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医药费用的增长问题

我国医药费用的增长问题

来源:世旅网


浅析我国医药费用增长问题 (卫生经济学)

姓名:xxx

班级: 2010级公共事业管理

日期:2012年5月

摘 要 本文首先从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分析了我国医药费用增长的原因,然后

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对策,最后列举了甘肃省在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关键词 正常增长 不合理因素 对策 混合支付方式

医药费用是指全社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乡居民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消费总额,是卫生总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状分析

目前医药费用增长过快,加重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拖欠员工医药费用现象屡见不鲜,人民群众因病致贫情况时有发生,“看病难”矛盾越来越突出,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新形势下,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促使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到医院可持续发展。在2011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陈竺部长会上表示,现在我国群众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今年卫生部和地方卫生部门将对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情况进行专项评价和考核,重点控制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以及一些重点专科医疗费用的较快上涨,当前重病大病医疗费用仍然对城乡居民构成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仅以2006--2010年我国门诊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及药费占比为例,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五年的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呈上升趋势,其中药费占比虽然有波折,但总体趋势还是上升的,到2010年稍微有些下降。

2006--2010年我国门诊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及药费占比趋势图

二、医药费用增长的原因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下医药费用的增长有合理的增长和不合理的增长。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需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应该分析费用增长的原因,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二是费用增长幅度是否合理,是否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民众的承受力等。导致医药费用增长的因素很多,有些是“正常的、天然的”,正如陈竺部长在报告中所说,包括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以及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长等;需要控制的是“过快的、不合理的、非费用增长”,比如不合理用药、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因此,控制增长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对症下药。 (一)致使医药费用正常增长的因素

1. 新药的大量推广和使用。新药由于开发研制费用投入多,定价较高,比传统同类药品价格高出一倍,甚至几倍。

2. 先进的医疗设备的运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县级医院最贵的检查项目收费也只有10多元,如今,CT、彩超以及核磁共振等先进仪器投入使用,一次检查收费几百元。

3. 医用卫生材料上涨。新型卫生材料技术含量高,质量好,价格贵。同时,大量一次性卫生材料的使用,使得医疗成本增加。

4. 患者对医疗服务消费要求高。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往往要求做高档检查,使用价格高的药品,甚至昂贵的进口药,要享受星级宾馆式的病房,需要特殊的医疗服务,如专家门诊、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等。

5. 国家对医疗收费的正常提价。计划经济条件下,医院是福利性的事业单位,国家包医院职工的工资,基本建设由财政拨款。 (二)医药费用不合理上升的原因

1. 财政补贴的逐年减少。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补偿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医疗收费和药品差价收入,由于财政补贴占医院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医院只能从药品销售、医疗设备检查等中得到补偿,致使一些医院的医疗行为发生扭曲,出现了“以药养医”的局面。

2. 药品的虚高定价。社会普遍反映医院药品贵,那么到底贵在什么环节。省级物价和药品管理部门出于对本地企业的保护,不以药品实际成本为基础,过分迁就企业,无原则地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报多少,批多少,甚至出现同种药品在不同省份相差几倍的现象。新药价格市场也是鱼龙混杂,有的药品仅仅是包装或是剂量改变,冠以新药之名,价格翻倍。

3. 医院的垄断地位和医生的诱导性收费。在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状况下,医院在医疗市场上仍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尤其人才、技术力量多数集中在大医院,出现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现象,自觉地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漠视社会对医院改进服务、降低收费水平的呼声。有的医务人员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利用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诱导病人做多种检查,本来一般检查可确诊的,劝病人做CT、彩超等;普药可治好的病,却开贵重药品或者纯粹大处方,加重病人的负担。

4. 医疗服务项目的增多。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投入运用速度不断加快,医院开展的新特项目不断增多,加上医疗保健制度的不健全使部分患者追求超前的医疗服务消费,特别是“公费”医疗制度(一人“公费”全家享受情况时有发生)助长了一些人看病点名贵药、新特药、进口药、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检查和治疗等,医生听之任之无形中使次均费用提高,致使医药费用增加。

3

三、遏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对策

(一)加大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在政府对医药卫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为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以办医院向管医院转变。通过深化医药卫生和医疗保险救助体制改革,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医院的垄断地位,才能最终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1. 实行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有机结合,推进国有医疗卫生资源的战略调整,政府不再新办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立医疗机构。

2. 积极探索建立全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3. 进一步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公平、有序、竞争充分的药品流通市场。

4. 加快开放药品零售市场,鼓励发展零售药店,规范药品市场准入条件,对零售药店的设立实行核准制,不限数量,不论公私,不定距离。

5. 建立政府医药价格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类医院的服务质量、医药费用等方面的信息,促进医院之间公平竞争,引导患者选择医院合理消费。

