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善于、绘声绘色、练习、焕发、怡然自得、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在学生自读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让其说一说:课文围绕“酿”字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围绕“他的心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东东心情前后的不同机器原因,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你喜欢刘冬冬和他的语文老师吗?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真诚待人、知错就改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教学重点
(1)理解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懂得待人真诚的道理。 2、 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能够正确评价刘冬冬和他得语文老师。 3、教学突破
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教师的引导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学图纸和小黑板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熟悉词语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当面向你的老师提过意见吗?当时你是什么心情?是担心老师会不会生气,还是怕同学说你对老师不尊敬……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酿”,讲的是一位同学和他得语文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
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理解;想一想:课文为围绕着“酿”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汇报,检查。
(1)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
( 强调:“诵”、“肃”是平舌音;“皱”是翘舌音;“焕、酝、练”是前鼻韵母;“酿、橡、朗、诵”是后鼻韵母。) (2)认读词语
耷拉、朗诵、照例、善于、绘声绘色、练习、焕发、怡然自得、酝酿、肃穆、捣乱、皱眉、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 (3)词语解释:
陶醉:非常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怡然自得:形容非常喜悦。 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 酝酿:造酒的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上课时,由于误读了“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小学生刘冬冬真诚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品格。)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并且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意见。 2、汇报交流:
指明请学生汇报,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记叙了围绕“酿”字发生的一件事。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讲述了上语文课时,东东发现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立即向老师提出来。班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他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由此,他感到很苦恼。
第二部分(第15--19自然段),描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四、再一次回到课文,试着朗读课文
熟读课文,画出自己的疑问,可以简单地加以批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读词语,抄写词语。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回顾
1、复习上节课学的生字词。 2、选择词语选择词语解释或者造句。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结构,讲述课文的故事内容。(要求学生简单的讲述) 二、研读课文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出示:
(1)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
(引导学生体会:东东怎么了?他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个怎样的老师?边读边画出来;填空:听着老师的朗读,东东仿佛看到了____,看到了____,听到了____,他真想____。体会这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 (2)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引导学生体会:想象东东当时的心情及原因,并有感情地朗读)
(3)他高兴地坐下来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引导学生体会:想象东东当时的心情及原因,你对他得老师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引导学生找到插叙的段落,初步了解插叙的表达作用
课文的第7--11自然段插叙了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念错“酝酿”的“酿”字,有什么作用呢? 说明: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这部分的插叙,比较具体地补充了与前面的叙述密切相关的内容,而且有助于突出文章中心。 四、分析文中的人物,引导领悟中心 你喜欢课文中得哪个人物?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请你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2、课后习题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