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观看了芒果台的纪录片(中国),是被精美的画面吸引,后又被讲解阵容加好感。作为当代青年的我受益匪浅,于是一路跟随,紧锣密鼓地看完了第—季,感受很深。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感想。
作品摒弃了惯用的编年体表达方法,以人物的命运为线索,选取一个个生命个体置身于大时代中,通过心理变化见证那个时代的风云际变。
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李斯、董仲舒、司马睿、王导,拓跋宏、萧衍、杨坚、嬴政、刘彻,班超、阿倍仲麻吕,次第登场。甚至连寂寂无名的唐代小民李巧儿因离婚而被贯以率真的标签,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几乎快忘记的历史知识被串了起来。
原来孔子与老子有过奇异的相遇
经过介绍才了解春秋的孔子叫——孔子
老子叫——李耳,哈哈哈以前学历史怎么就记不住呢!历史书上只是简单的介绍人物简介,但是记录片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经历与感受,感觉他们是活活生生的人!
感触深的是在那个宁静的午后,洛阳城外阳光透过树梢洒满林间,远道而来的孔丘和他仰慕已久的李耳,做了最后一次交谈!老子送给孔子一句话“仁人者送人以言\"孔子在多年后才领悟这句话~
发觉真正优秀的人是会相遇的!
讲到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的“礼〞“仁〞。但是经历鲁国公的死,“君不君,臣不臣〞的现象与他所追求完全相反,这使得孔子内心十分惊恐痛心。
再后他设立私学,广收平民弟子,然后和弟子去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后人用简简单单的四字概括他14年的游历。但是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才了解了。特别是在陈蔡之围中,面对弟子的一个个离开。他也曾经疑心过自己!
究竟自己的主张对还是错?
这一刻他好似理解了老子,从未有一刻他与老子是那般近。
老子说:“聪敏深察之人离死亡很近,
博学善辩者常常招致危险,
因为他喜欢揭人之短。
这好像就是在说他。
但是他始终坚决自己的信念追求。认为自己的主张并没有过错,错的是当权者。
到后来他也渐渐释然了,失去了对政治的热情,之后回到鲁国教学,相传他有弟子三千,有贤人七十二。
但这些都难以抚慰他暮年的孤独,他最喜爱的弟子颜回突然病死,陪伴他最久的子路死于战乱,唯—的儿子也先他而去。
总结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仁“〞礼“。但是在那个 争霸的时代没有君主会重用 他的。
真的感觉到孔子生错了时代,还有当孔子到后面渐渐接受自己命运的时候,真的很无奈!
现实生活中也有挺多无奈的事情吧!
近些天来,心神恍惚,有些追求已被搁浅。理想、信念、事务、亲情错综交错,工作生活也常常忙作一团,身心俱疲,只有在不被打断的观影中气定神闲。
多谢(中国)里的小人物以及大人物,让我了解每个人都肩负重任前行,快乐只是变奏曲,白噪音才是一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