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访谈录 我的红卫兵生涯 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 无边的旗海红似火, 战斗的歌声响入云。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领导我们闹革命。 啊哈嗬…… 啊哈嗬…… 敬爱的毛主席, 不落的红太阳, 草原上人民热爱您, 海枯石烂不变心。 红彤彤太阳从东方升起, 金色的太阳铺满大地。 为什么太阳这样暖, 为什么热泪盈眶流不息, 毛主席来到我们身边, 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啊哈嗬…… 啊哈嗬…… 敬爱的毛主席, 不落的红太阳。 草原上人民歌唱您, 永远热爱毛主席。 ◇康州客 啊哈嗬…… 啊哈嗬…… 敬爱的毛主席, 不落的红太阳。 草原上人民歌唱您, 岁 岁毛i薜 这是一首流行于“文革”前期 的歌曲《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 主席》。 “文革”初期,激情澎湃的青年 学生浩浩荡荡从天南海北来到北 京,来到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主 席的检阅,而他们当时的身份就是 红卫兵。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 这个特定时期的产物。最早的红卫 兵产生于“文革”初期,1966年5 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 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此后迅速遍及 全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 左思潮支配下产生的以青少年为主 体的一种群众性组织。1966年10 月,红卫兵作为一个新起的政治势 力已完全登上历史舞台。该组织已 经历了三次发展,即反工作组运动 时期的发展,“八一八”毛泽东接见 073 潺 盈文炙_ JIANGHUAIWENSHI 档商品禁止出售。红卫 兵还对被他们视为奇装 异服的行人采取粗暴行 动,如剃时髦发型、剪 小裤脚管、剁尖头皮鞋 等。甚至违反党的宗教 政策、文物保护法规, 砸教堂、捣庙宇、挖坟 墓、焚烧文化典籍、毁 坏文物古迹(有数据统 计,“文革”时期破坏的 文物远超抗日战争时期 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跳“忠字舞” 和国共内战时期)。1980 后的大发展以及批判血统论后的大 年代以后,红卫兵的名声不是很 好,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整个 发展。从人数上讲,到1966年1O 月,估计投入运动的红卫兵已达 1000万人以上。这个组织由于受到 过程中,红卫兵却是一个令人景仰 的组织。 最高领袖毛主席的支持,一时炙手 可热,以至于后来发展到几乎每个 地方的每所学校都成立了红卫兵组 织。后来这个组织留给人们的印象 是从事打、砸、抢,胡作非为。当 初,北京师大附中校长卞仲耘就是 为了发动所有的青年学生都参 我想加入红卫兵 加“文化大革命”,交流各地开展 被那些红卫兵打死的,全国很多地 方的文物古迹也被红卫兵们破坏, 甚至毁灭。红卫兵运动第一个高潮 是“破四旧”,即所谓的破旧思想、 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破四 旧”从改路名、店名、校名、厂 名、影剧院名、公园名开始,一切 被认为与封、资、修等“四旧”沾 边的百年名店、老店招牌被砸,高 “文化大革命”的经验,中共中央和 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革命师 生来北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要 求各地组织大中学校学生或学生代 表、教职工免费来北京,参观“文 化大革命”,使红卫兵和学校师生的 大串连走向高潮。有一段时间,他 们乘火车,坐轮船,串联闹革命, 甚至有很多人以串联为幌子,行四 处游山玩水之实。后来因为这种串 联的方式让国家所付出的成本太 高,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尤其是 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 活,最后不得不改用其他方式串 联。上级号召大家要发扬红军不怕 苦,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徒步进 行革命串联活动。于是,我记得那 时候在我们老家的长江干堤上,每 天都有红卫兵串联的队伍走过,他 们打着红旗,手捧《毛主席语录》, 后背上背着背包,肩上斜背着一个 黄色的小包,背带上还挂着一个搪 瓷杯。