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化学课堂笔记-第三单元

化学课堂笔记-第三单元

来源:世旅网
化学课堂笔记-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考试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 / 5

化学课堂笔记-第三单元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定义 性质 联系 区别 分 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 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四)

课题2 原 子的结构

考试要求: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离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要求通过观察结构示意图解析微粒的种类和性质 背熟常见的离子的符号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考点一)1、原子结构图:

2 / 5

化学课堂笔记-第三单元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考点二)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二、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

质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考点四):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例如:Fe3+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考点五):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Fe3+ :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考点六)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

3 / 5

化学课堂笔记-第三单元

区 别 相互转化 相同点 粒子结构 粒子电性 符 号 质子数=电子数 不显电性 用元素符号表示 质子数>电子数 显正电 用离子符号表示 质子数<电子数 显负电 用离子符号表示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

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七):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例如:2个钠离子:2Na 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考点八):表示离子的个数。 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九):分子、原子、离子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2 H2O SO3 HCl )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

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课题3 元 素

考试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考点一、元素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区 别 适用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原 子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范围 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4 / 5

化学课堂笔记-第三单元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考点三)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

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

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发现者:科学家门捷列夫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考点四)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考点五)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