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均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H2,则丙一定是两性氧化物
B.若甲为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且戊为碱,则丙生成戊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若丙、丁混合产生大量白烟,则乙可能具有漂白性
D.若甲、丙、戊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可能为甲丙戊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甲为单质,若甲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H2,则甲为Al或Si,所以丙可能是氧化铝,也可能是二氧化硅,不一定是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
B.若甲为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且戊为碱,则甲为Na,乙为氧气,所以丙可以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当丙为氧化钠时,丙生成戊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丙、丁混合产生白烟,则丙、丁可为HCl和NH3或HNO3和NH3等,甲、乙均为单质,则乙可能是氯气或氢气或氮气,都不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
D.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当甲为S,乙为氧气,丙为二氧化硫,丁为HClO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戊为硫酸,则含S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甲丙戊,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X、Y、Z是三种常见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B.B C.C D.D
【详解】
A.X为H2,Z为Cl2,氢气与氯气可以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乙HCl;Y为Si,硅与氯气可以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甲SiCl4;氢气与SiCl4可以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乙(HCl)与单质Y(Si),故A正确;
B.X为Mg,Z为O2,镁与氧气可以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乙MgO;Y为C,碳与氧气可以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甲CO2;镁与二氧化碳可以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乙(MgO)与单质Y(C),故B正确;
C.X为Zn,Z为Cl2,锌与氯气可以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乙ZnCl2;Y为Fe,铁与氯气可以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甲FeCl3;锌与氯化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乙(ZnCl2)与单质Y(Fe),二者反应首先生成ZnCl2和FeCl2,然后锌再与FeCl2反应置换出铁,故C错误; D.X为O2,Z为H2,氧气与氢气可以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乙H2O;Y为N2,氮气与氢气可以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甲NH3;O2与NH3可以一步反应生成化合物乙(H2O)与单质Y(N2),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锂保存在煤油中 C.硅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D.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银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生成Ag、NO2、O2,因此一般将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A不符合题意;
B.锂单质的密度小于煤油,不能保存在煤油中,一般保存在石蜡中,故B符合题意; C.根据硅的化学性质,在自然界中应该有游离态的硅存在,但Si是亲氧元素,其亲氧性致使Si在地壳的演变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故C不符合题意; D.玻璃塞中含有SiO2,NaOH能够与Si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a2SiO3,因此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下列化合物既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步制得,又能通过复分解反应一步制得的是( ) A.SO3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
B.FeCl2
C.Cu
D.H2SiO3
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
A.SO3可以由二氧化硫和氧气一步制得,但SO3不能通过复分解反应一步制得,故A错误;
B.FeCl2能通过Fe和FeCl3化合反应一步制得,也能通过BaCl2和FeSO4复分解反应一步制得,故B正确;
C.Cu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制得,故C错误; D.H2SiO3不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步制得,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化合反应是一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得到的一定是化合物,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得到多种物质的反应,复分解反应通常指的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实验室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标签破损,如图。