每次看到他们,只感觉他们 个个都非常疲惫,像战场上溃败的 逃兵似的,步履蹒跚,一支人马稀 稀落落,不成队形。但是即令如 此,他们还要拿出油印的革命传 单,分发给我们这些看稀奇、看热 闹的大人和小孩们。好在沿途都设 立了接待站,供给他们食物和饮用 水,还提供地方给他们住宿,他们 才能够顺利地进行“艰苦卓绝”的 串联活动。 当时我还小,虽躬逢其盛,但 是还没有能力跟他们一样四方串 联,特别是不能够N:tL京去接受伟 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那个时候, 我们的愿望就是加入红卫兵,然后 去经风雨、见世面。到北京去见毛 主席、接受毛主席的检阅这个目标 太远大了,大概不能够实现吧,但 访谈录 是到县城去见见我们县的县革委 会、军管会的头头们的目标倒是可 以实现的,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情,而且这个愿望不久居然还实现 了。 军事化训练 1970年初,刚刚进入初中的时 候,我终于成为一名让人羡慕的红 卫兵。那个时候学校的党团组织已 经瘫痪,代之而起的是红卫兵组 织,优秀少年组织不叫少先队,叫 红小兵组织;优秀青年组织不叫共 青团,叫红卫兵组织。当时我们班 有4O多位同学,但是第一批加入红 卫兵的只有4位同学,我就是由老 师在这40多位同学中推举出来的, 因此感到非常光荣,非常自豪1 1969年底,中国和苏联在黑龙 江的珍宝岛上发生了一次军事冲 突,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中国的上 空,毛泽东发出了要随时准备打仗 的指示。我们加入红卫兵之后,要 做的事情当然是军事化训练,训练 的目的是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 积极备战,在全国形成全民皆兵的 形势。军事化训练,首先得有一支 枪,但是非常可惜,我们没有真的 枪支,训练的时候我们手中的所谓 枪支是一根木棒。一根圆圆的木 棒,上面涂着油漆,白色的底子, 075 I;工;压文史 _ JIANGHUAIWENSHI 确令人振奋不已!最难做 好的动作就是蹲着作射击 状,也是要右手握着棍棒 的后端,左手托着棍棒的 中前端,然后眯着左眼, 睁开右眼,瞄准前方某个 目标。训练的时问长了, 腿没劲,手也酸,要坚持下 去,还得有一定的毅力。 当初我们红卫兵训练 实际上是为了对所有中学 红卫兵在北京开展串联活动 生进行军事化训练的前奏,我们的 红卫兵训练完全是为全校的军事化 训练或积累经验,或培养骨干。同 时,随着红卫兵组织的扩大,加入 红卫兵的同学越来越多,参加后期 训练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而到了 1971年1月放寒假的时候,所有的 然后上面饰以红色的条状花纹。带 领我们训练的老师是一位刚刚退伍 的军人,年龄大概二十七八岁,白 白的脸庞,高高的颧骨,一脸严 肃,显示出军人的刚毅和坚定,特 别是训练的过程中口令简洁高亢, 激越响亮。训练的项目无非是齐步 走、向前看、向左看、向右看、向 左转、向右转之类。其中最具声势 同学都要留下来进行军事化训练, 按照上级指示,旧历年的年前和年 后各训练10天。这个期间的训练不 的动作训练是刺杀,每人手持木 棍,右手持木棍后端,左手持木棍 仅仅是站队、刺杀和射击了,领导 跟我们交代,我们要像真正的军训 一中前端,身体呈前倾状,先两脚并 排立着,指挥我们训练的老师用高 亢的声音提醒我们说:“前边就是美 帝,就是苏修,就是阶级敌人。”然 后大声喊道:“杀!”于是每人左脚 样要求自己。旧历的年前一个半 夜时间,忽然“嘀嘀嗒嗒”的军号 声吹响了,我们不得不从暖和的被 窝中钻出来,然后摸着黑穿好衣服 和鞋子,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集 跨出半步,重重地踏在地上,发出 啪的一声震响,然后把木棍向前方 伸出,同时一齐高声喊道:“杀! 杀!杀!”那种气势,震天动地,的 合好。大家就像军人一样,敛神屏 气,动作麻利迅速,不一会就站成 队列,然后排成方阵。领导简单地 讲话,表扬我们同学们紧急集合动 076 作迅速,完全符合要求,特别提到 红卫兵组织在其中起到了先锋模范 带头作用。等到集合完毕,重新回 到地铺上准备睡觉的时候,在幽暗 的煤油灯下,我们有不少同学发现 在慌忙中穿错了衣服和鞋子,不禁 哈哈大笑起来。旧历年后我们还进 行了一次拉练,也是半夜时分,军 号吹响,大家纷纷从被窝中钻出 来,将自己的被子捆成方形背包, 然后将背包背在肩上,开始拉练行 军。晚上,乡村的土路上,坑坑洼 洼,高高低低,大家走路的时候还 背负背包,真是非常辛苦的。大家 在行进的过程中不言不语的,如古 代军人衔枚疾走一般,队伍里只听 到脚步声。大概行军10公里左右返 回,回到学校的时候,东方已经曙 光初露,旭日跃出地平线,大家非 常高兴,也就淡忘了行军的痛苦。 在行进的过程中,我们红卫兵组织 中的同学们主动搀扶那些身体素质 差,走路蹒跚的同学;如果有人掉 队,也是我们这些人主动落在后 边,陪同和督促他们前进。 