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物理选修3-5_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5_知识点总结

来源:世旅网


高中物理选修3-5_知

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选修3-5知识汇总

一、弹性碰撞且一动(m1)一静(m2)

解题技巧

① 明确物理过程,列动量守恒注意方向(正负号) ② 算相对位移用,摩擦生热等于系统动能减少量 ③ 注意碰撞会有能量损失,过程需选碰撞后到共速

二、波粒二象性

1、1900年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E=hv 2、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1905年,爱因斯坦量解释了光电效应,提出光子说及光电效应方程

3、光电效应

① 每种金属都有对应的c和W0,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种金属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EKmhW0)。

③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 光电子的发射时间一般不超过10-9秒,与频率和光强度无关。

4、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干涉、衍射、偏振说明光的波动性 5.光电效应方程

EKmhW0 c=W0/h

6、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① 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②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

h

h 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p波。

③ 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h④ 不确定性关系:xp

4三、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2、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 ①装置: ② 现象: a.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2

b. 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3、几个考点

①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说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② 汤姆孙发现电子,说明了原子可再分或原子有复杂结构 ③ 放射性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4、玻尔理论 (1)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了化的概念,提了三个假设:

① 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 ②跃迁假设:电子跃迁辐射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Em-En =hv严格决定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 (2)玻尔的氢子模型: 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 氢原子中电子在第几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

E1氢原子的能量En,和电子轨道半径rn分别为:2、3…… n2n1、rnn2r1En② 氢原子的能级图:n=3、4、5、6跃迁到n=2为可见光,频率由大到小>X光>紫外线>可见光

其中射线来源于原子核,X光来源于核外内层电子跃迁,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线来源于最外层电子跃迁

其中n=1的定态称为基态。n=2以上的定态,称为激发态。

c2③光子Ehh,n=3跃迁到n=1发出三种光子(CN),123则

hc1hc2hc3

(2)玻尔模型只能解释氢原子,不能解释其他原子 四、原子核的组成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首次发现,居里夫人继续研究发现了钋和镭 性 质 成 份 组 成 电离作用 贯穿能力  射 线 氦核组成的粒子流 很 强 很 弱  射 线 高速电子流 较 强 较 强  射 线 高频光子 很 弱 很 强 3

2、衰变: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但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守恒 类 型 衰变方程 规 律 电荷数减少2新 核  衰 变  质量数减少4  衰 变

1电荷数增加新核 质量数不变射线是伴随、衰变放射出来的高频光子流,、衰变不能同时发生

在衰变中新核质子数多一个,而质量数不变是由于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元素的半衰期。 半衰期与物理及化学环境无关

3、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放射性同位素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000多种,天然的只有40多种 正电子的发现:用粒子轰击铝时,发生核反应。

1934年,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 (小居里) 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

27301 42He13Al15P0n

发生+衰变,放出正电子

与天然的放射性物质相比,人造放射性同位素: ① 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② 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 ③ 半衰期更短

④ 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A、由于γ射线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γ射线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

B、利用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密度的关系,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高度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C、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消除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D、利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种,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 二、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工业、农业及生物研究等. 4、核力与结合能 质量亏损

核力是短程力、核力具有饱和性、核力与具有电荷无关性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质量亏损:核聚变与核裂变都会放出能量,质量都会减少,核电站与原子弹为核裂变,氢弹与太阳内部为核聚变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mc2 ΔE=Δm·c2 1uc2=931.5MeV

(表示1u 的质量变化相当于931.5Me V的能量改变) 5、核反应方程

4

熟记一些实验事实的核反应方程式。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氦核,发现质子:(2)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α衰变 23892U234904Th2He 234910Pa1e

14741N2He178O1H

β衰变 23490Th941Be2He12C(3) 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中子 460n

274303030Al2He15P01n和15P14Si01e (4) 小居里(约里奥-居里)发现正电子 1312H1H (5) 轻核聚变 01n111361(6) 重核聚变 23592U0n54Xe100n

2.熟记一些粒子的符号

230H)、氚核(1H) e)、氘核(1 α粒子(24He)、质子(11H)、中子(01n)、电子(1114.重核裂变 核聚变Ⅰ

释放核能的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反应: ①裂变:重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叫做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例如:

②链式反应:在裂变反应用产生的中子,再被其他铀核浮获使反应继续下去。

a)裂变物质的体积,超过临界体积链式反应的条件:

b)有中子进入裂变物质③1kg

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放能约1Mev能量

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放出能量

(2)聚变反应:

①聚变反应: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

234H1H2He01n17.6Mev 例如:1②平均每个核子放出3Mev的能量

③聚变反应的条件;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