某同学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对该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如下预测和验证,其中错误的是(包括预测物质的化学式、检验需要的试剂、操作、现象及结论) 选项 预测物质的化学式 检验需要的试剂 操作、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A Na2SO4 稀盐酸、氯化钡溶液 酸,若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是Na2SO4溶液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B Na2CO3 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一定是Na2CO3溶液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C Na2SO3 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品红溶液 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无色气体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还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原溶液是Na2SO3溶液 D Na2SiO3 过量稀盐酸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是Na2SiO3溶液
A.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盐酸可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若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溶液是Na2SO4溶液,故A正确;
B.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无色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则溶液可能为Na2CO3溶液或Na2SO3溶液,故B错误;
C.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无色气体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还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气体为二氧化硫,则原溶液是Na2SO3溶液,故C正确; D.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不溶解,硅酸不溶于盐酸,则原溶液是Na2SiO3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B.B
C.C
D.D
6.已知:甲、乙、丙、丁为常见化合物,A、B为单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其中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丁物质的名称:______,丙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化合物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X可能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要求:所选物质类别不同)。 (4)通过分析表明: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变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 CO CO2+Ca(OH)2=CaCO3↓+H2O O2 CuO 充足的氧气 红色溶液变成紫色,有气泡冒出 【解析】 【分析】
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甲是甲烷,甲与A,B与A能燃烧,则A是氧气,丁电解生成A、B,则B是氢气,丁是水,乙与水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则乙是二氧化碳,丙与乙可以相互转化,则丙是一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丁是水,丙是CO,故答案为:水;CO; (2)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由丙转化到乙,则试剂X可以是氧气,也可以是氧化铜等物质,所属的类别分别是单质和氧化物;故答案为:O2;CuO;
(4)通过分析表明: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充足的氧气;故答案为:充足的氧气; (5)取变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会发生碳酸分解的过程,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溶液变成紫色,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红色溶液变成紫色,有气泡冒出。
7.在下列物质的转化关系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且常作半导体材料,E是一种白色沉淀,F是最轻的气体单质。
据此填写: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目前在现代通迅方面B已被用作_____________主要原料。
(2)B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和过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SiO2 制光导纤维 SiO2+2OH=SiO32-+H2O Si+2OH+H2O=SiO32-+2H2↑
SiO32-+2H+=H2SiO3↓ 【解析】 【分析】
A是一种固体单质,且常作半导体材料,则A是Si,所以B为SiO2,由图中转化关系可知
E为H2SiO3,a为NaOH,C为Na2SiO3,D为H2O,由于 F是最轻的气体单质,则F为H2。 【详解】
A是一种固体单质,且常作半导体材料,则A是Si,所以B为SiO2,由图中转化关系可知E为H2SiO3,a为NaOH,C为Na2SiO3,D为H2O,由于 F是最轻的气体单质,则F为H2, (1)B的化学式是SiO2,目前在现代通迅方面B已被用作光导纤维主要原料; (2)B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2+2OH-=SiO32-+H2O; (3)A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2OH-+H2O=SiO32-+2H2↑; (4)C和过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32-+2H+=H2SiO3↓。
8.某课外学习小组对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M进行探究。已知C可在D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M与其他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B的电子式________。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且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写出A和B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CO2气体,A与B溶液能够反应,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再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物质的量与所用盐酸体积如图2所示,则A与B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c(HCl)=________mol/L。