6. 有关职能部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等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 (二)逐步实行医药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

可循序渐进地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的办法,所谓“总量控制”就是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总量和药品费用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及其增长的速度,“结构调整”就是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结构调整”必须要从“医”和“药”两方面着手。从医的方面:确定在一定时期和地区医疗费用增长的总量,对医院业务收入性的总量、增长幅度进行控制;从药的方面:采取强制措施限制药品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的比例,凡超过规定比例的药品收入一律上缴财政专户,不再返还医院,逐步减少以药品收益对医院的补偿作用,扭转“以药养医”的局面,从而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使其医药费增长与经济发展和群众承受能力相适应。

(三)调整与规范收费标准,健全医院的补偿机制。

在财政补贴不足的情况下,医疗收费是医院补偿的一条重要渠道,医院如果不能合理补偿,势必不能继续经营,医务人员的劳动报酬不能得到保证,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医院和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作出相应的调 整。在价格调整过程、医院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以增设诊查费、提高技术劳动价格、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和核定新增项目价格着手。采取“小步快跑”的办法定时做到调整与规范相结合,先规范,后调整,拉开不同等级医院、不同技术职务人员服务价格差距;常规服务项目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项目调价幅度从严,高技术含量、高风险、高难度的项目调价幅度适当放宽,形成合理的价格结构,使医院得到合理的补偿,从而引导医疗服务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使医院走上靠医学技

4

术进步求发展,靠提高服务质量求发展,而非靠卖药和大型设备赚钱的良性发展轨道。

(四)适应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合资、股份制和民营医院发展步伐加快,零售药店、医保定点药店的迅速增多,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市场经济的这种新形势,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克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和倾向,强化内涵建设,深化医院运行机制改革,以低廉的价格实现优质服务,使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医院可持续发展。

(五)采取措施,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1. 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政策。作为药品虚高定价的受害者――医院,必须紧紧把握药品购销的主动权,实施药品公开集中招标采购,避免药品购销当中的暗箱操作,把虚高的药品价格降下来。对招标采购的药品,根据单位价格高低采取差别差率的办法顺加作价,以中标价为基础加购销差率确定招标药品的零售价格,保证药品招标采购获得的收益大头让给患者,维护患者权益。

2. 努力控制药品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降低药品收入在医院业务总收入中的比例,并可采用限制处方值、限制每床日费用、限制出院人次费用、限定各科室药品收入占医药总收入中的比重、取消奖金分配与业务收入挂钩等方法,减少不合理医药费用。

3. 增强收费透明度,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医院要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机构,配备价格专职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收费标准,取消一切不合理、不合法收费。在显要位置公布各类收费标准,明码标价;在病房落实医疗费用“一日清单”;在门诊科室落实常用医疗收费项目标准清单;对出院病人医疗保险住院费用落实结算清单等制度。并实行住院病人贵重药、进口药、自费药、检查单、处置单等由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制度,使患者看明白病、花明白钱。

总之,医院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只有通过医院规范化管理及各级各类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条件,提供方便、快捷、舒适、温馨、优质、低价的就医环境,才能有效遏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发挥医院救死扶伤的功能。

四、甘肃省采取的措施

甘肃省在2012年全面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启动住院按病种定额付费、限额付费、门诊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各级医疗机构纳入单病种付费管理的病种达到50种,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支出。 对于未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的病种,探索按项目付费与按床日付费相结合的混合支付方式。

从监管入手,治理过度医疗,是甘肃开出的“药方”。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说,近两年,我省相继推出医务人员“4个排队”(医师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排队)和医疗机构“8个排队”(药品收入总额、平均住院费及自费比例、平均门诊费、单病种平均费用、患者满意率

5

排队等),从医生和医院入手,在全省范围内集中治理过度医疗。自2008年以来,剔除物价上涨、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增点扩面、报销范围和比例扩大、药品限价等影响因素后,9家省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费整体呈稳中下降趋势。其中,住院患者平均自费比例由31%降至28%,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累计平均降幅达9.8%。

五、小结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医药费用增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其中包括了合理的增长,也有不合理的增长,我们应该从不合理的增长因素着手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速度,这就需要各省采取积极的措施,制定出适合本省情况的目标和对策,并响应群众积极行动。

参考文献:

1 李琳.我国医药费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时代报告,2011.

2 甘肃省全面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以控制不合理支出N,甘肃日报, 2012-04-20. 3 控制医药费过快增长从点滴做起N,健康报,2011-01-07.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