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来源:世旅网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减轻和预防外伤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对31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判定病人精神紊乱症状,观察病人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痊愈27例,好转4例。结论 对外伤性病人的精神障碍采取防治结合,对症护理,改善环境,益智活动,情感支持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标签: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护理

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颅脑损伤所引发的精神活动失调及缺陷。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临床十分常见,据初步统计,颅脑外伤后各种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约占存活者的1/4,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妨碍病房安全、扰乱他人的安全,甚至可产生自伤、伤人、破坏和自杀等意外事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能早期发现,得到积极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可以缩短病程,预防精神残疾。近年来我科收治31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临湘市人民医院从2012年5月—2014年2月,共收顱脑外伤病人102余例,致精神障碍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18~53岁,平均33岁。

1.2临床症状 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一般发生在神志清醒后的恢复期,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客观体征,31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阳性特征:轻者出现烦躁,没耐心、责任心下降;重者出现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或冲动人格障碍。如性格暴躁、冲动、无责任心、怪罪他人、残忍(包括辱骂和毒打他人),抽搐等类似癫痫样发作等临床现象,且所表现出的精神症状与颅脑损伤程度并无正相关,其原因:一部分学者认为个人以个性特征及心理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另一部分认为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产生如:头昏、头痛、恶心、烦躁、近记忆力减退也是不可分割的原因,是有器质性基础的,认为是脑外伤导致微小的脑组织挫伤、破坏了脑组织的微结构,影响了脑脊液的循环和代谢,甚至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导致上述症状的产生。

1.3治疗在治疗方面尚无特效药物,病情危重,神志不清时,有手术指征及时手术治疗,然后给予降颅压、利尿、止血、供能、护脑、增加脑组织功能的恢复,包括药物治疗增加脑组织的功能,脑功能治疗仪的使用,利用电波治疗增加脑组织功能,高压氧治疗等营养植物神经功能,抗精神药物的使用等。

2护理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者症状多样且严重,持续时间长,预后差,如治疗和

护理不当就可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有报道:额颞叶的损伤,特别是额叶的损伤产生精神障碍机率高,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损伤,因此,对额颞叶脑损伤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警惕精神障碍的发生,早诊早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2.1饮食护理

为病人提供含营养成分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允许病人选择个人喜好的食物,并有专人负责照顾,谨防噎食;避免统一时间吞咽固体和液体食物,因为统一时间把固体和液体食物放入口中,病人会倾向于把食物吞下而不加以咀嚼,可能因此导致窒息;对于不知进食或不知饥饱,不断索取食物的痴呆病人,护理人员不可对其过分指责或对其要求置之不理,应对症护理,如给与良好的进食环境,安排病人定时与他人一起进餐,以增加食欲,保证其入量;对不停想吃东西的病人可安置单独用餐,亦可在正餐时不要给予太多的食物,将部分食物留待病人要求时再给予,避免暴饮暴食,并为病人提供规律的生活和适当的活动来转移其注意力。

2.2安全护理

大部分病人存在着自伤、自杀、伤人的危险。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上制订了相应的措施。评估病人有无自杀观念、出现自杀念头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可能受伤的危险。对危险物品进行严格检查,不得带入病房或存留在病人身边,各种药品、器械严格保管。有幻觉妄想的病人要有防范突发性冲动的意识,接触时应防止激惹病人,并注意与其他冲动病人分开,专人看护,指导照顾者做好病人的安全护理。对于躁狂病人给予四肢约束带固定,床边加护栏。

2.3药物治疗的护理

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此类药物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是吩噻嗪类药物常见的副反应,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嘱患者用药后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此外,抗精神病药物还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粒细胞减少、过敏反应等。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精神药物的基本知识及其副作用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认真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2.4改善睡眠障碍 影响睡眠的因素主要有记录生命体征活动、静脉切开术、噪音、检查、诊断、护理干预、光线、给药等。由于患者大多伴有头昏、头痛、失眠、光敏感、易激惹等,故应选择安静、清洁、光线及温、湿度适宜的病室,各项护理及治疗集中操作;有条件可选单人病室;不要饮用浓茶、咖啡 等刺激性饮品;白天减少睡眠时间,夜间可选择稍晚入睡时间;嘱患者 睡前适当活动如散步,放松如听轻音乐、缓慢深呼吸,用热水泡脚或喝 热牛奶等方法促进患者入睡,必要时可辅助服用安定或由家属陪伴。

2.5健康教育

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对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家属对患者要加倍关心、爱护,尽量避免激惹患者的言行,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不歧视,并给予充分理解,使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在此基础上,对精神症状减轻或消失后进入恢复期的患者,可在家属的配合下对患者进行行为矫正训练,并应用认知疗法帮助其分析病情,启发患者进一步认识病态思维,促进自知力恢复,从而清除他们的错误信念,使他们变得通情达理,有效地预防精神残疾。

3讨论

随着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发病率亦随之攀升,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大多数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脑外伤伤情较重,且以顶枕部、颞部着力的暴力所致对冲伤多见,额叶损害尤其常见,精神症状的出现程度、特征与颅脑损伤的程度亦有一定相关性,昏迷时问越长,越容易出现谵妄、精神错乱等症状,此类颅脑外伤患者伤后应警惕并发精神障碍的可能。对此类患者应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善于分析不同患者精神障碍的不同类型,加强个性化护理。与患者进行交流时,首先要通过语言、表情、姿势得剑患者的信任,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其在良好的心态下配合护理,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中,要认真向患者解释,解除其恐惧、焦虑等心理,给予患者人格上的尊重,对患者呼唤姓名或职务称谓,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与到治疗和护理中,以提高精神障碍的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鸶。

参考文献:

[1]正泽,劳占宽.轻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理论与与实践,2002,22(3):3324-3325.

[2]邓元央,黄海能.外伤性精神障碍诊治40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1):712-713.

[3]董凯,徐建波.颅脑外伤伴发早期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2):225-226.

[4]李新选,周东升.外伤性精神障碍54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6):857-858.

[5]高北陵,陆亚文,胡赤怡,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华精神杂志,2001,34(6):215-2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