第一次大开眼界 在光荣地加入红卫兵之后,和 一般的同学相比,我们也有一些特 权,那就是能够到外边去开会,增 长一些见识。我记得1971年的春寒 0访谈录 料峭的季节,我们县城举行公判大 会,我就是因为拥有红卫兵身份的 缘故,荣幸地参加了那次大会。还 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就起床 了,简单洗漱之后,徒步走了一个 多小时到达了设在县城广场的会 场。远远看去,主席台上的会标非 常醒目:某某某公判大会。我们走 进会场的时候,会场上已经人山人 海,会场的主席台上,当时的县革 委会和军管会主任王汉章(以后曾 担任过湖北省副省长和省人大常委 会副主任)穿着一件黄色军大衣, 在麦克风前大声地吆喝着,他在指 挥着会场上人员的走向。他是我有 生以来见到的最大的官员,当时心 情不禁有些激动,我可从来没有亲 眼见到这样的大人物啊!不一会儿, 公判大会开始了。大会宣布十几名 “罪犯”的名单,然后他们一个个被军 人押解到主席台前的站台上示众, 他们的胸前都挂着一个招牌,上面 用毛笔书写着他的罪名和姓名,如 反革命罪张某某。工作人员宣布县 军管会的判决书,判决书列举了这 些罪犯的罪行和判决的结果。 这群犯人中有一名是要执行死 刑的,他和其他犯人待遇不同的 是,他的被反绑着的两臂分别为两 名军人架着。当宣布他死刑的时 候,工作人员便将一块长长的“斩 标”(有人称之为“亡命牌”)从他 江派文史 JIANGHUAIWENSHI 的后背的衣领插进去。我还清楚地 记得,这个即将被处决的罪犯的名 字叫向世才,被捕前是某供销社的 采购人员,当时他利用职务之便, 携带“巨款”妄想越境潜逃,最后 在中苏边境上被抓获。听说要对罪 犯执行死刑,顿时人群骚动,个个 引颈朝前。我当时年纪很小,个头 不大,踮起脚,伸长脖子,但总是 看不到前边。不一会儿,只听到一 声清脆的枪声,人群中更加骚动不 安了。不久,大会宣告结束。很长 时间人群都没有散去,都涌到死刑 犯的尸首旁边看热闹。 直到一两个小时过去了,人群 才逐渐散开。 革命大批判的新高潮 林彪出逃事件是“文革”的一 个转折点,人们已经从林彪事件中 看到了“文化大革命”的荒诞,开 始怀疑和反思“文革”,尽管这种怀疑 和反思还处于自发阶段,但是大家的 政治热情锐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1972年,我已经升人高中,成 为“文革”时期的第二届高中生。 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都意识到 应该重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于是 老师们开始专注教学,学生们开始 专注学习。当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情 况,每当下午自习课的时候,很多 078 老师都急急忙忙地跑到教室里来讲 课,当先进人教室的老师刚刚开始 讲课的时候,落在后边的老师也进 来,然后识趣地走了,彼此之间用 微笑表示相互理解和尊重。在这样 的环境下,红卫兵组织自然受到了 冷落,很长一段时间,学校里居然 没有人说起这个组织来,更不用说 还有什么活动了。 想不到的是到了1973年的下半 年,很长时间没有展开活动的红卫 兵又重新忙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智育回潮”又遭到批判。1973年7 月10日下午,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 公社中学的初中二年级学生张玉勤 在英语考试时交了白卷,并在试卷 背面写了“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 文,不学ABC,也当接班人,接好 革命班,埋葬帝修反”这几句顺口 溜。张玉勤写后自觉无趣,便把卷 子揉成一团,没有交给老师,后由 其他同学将纸卷展平交给老师。为 此,张玉勤受到班主任杨天成和校 长罗长奇的批评,心理承受不住, 投水自杀。 1973年9月,南阳地区革委会文 教局和唐河县革委会文教局组成联 合调查组,作出“唐河县马振扶公 社中学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所造 成严重恶果的调查报告”,要求地委 将该调查报告批转全区各级学校。 后来这个调查报告被刊登在《人民 日报》内参上。 1974年1月,江青从《人民日 报》内参上看到这个材料后声称 “我要控诉”,王洪文也讲“对马振 扶公社中学的负责人要判重刑”。 1974年1月19日,江青派迟群、谢 静宜调查此事。1974年1月31日, 中共中央下发了“现场调查报告” 的文件,把这件事称为“修正主义 教育路线进行复辟”的典型,文件 要求“河南省委认真复核,严肃处 理这一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进行复辟 的严重恶果,并迅速将处理情况上 报,各地区也应注意,检查有无类 似情况”。 