(4)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A与B溶液能够反应,则将过量的F溶液逐滴加入E溶液,边加边振荡,所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是一种可用于做氮肥的化合物, A和B反应可生成气体E,E与F、E与D相遇均冒白烟,且利用E与D的反应检验输送D的管道是否泄露,写出E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若A是一种溶液,可能含有H+、NH、Mg2+、Fe3+、Al3+、CO32-、SO42-中的某些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B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Si+2OH- +2H2O=SiO32-+2H2↑ NaOH、Na2CO3 0.05 先有白色沉淀生
成,随后沉淀逐渐减少最终消失 3Cl2+8NH3===N2+6NH4Cl H+、Al3+、NH4、SO4 c(H+)∶c(Al3+)∶c(NH4)∶c(SO4)=1∶1∶2∶3 【解析】 【分析】
(1) C可在D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HCl,可推知C为H2、D为Cl2、F为HCl,M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由转化关系可知,M的溶液电解生成氢气、氯气与B,可推知M为NaCl、B为NaOH;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且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则A为Si,Si和NaOH的水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H2;
(3) 曲线中,从0.4L~0.6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该阶段消耗盐酸为200mL,而开始产生二氧化碳时消耗盐酸为400mL,大于200mL,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成分NaOH、Na2CO3;
(4) 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则A为Al,E为NaAlO2,则将过量的HCl溶液逐滴加入NaAlO2溶液中,先生成氢氧化铝,而后氢氧化铝溶解; (5) 若A是一种氮肥,实验室可用A和NaOH反应制取气体E,则E为NH3、A为铵盐,E与氯气相遇均冒白烟,且利用E与氯气的反应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露,则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同时生成氮气;
(6) 由图可知,开始加入NaOH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则一定有H+,一定没有CO32-,后来有沉淀产生且最后消失,则一定没有Mg2+、Fe3+,一定含有Al3+;中间段沉淀的质量不变,应为NH4++OH-=NH3•H2O的反应,则含有NH4+,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SO42-,根据各阶段消耗的NaOH体积结合离子方程式计算n(H+):n(Al3+):n(NH4+)之比,再结合电荷守恒计算与n(SO42-)的比例关系,据此计算。 【详解】
(1)B为NaOH,其电子式为
;
22(2) A为Si,Si和NaOH的水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2OH- +2H2O=SiO32-+2H2↑;
(3) 曲线中,从0.4L~0.6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该阶段消耗盐酸为200mL,而开始产生二氧化碳时消耗盐酸为400mL,大于200mL,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成分NaOH、Na2CO3;生成0.01molCO2需要的盐酸为200mL,结合反应原理
NaHCO3+HCl=NaCl+CO2↑+H2O,则c(HCl)=
0.01mol=0.05mol/L; 0.2L(4) 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则A为Al,E为NaAlO2,则将过量的HCl溶液逐滴加入NaAlO2溶液中,先生成氢氧化铝,而后氢氧化铝溶解,故看到的现象为:液中逐渐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且不断地增加,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最终消失; (5) 若A是一种氮肥,实验室可用A和NaOH反应制取气体E,则E为NH3、A为铵盐,E与氯气相遇均冒白烟,且利用E与氯气的反应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露,则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同时生成氮气,反应方程式为:3Cl2+8NH3=N2+6NH4Cl,
(6) 由图可知,开始加入NaOH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则一定有H+,一定没有CO32-,后来有沉淀产生且最后消失,则一定没有Mg2+、Fe3+,一定含有Al3+;中间段沉淀的质量不变,应为NH4++OH-=NH3•H2O的反应,则含有NH4+,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SO42-,发生反应H++OH-=H2O,氢离子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体积,发生反应Al3++3OH-=Al(OH)3↓,铝离子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3体积,发生反应NH4++OH-=NH3•H2O,铵根消耗氢氧化钠为2体积,则n(H+):n(Al3+):n(NH4+)=1:1:2,由电荷守恒可知,n(H+):n(Al3+):n(NH4+):n(SO42-)=1:1:2:3,故c(H+):c(Al3+):c(NH4+):c(SO42-)=1:1:2:3。
9.已知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非金属氧化物,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回答:
(1)A是______,B是_____,D是_____。 (2)写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 ⑤_________。 (3)写离子方程式: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答案】SiO2 Na2SiO3 H2SiO3 Na2CO3+SiO2【解析】 【分析】
由“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非金属氧化物”可推知A为SiO2,再结合SiO2的相关性质:SiO2跟Na2C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Na2SiO3和CO2,二者在水中会反应生成H2SiO3沉淀,则D为H2SiO3,H2SiO3受热分解生成SiO2和H2O,说明A为SiO2是正确的,③为SiO2和NaOH的反应,可知B为Na2SiO3,则C为CO2,Na2SiO3可与酸反应生成硅酸,据此答题。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SiO2,B为Na2SiO3,C为CO2,D为H2SiO3。
Na2SiO3+CO2↑ H2SiO3
H2O+SiO2
