一定距离甚至隔阂。社区美术馆走出了一条艺 术家园化之路,创造出居民共享的文化空间,填补了人居环境与 美术馆、博物馆之间的非文化距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区美 术馆更能有效承担文化传播的重任,引导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 展进步。 中国社区美术馆的建设,一方面要坚持艺术品质的高端性, 注释: ①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非常出色,不仅能 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还把服务范围扩大到社区新闻发布、公民 纳税指导、气象与旅游指南等方面。成为居民了解社区、融入社区生活的 门户。 ②巫鸿.美术史与美术馆[J】_读书,2007(3). 参考文献: 另一方面也要支持艺术观众的平民化,努力将当下最高端的美 术作品和美术家推介给平民大众。这种注重“引导”而非“迎合” 的文化经营理念,必定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艺术作为社会 上层建筑,若是失却民众基础,脱离时代精神,则会成为虚无缥 缈的空中楼阁。根深方能叶茂,人类社会才是艺术之源。社区美 [1】林风眠.美术馆之功用【J].美术观察,2000(4). [2】马鸿增.我国美术馆事业面临的难题与展望【J].美术观察,2000(2). [3】方华乡 部需求变化与美术馆管理理念的转变[J].美术与设计,201 1(4). 【4】蒯连会.亚洲美术馆界的盛会——第五届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综述[J】. 艺术百家,2011(1). 【5】艺文.提高美术馆事业的整体水平——全国美术馆工作座谈会综述【J]. 术馆凸显了艺术与民众的关系,为艺术发展打下坚定沉实的社 会基础。对于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下的传承和发扬,社区美术馆同 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下中国书画以及其他传统艺术门类,大都面临着如何持 续健康发展的问题。美术界、理论界的各种探索、分析、研究,往 往将注意力落到作为艺术主体的艺术家身上,或把焦点集中在 作为艺术本体的中国书画品类层面。其实作为艺术客体的社会 民众,对书画艺术的存在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是书画艺术 美术观察,2002(8). 【6】马楚华.美术馆与观众【J].美术观察,2000(4). [7】卢宗业.高校美术馆与社区美术教育【J].艺术探索,2002(2). [8】王南溟.政府美术馆与民间美术馆:如何界定美术馆的性质【J]_艺术评 论.2004(4).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