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虽然宗旨和目标是明确的,但具体的路径还需要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四大新挑战 张晓山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正经历阵痛期。在市场导向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形成过程中,玉米价补分离,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调低,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谷物种植者的收入。市场导向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形成前,从事谷物专业化生产的农户要承受改革阵痛,粮食生产经营者增收会遇到一些困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重而道远。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较多,靠天吃饭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例如,中低产农田仍占耕地总面积的2/3。农业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退化明显。用水方式仍比较粗放,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一部分主要农产品尚达不到既优质又高产的目标,一些品种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受到制约。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没有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户约1.6亿户,约占全部农户的70%。他们多是返乡的第一代和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最佳劳动年龄过后难以为城市所接纳,只得返乡务农。他们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传统经营主体,很难再离开农业和农村。这种情况对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形成了制约。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问题亟须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涉及生产端和消费端。在生产端,分散经营的小农户面对大市场如何打通销售渠道、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化,经济实力弱小的小农户如何规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等,都是关系成千上万小农户生计与收入的重大问题。在消费端,随着消费者和厂家对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越来越重视,在面对小农户时如何监督农产品种植流程和实现产品回溯、保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来源:《人民日报》)审慎思考。这首先是因为农村土地制度问题错综复杂,并非单靠“放”就能产生效果,在“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有所管控。其次是因为这个问题还涉及土地制度的统一性,以及耕地安全、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等综合问题,所以必须从宏观视角看待,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一方面规避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可能带来的风险,实现成本收益对比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避免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对部分人的偏袒,维护全国范围内的制度公平性。由于我国产权及产权登记制度还不完善,所以首先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对宅基地进行统一清晰的确权,给“三权”中的“资格权”以明确的法律基础,确定其主体归属。在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时,必须确保农民的“自愿退出”。同时,宅基地的使用权显然不等同于其上房屋的使用权,如何确定这两种使用权的边界,宅基地使用权的让渡需要遵循什么样的程序,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寻找答案。同时宅基地的所有者往往是家庭而非个人,所以在让渡使用权时应是家庭多数人同意还是一致同意,如何解决推行过程中发生的分歧,由此产生的收益应当如何分配,农村集体组织和家庭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细节问题都应该进一步明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大棚房”整治的三个建议 赵强社
一要严肃追责。“一拆了之”,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的财产都受到了重大损失,要有人负责。特别是对一些地方只对上负责、对自己负责而导致的“一刀切”“扩大化”的行为,要“秋后算账”,不能不了了之,要为群众负责,为群众的损失负责。要根据整治整改情况,集中通报、公开处理一批典型案例。对“一刀切”问责,才能使“一刀切”前三思而后行。二要吸取教训。政府要指导。“大棚房”问题,暴露了过去在“三农”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不指导、不作为、不表态,政策缺位、指导缺位的问题,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循序渐进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更好地发挥其财产功能,是一项关系土地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使休闲农业经营者心中无底、盲目尝试,如履薄冰。政策要衔接。改革开放以来,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综合协调、政策统筹等职能弱化,不适应农村改革复杂性46农村经营管理 总第 196 期 201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