CO2+H2O+SiO32-=CO32-+H2SiO3↓ SiO2+2OH-=SiO32-+H2O SiO32-+2H+=H2SiO3↓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SiO2,B为Na2SiO3,D为H2SiO3,故答案为:SiO2;Na2SiO3; H2SiO3。
(2)①SiO2和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SiO2+Na2CO3
Na2SiO3+CO2↑,故答案为:SiO2+Na2CO3
Na2SiO3+CO2↑。 H2O+SiO2,故答案为:
⑤H2SiO3受热分解生成SiO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H2SiO3H2SiO3
H2O+SiO2。
(3)②硅酸酸性比碳酸弱,硅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可生成硅酸,反应的方程式为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离子方程式为:CO2+H2O+SiO32-=CO32-+H2SiO3↓,故答案为:CO2+H2O+SiO32-=CO32-+H2SiO3↓。
③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NaOH═Na2SiO3+H2O,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故答案为:SiO2+2OH-═SiO32-+H2O。
④Na2SiO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方程式为Na2SiO3+2HCl═2NaCl+H2SiO3↓,离子方程式
++
为:SiO32-+2H=H2SiO3↓,故答案为:SiO32-+2H=H2SiO3↓。
【点睛】
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本题的突破口为:“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非金属氧化物”。
10.完成下列各题。
(1)制备陶瓷是以粘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若以氧化物形式表示粘土的组成,应写为 。
(2)如果胃酸过多,可服用 (填写化学式)缓解症状,但如果患有胃溃疡,则不能服用,以防止胃穿孔。
(3)雕花玻璃是用氢氟酸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这一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工业上是用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生产ClO2的,反应过程中同时会生成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SiO2·2H2O;(2)NaHCO3; 【答案】(1)Al2O3·(3)SiO2+4HF=SiF4↑+2H2O;
(4)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解析】
试题分析:(1)复杂硅酸盐书写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在前,非金属氧化物在后,因此粘2SiO2·2H2O;(2)治疗胃酸过多,常有Al(OH)3和NaHCO3,如果患有胃土的氧化物:Al2O3·
溃疡,不能服用NaHCO3,因此产生的CO2是酸性氧化物,加速胃溃疡,因此应服用氢氧化铝;(3)发生反应是SiO2+4HF=SiF4↑+2H2O;(4)NaClO3作氧化剂,Cl转化成ClO2,HCl作还原剂,Cl→Cl2,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法进行配平,因此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考点:考查复杂硅酸盐写成氧化物、物质用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1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日本吉野彰等三人,以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研发的卓越贡献。工业中利用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FeO、CaO、MgO等)制备钴酸锂(LiCoO2)的流程如图:
已知:Ksp[Mg(OH)2]=10-11,Ksp[Al(OH)3]=10-33,Ksp[Fe(OH)3]=10-38 回答下列问题:
(1)为鉴定某矿石中是否含有锂元素,可以采用焰色反应来进行鉴定,当观察到火焰呈__,可以认为该矿石中存在锂元素。 a.紫红色 b.紫色 c.黄色
(2)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为LiAlSi2O6,其氧化物的形式为__。 (3)为提高“酸化焙烧”效率,常采取的措施是__。
(4)向“浸出液”中加入CaCO3,其目的是除去“酸化焙烧”中过量的硫酸,控制pH使Fe3+、A13+完全沉淀,则pH至少为__。(已知:完全沉淀后离子浓度低于1×l05)mol/L) (5)“滤渣Ⅱ”的主要化学成分为___。
(6)“沉锂”过程中加入的沉淀剂为饱和的__溶液(填化学式);该过程所获得的“母液”中仍含有大量的Li+,可将其加入到“__”步骤中。
(7)Li2CO3与Co3O4在敞口容器中高温下焙烧生成钴酸锂的化学方程式为__。 Al2O3·4SiO2 将矿石粉碎(搅拌、升高温度) 4.7 Mg(OH)2,CaCO3 【答案】a Li2O·
Na2CO3 净化 6Li2CO3+4Co3O4+O2=12Li2CoO2+6CO2 【解析】 【分析】
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FeO、CaO、MgO等)为原料来制取钴酸锂(LiCoO2),加入过量浓硫酸溶解锂辉矿,加入碳酸钙除去过量的硫酸,并使铁离子、铝离子沉淀完全,然后加入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沉淀镁离子和钙离子,过滤得到溶液中主要是锂离子的溶液,滤液蒸发浓缩得20%Li2S,加入碳酸钠沉淀锂离子生成碳酸锂,洗涤后与Co3O4高温下焙烧生成钴酸锂,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
(1)焰色反应常用来检测金属元素,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利用排除法可以选出锂元素的焰色为紫红色,故答案为a;
(2)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为LiAlSi2O6,在原子简单整数比不变的基础上,其氧化物的形式为Li2O•Al2O3•4SiO2;
(3)“酸化焙烧”时使用的是浓硫酸,为提高“酸化焙烧”效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将矿石细
磨、搅拌、升高温度等;
(4)根据柱状图分析可知,Al(OH)3的Ksp大于Fe(OH)3的Ksp,那么使Al3+完全沉淀pH大于
33110Fe的Al(OH)3的Ksp=c(Al)×c(OH)=1×10,c(OH)=3mol/L=1×10-3=35cAl1103+
3+
3
--33
-9.3
Kwmol/L,则c(H+)=1×10-4.7mol/L,pH=4.7,即pH至少为4.7;
(5)由分析知,“滤渣Ⅱ”的主要化学成分为Mg(OH)2和CaCO3;
(6)根据“沉锂”后形成Li2CO3固体,以及大量生产的价格间题,该过程中加入的沉淀剂为饱和Na2CO3溶液;该过程得的“母液“中仍含有大量的Li+,需要从中2提取,应回到“净化“步隳中循环利用;
(7)Li2CO3与Co3O4在敝口容器中反应生成LiCoO2时C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推断空气中O2参与反应氧化Co元素,化字方程式为6Li2CO3+4Co3O4+O2 【点睛】