河南省委接到中央文件后,派 30名干部在马振扶公社中学举办大 型学习班,追认张玉勤为“革命小 将”、“优秀共青团员”,并给她立了 碑,碑文是“胸怀朝阳战恶浪,敢 把青春献给党”。上级还拨款给张玉 勤家盖了3间瓦房,房子里摆满了 全国各地赠送的镜框。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我们的学 习当然不能够再搞了,生活又回到 “革命”的轨道上来。有很长一段时 间,我们基本上不上课,主要工作 就是写大字报,批判资产阶级教育 路线和“智育第一”。批判的对象除 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智 育第一”的思想之外,还要批判一 些重视智育,专心搞教学的老师。 黪访谈录 一时间,学校的墙壁上、教室里,到处 都是大字报,可以说,这个阶段又掀 起了一次革命大批判的新高潮。 不过我们当时还是挺感激老师 的,他们顶住了压力,全心全意教 书,实在很不容易。因此我们有的 同学名义上是批判老师,实际上是 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爱。譬如,有 的大字报批评老师只顾工作,没有 好好休息。这当然是一种另类的大 字报,但在当时林林总总的大字报 中,这种大字报并不是孤立的存 在。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完全是吃 狼奶长大的,其实不一定完全符合 客观事实,从骨子里,我们这些社 会下层人士还是有是非之心、恻隐 之心的,这也许应了孔子的一句 话:“礼失而求诸野”。 我为组织所拒绝 “文革”时期,“组织”这个词 是有特定含义的,对于成年人来 说,所谓加人组织,就是加人中共 党组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对于 青年人来说,所谓组织就是红卫兵 组织,加入组织就是加入红卫兵。 红卫兵重新活动还有一个标 志,就是要对红卫兵成员进行重新 登记。作为初一就加入了红卫兵组 织的我,自然属于老资格的红卫兵 了,所以对这件事情我不是很在 079 江;压文史 JIANGHUAIWENSHI 乎。重新登记,还要写加入红卫兵 组织的申请书,我当时就随便写了 一份交上去,属于交差性质的吧。 最后名单下来,居然没有了我的名 字,我真的气坏了。班长和我私交 很好,他到主管红卫兵工作的熊老 师那里去问了情况,最后得到的信 息是,当时他们研究名单的时候, 看到我的申请书过于简单,简单到 连加人红卫兵这个组织的认识都没 有写,所以就拒绝了我的申请。 其实对红卫兵组织的认识我还 是有的,我知道,红卫兵组织是优 秀青年组织,我们当初加入红卫 兵,就是为了捍卫毛主席、捍卫毛 泽东思想、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 革命路线。但是经过林彪事件以 后,我们似乎对“文革”有了新的 思考和认识,尽管还是一种不自觉 的思考和模糊的认识。我当时没有 把加入红卫兵当做一件什么神圣的 事情,所以在写申请书的时候也就 马马虎虎,没有特别在意如何写, 如何去讨好有权有势的人。 没有重新加入红卫兵组织这还 是一件小事情,紧接着的事情就越 来越不是我能够想象的了。1973年 年底,共青团组织恢复活动,要吸 收一批优秀青年加入这个组织。但 是学校规定,加入这个组织的同学 必须首先是红卫兵,这下就将我彻 底排除在团组织之外了。我心想, 080 我当初加入红卫兵的时候还是一个 懵懂少年,少年得志,神情何等昂 扬!而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人高马 大的青年了,居然还要首先解决加 入红卫兵的问题才能谈加入共青团 的事情,这又是何等令人沮丧、难 堪的事情!于是我就干脆放弃了这 个方面的追求,自甘沉沦。一直到 高中毕业,我都没有加人共青团这 个光荣的组织,完全成为当时的 “后进青年”。 1975年,在共青团十大筹备组 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王洪文提出, 在中学把共青团和红卫兵两个组织 合并,定名为“红卫兵”。然而当中 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 大会于1978年l0月16日召开时, “文革”已经结束,共青团和红卫兵 的合并没有实现。1979年10月,红 卫兵组织被中共中央宣布正式解散。 我们的红卫兵时代应该是红卫 兵运动的末期,或者说是红卫兵运 动这个大浪潮过后泛起的一阵涟 漪,这阵涟漪过后,就消逝得无影 无踪了。尽管如此,我还得将这些 事情记录在案,让后代能够知道, 在远离“文革”中心的穷乡僻壤, 也曾经有过如此的红卫兵,有过如 此的“革命”。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教育系统退 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