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病理生理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病理生理实验教学还停留在验证大课理论这个层面,已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科研思维、
临床思维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开设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课程,现就设计性实验课开设的成果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我校病理生理学实验现状及
开设实验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我院于1999年5月将原生理、病理生理、药理三个教研室的实验室整合为机能实验室,配备了电脑及生物信号处理系统,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改善了实验室条件。但就病理生理学实验课而言,仍然只开设最经典的四个实验,把验证课堂理论作为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方法仍然是:教师照本讲,学生照本做,实验报告照着老师总结内容写,有时为确保实验的阳性率,老师手把手地教,甚至代替着做。实验课后,在学生脑海中只留下淡淡的印象,甚至不留一丝痕迹。医学生毕业后或多或少总要从事科研工作,这种状况使学生的能力不能
满足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从这一实际出发,医学院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查找文献资料、设计课题、撰写论文的能力。对临床本科生虽然开设了科研论文及科学研究方法的课
程,但这两门课程在进行有关科研论文写作训练时往往脱离实验研究。因而,为弥补上述种种之不足,我们经过讨论认为,开设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实验设计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开设设计性实验课有以下优点 1、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主动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并找带习老师讨论及找药理室的老师询问有关问题,认真撰写实验设计书,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了预实验,摸索药物剂量、实验实施方法,并利用中午、晚自习及节假日时间开展。在实验设计可行性讨论过程中,反复修改、补充设计报告,认真准备。通过自己设计、自行准备,自已实验,自己总结,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组间同学团结协作的能力。同学们对实验设计兴趣大,积极性高。在问卷调查中“你的收获”一栏里,同学们写下了如下的话:“自己去查资料,可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自己动手去做自己的实验,思路更清晰”,“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懂得了科研的艰
难”、“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了实验设计的方法及步骤,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调动了积极性,从被动变为主动,有新鲜
感”,“认识到自已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还不足”,“使我们考虑问题更全面”,“了解了实验设计的写作方法,锻练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科研兴趣,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增强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2、 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实验设计课中,通过诱导、讲授、实践、总结,对科学研究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如选题、开题讨论、复制模型、论文撰写等都让学生进行了尝试,学生经历了选题的困苦,实验的艰辛,对科研的基本规律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通过开设设计性实验课反映出的问题 1、 实验室设施相对不足
在学生实验设计实施过程中,实验组数增多,有些小组同时进行不同处理因素的几台实验, 实验室中开胸器,计算机等相对不足。 2 、带习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带习教师年轻,知识面较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构思、设计、实施实验上经验不足。实验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有待提高。
3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同学积极性、主动性高,认为通过实验设计课收获很大,但也有部分学生收获有限。 4、占用学时数偏多
整个实验设计课中专题讲座、开题讨论、实验实施、总结答辩共用实验课12学时,占用学时数偏多。 四、对存在问题拟解决方法
1、 一个实验大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实验设计,通过论证选出一个有创新并可行的方案实施。
2、 在平时理论课和实验课上多引导,给学生更多的帮助,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3、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充分满足学生实验需要。
4 、教授、副教授带部分实验;对青年教师采取集体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提高带习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总上所述,开设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课程对学生、教师、实验室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今后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入点,确立适合现代医学教育的实验项目和方法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病理生理学实验的发展是比较快的,面向学生开设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实验是大势所趋。因此,如何提高病理生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我们进一步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