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的方法如下:a.氧化物的书写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发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不同氧化物间以“•”隔开;b.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且满足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各元素原子个数比符合原来的组成;c.当计量数配置出现分数时应化为整数。
12LiCoO2+6CO2。
12.以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还有少量的Fe2O3)为原料制取Al2O3的流程如下: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
(2)用H2SO4“酸浸”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任写一个)。 (3)简述如何检验酸浸后溶液中是否有Fe3+__。 (4)“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沉淀A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答案】过滤 Fe2O3+6H+=2Fe3++3H2O(或Al2O3+6H+=Al3++3H2O任写一个) 取适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若变红则有Fe3+ 2Al(OH)3SiO2+4HF=SiF4↑+2H2O 【解析】 【分析】
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 还有少量的Fe2O3)和稀硫酸混合,发生反应
Al2O3+3H2SO4═Al2(SO4)3+3H2O,Fe2O3+3H2SO4═Fe 2(SO4)3+3H2O,SiO2和稀硫酸不反应,过滤溶液得滤渣Ⅰ为SiO2; 根据Fe3+遇KSCN溶液变红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Fe3+;Al(OH)3加热分解为Al2O3和水;SiO2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水。
Al2O3+3H2O
【详解】
(1)操作Ⅰ实现了固体SiO2和溶液的分离,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
(2)用H2SO4“酸浸”时Al2O3、Fe2O3与硫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2O3+6H
=Al3++3H2O、Fe2O3+6H+=2Fe3++3H2O。
(3)Fe3+遇KSCN溶液变红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Fe3+的方法是:取适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若变红则有Fe3+。
(4)“煅烧”时Al(OH)3分解为Al2O3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Al(OH)3(5)沉淀A是SiO2,SiO2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流程,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会从整体上分析每一步发生的反应及基本操作,注意离子检验操作方法的准确表达。
Al2O3+3H2O。
13.晶体硅是信息科学和能源科学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可用于制芯片和太阳能电池等。以下是工业上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各元素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填反应代号)。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化合物W的用途很广,通常可用作建筑工业和造纸工业的黏合剂,可作肥皂的填充剂,是天然水的软化剂。将石英砂和纯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1 373~1 623 K反应,生成化合物W,其化学方程式是___。
(4)A、B、C三种气体在“节能减排”中作为减排目标的一种气体是___(填化学式);分别通入W溶液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5)工业上合成氨的原料H2的制法是先把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再提纯水煤气得到纯净的H2,提纯水煤气得到纯净的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①②③ SiHCl3+H2CO2 CO2和HCl CO+H2O【解析】 【详解】
(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根据题干中制取硅的流程图知①②③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①②③;
(2)反应③是SiHCl3被氢气还原得到硅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Si+3HCl,故答案为:SiHCl3+H2
1357K1357KSi+3HCl SiO2+Na2CO3Na2SiO3+CO2↑
CO2+H2、CO2+Ca(OH)2═CaCO3↓+H2O
Si+3HCl;
(3)二氧化硅与碳酸钠高温反应生成硅酸钠,反应方程式为SiO2+Na2CO3SiO2+Na2CO3
1373:1623K1373:1623KNa2SiO3+CO2↑,故答案为:Na2SiO3+CO2↑;
(4)A、B、C分别为CO、CO2、HCl,作为减排目标的一种气体是CO2,化合物W为硅酸钠,能与W反应生成沉淀的是CO2和HCl,故答案为:CO2;CO2和HCl; (5)碳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H2O(g)
高温CO+H2,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和氢气:CO+H2O(g)
1073K催化剂CO2+H2,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CO+H2O(g)CO2+Ca(OH)2═CaCO3↓+H2O。
1073K催化剂CO2+H2、
14.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
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
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单质硅化学性质稳定,但可以被强碱溶液腐蚀 B.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C.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3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取少量硅酸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盐酸,振荡.写出
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______ .
