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针对小语种进行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也包括许多非英语国家的企业,因此,社会对小语种外语人才有很大的需求,文中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几项建议,如扩大小语种专业的招生、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实用能力培养等。
标签:小语种;实践;实际应用
所谓小语种,顾名思义就是相对英语这些应用面很广用者甚众的外语而言,只在少数国家应用的外语语种。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英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而民众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
中国的外资企业中,有很多非英语国家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本国的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目前,学生大多将小语种当成一种兴趣或第二外语在学习,并未系统深入的学习,以至于小语种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市相当短缺的,也造成了小语种毕业生就业率高的良好结果。因此,面对在、现在人才需求的现状,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小语种的学习。
第一,要合理的规划各个高校小语种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扩大招生,根据具体的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增加急需和高需求的相關专业课程的设置。另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效仿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进行国家小语种的等级考试,口语考试等。还可以选择一些重点高校设置第二外语的课程学习。
第二,在学校的小语种课程设置中,要将语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长期以来重文史、轻科技的外语教育的影响,外语人才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科技等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将语言与科学技术和专业融合学习,致力于培养出给有专业技能又有语言沟通才能的高级人才,“双料”人才。
高校在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现在的各大高校,在语言教学中,注重了语言基础语法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尤其是与经贸、企业、跨国管理相结合的实践环境更是稀缺,很多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都没有实习机会就毕业了。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与酒店、旅行社科研院所、其他高校、企业、公司等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建立产学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与研究条件,开展加强实训基
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将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习中参与具体业务操作和实践,于此同时,企业和各个单位也可以在实习期间参与人才的考察培训,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考察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素质,继而可以选择想要聘用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学生在实习中也可以利用这个实践机会,加深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和将来岗位的认识,以便于未来能够更快的进入角色,找到自己的方向。
第三,学校在设置课程和课业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听说写等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很多外语的学习者都面对着看的懂,但在听说中不能及时反应和说不出口的问题。而社会对于实用性人才,如翻译,尤其是同声翻译的需求是相当大的,当前中国翻译大国地位与翻译人才青黄不接形成强烈的反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出现了巨大的翻译市场。随着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的发展,中国口译人才严重短缺。目前国内能够熟练地在商务活动、国际会议中担任翻译的人才实在太少。
第四,对于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语言教育辅导机构,国家应当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为已经工作的民众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此外,国家可以出资选拔优秀的有专业背景的小语种人才出国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壮大小语种高级人才的队伍的规模。
第五,小语种是一类实际运用要求很高的语言。和我们所熟悉的汉语的运用方式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我们运用了多年的汉语之后,思维已经受到很大影响,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因此,在学习一门小语种时,它的细致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不是学生能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中学好的。与它们的掌握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深入,在实践中不断的领会。
第六,现在高校中小语种专业的老师不多,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能力高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加强与周边国家友好学校及省内外有关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另外,应该重视良好小语种语言环境的建设,增加小语种出版物、教科书的出版且降低教材价格。
最后,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应该端正自己的就业观念,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小语种学生的高就业率是无可争议的,学生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就业中语言的应用能力,将语言当成一种工具,不能过分的强求今后从事的工作一定要与本专业相关。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是一个强信息时代:是经济贸易自由化、全球化的高科技时代。在国际这个大熔炉里,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际分工和合作越来越
密切。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应该更充分。更广泛的掌握更多的语言,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知识交流:更好的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友好相处。在团结协作、友好共处的环境下,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小光.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东南亚小语种应用型人才[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29-31.[2]章文君.浙江省小语种需求调查及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53-1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