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与优化--以江汉平原典型乡建片区为例

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与优化--以江汉平原典型乡建片区为例

来源:世旅网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Rural Living Space Network:A Case Study of Typical

Rural Construction Area in Jianghan Plain

作者:罗燊[1,2];余斌[1,2];张向敏[1,2,3]

作者机构:[1]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2]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3]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出版物刊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页码:1725-1735页 年卷期:2019年 第7期

主题词: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策略;社会网络分析法;江汉平原

摘要:乡村生活空间网络是一定地域乡村居民依托社区节点,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彼此联系而形成的社会空间系统,探究其空间结构与优化策略对认识乡村生活空间内涵、重塑乡村日常生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以江汉平原典型乡建片区培育的9个节点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生活空间网络三元系统,构建社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描述网络结构总体与节点特征,提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区域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处于发育阶段,网络兼具整体松散与局部集聚特征,社区间联系正在加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节点质量有待提升,网络呈现层次清晰的3级节点体系,核心节点虽具有无法替代的网络地位但本身质量不高,次级节点的结构具有相似性需要择优培育,边缘节点需

要丰富网络内外联系;基于此,必须构建\"1心、8点、1轴、3区\"的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为评估并识别区域网络节点特征,预测并构建区域网络化发展体系提供了新思路,为平原农区的乡建片区提供了网络化发展的新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