4在人体器官受到损伤时,需要使用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来植入体内,这种材料是
______ (填字母).
A.高温结构陶瓷 B.生物陶瓷 C.导电陶瓷.
SiHCl3H21375KSi3HCl SiHCl33H2OH2SiO3H23HCl 【答案】 AD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Na2SiO32HCl2NaClH2SiO3 B 【解析】 【分析】
1①纯SiHCl3与氢气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
②依据原子个数守恒结合化合价变化写出方程式;
2A.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氢气;
B.硅与盐酸不反应;
C.玻璃为混合物,不存在固定的熔点; D.二氧化硅为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3盐酸的酸性强于硅酸,盐酸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氯化钠;
4用于人体器官的陶瓷,应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据此分析。
【详解】
1①纯SiHCl3与氢气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方程式为:
SiHCl3H21375KSi3HCl;
②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SiHCl33H2OH2SiO3H23HCl; 故答案为:SiHCl33H2OH2SiO3H23HCl;
2A.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氢气,可以被强碱溶液腐蚀,故A正确;
B.硅与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
C.玻璃为混合物,不存在固定的熔点,故C错误; D.二氧化硅为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故D正确; 故选:AD;
3盐酸的酸性强于硅酸,盐酸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生成
白色絮状沉淀,Na2SiO32HCl2NaClH2SiO3; 故答案为:生成白色絮状沉淀,Na2SiO32HCl2NaClH2SiO3;
4用于人体器官的陶瓷,应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熟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15.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Si+3HCl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SiHCl3+H2;
③SiH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
(2)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3(沸点31.8℃)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提纯SiHCl3采用的方法为__。
(3)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图(热源及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__,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___;
④为鉴定产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是___(填字母)。
a.碘水 b.氯水 c.NaOH溶液 d.KSCN溶液 e.Na2SO3溶液 【答案】SiO2+2C
高温Si+2CO↑ 分馏(或蒸馏) 浓硫酸 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汽化 石
1000℃~1100℃英管的内壁附有灰黑色晶体 在该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管会软化 SiHCl3+H2+3HCl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bd 【解析】 【分析】
(1)高温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
Si
(2)利用沸点的不同提纯SiHCl3,可用蒸馏的方法;
(3)①生成的氢气含有水蒸气,用浓H2SO4干燥;加热促使SiHCl3气化;
②SiHCl3和氢气反应有硅单质生成,根据硅的颜色判断D装置中的现象;SiHCl3和H2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
③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易产生爆炸,SiHCl3在空气中易自燃,所以先通一段时间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④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加盐酸溶解,再滴加氯水和KSCN(aq),若溶液呈红色说明含Fe,若不呈红色说明不含Fe。 【详解】
(1)高温下,碳做还原剂时,生成CO,制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2)利用沸点的不同提纯SiHCl3,可用分馏(或蒸馏)的方法;
高温Si+2CO↑;
(3)①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水蒸气,而SiHCl3能与水剧烈反应,所以实验中应使用干燥的氢气,一般选用浓H2SO4干燥氢气;加热的目的是使SiHCl3汽化,进入装置D中;
②高温下,SiHCl3和氢气反应生成硅单质,硅单质是灰黑色固体,所以D装置中的现象是:石英管的内壁附有灰黑色晶体,SiHCl3与过量的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
1000℃~1100℃Si+3HCl;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温度
太高,普通玻璃管易熔化;
③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当氢气的量达到一定时易产生爆炸,SiHCl3在空气中易自燃,所以实验的关键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温度,以及先通一段时间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④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有还原性,亚铁离子能被氯水氧化生成铁离子,铁离子遇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所以可以用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检验铁的存在,故选b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