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稻分蘖的发生和质量相关的因素
1、水稻分蘖的发生和秧苗的素质有关系。
由于水稻的种子播量过大,光照、营养等不足造成水稻秧苗纤细根量少、这样的苗插秧后、水稻基部的节上分蘖芽大多处于休眠状态、拔节后生长中心容易转移、而上部分蘖节也潜伏不萌发、所以只有依赖中位节上的分蘖、这种分蘖很容易造成熟期拖后、成穂率低、反之秧苗素质好、插秧质量好很容易获得较高的成穗率。 2、水稻分蘖的发生和温度的关系。
水稻分蘖最适的温度是25℃一30℃、低于15℃高于37℃对于水稻的分蘖不利,15℃以下分蘖停止、水温影响大于气温、黑龙江地区水稻营养生长时期、每生长岀一片叶需活动积温75一95℃、分蘖時期适宜的水温、温度有利于水稻的早生快发、有利于营养体的生长。 3、.水稻分蘖的发生和水份的关系。
水稻分蘖的发生需要适宜水份、本田在缺水或水分不足的状态、水稻的生理功能减退、光合能力下降、主茎无法将营养养分输送至蘖芽、无法达到分蘖。如果稻田水分过大、会造成植株的基部养分和氧气不足、从而抑分蘖。科学证明稻田的持水量在70一80%有利于分蘖。
4.水稻分蘖的发生和光照的关系。
自然光照条件下、水稻返青后3天后开始分蘖、如果自然光照不足50%需要13天才可以分蘖、当光照降至光照强度的5%時无分蘖甚至主茎死亡,定期喷洒植物营养液叶面追肥补充光合细菌等益生菌,可以快速提高茎叶光合作用。 5、水稻分蘖发生和养分的关系。
营养元素和分蘖有密切关系、一般营养水平高、分蘖早生快发、反之营养不良、分蘖发生迟缓、分蘖不足、只有水稻叶片含氮量超过3%時,分蘖才能迅速产生、因此、水稻移栽后的2一3天要及时适量的施速效氮,才能获得成穗率较高的穗数,同时喷施益富源植物营养液辅助光合作用,促进植物茎叶对肥料营养的吸收。 6.水稻分蘖的发生和插秧深度的关系。
水稻的插秧深度以2一3厘米比较适宜、超过3厘米以后、对水稻的分蘖影响比较大、深插以后分蘖节处于透气不良、气温较低的土层、不利于水稻的分蘖;如果插秧深度过深、会使分蘖节下部节间伸长形成“地中茎”、只有依靠地中茎将分蘖节送至上部适宜浅层、才可能发生分蘖、但这样的分蘖迟而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