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王利婕何颂华 印刷是一种信息传播技术,服务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各行各业,直到百姓 生活的各个角落。目前,发达国家人均年用纸和纸板量超过320kg,而我国2004年人均用纸仅为41kg,是发达国 家的I/8,可见中国印刷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印刷服务于经济的同时,必然随着 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中国正在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迈进,印刷业将凸现朝阳产业和都市产业的态势。 近年来 中国印刷-F业以年增长率高于10%的速度 印刷厂商努力的方向。 快速发展。2005年年产值达31O0亿元人民币(中国内地) 当今印刷技术的发展特点主要集中在: 现有印刷厂约9万余家.从业人员约340万,主要集中在 ①CTP 数码印刷、网络印刷将快速发展 沿海地区 并已形成三个印刷T业基地 即 珠三角”—— ②胶印仍占主要地位 广东. 地区 以深圳为核心 长三角 与华 ③喷墨印刷会有较快的发展 东沿海——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以上海为中, ④柔性版印刷 凹版印刷比例持续增大 “环渤海 ——山东、河北 辽宁 北京、天津三省两市 以北京为中心 这些是中国印刷工业的基础 中国印刷工 业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向多媒体发展,印刷已成为现代信 息传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可变和个性化 按需 实时 便于远程获取等因素将成为未来印刷出版业的特征, 印刷 出版、发行之间的界线将不再明显,直至完全一体化。 因此.数字 网络 多样 快捷是当今印刷产业发展的特 点。其中 数字 网络是指数字与网络技术将更加广泛而 深入地应用于印刷 多样是指印刷品的色彩 花样将增多. 更趋于个性化;快捷是指按需快速印刷与便捷交付正成为 华南国际标签印刷高峰论坛暨展示会200& ̄1 1月29—30B 广州咨询电话:01 0—88275737 …………… 印刷技术・2006/1 2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在印刷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印刷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 高技能印刷人才不足1 3万人。国内目前有5O家培养印刷 来越高,印刷作业的整体工作流程逐渐趋于数字化。对印 刷企业而言,在管理上,产品质量上,以及工艺技术的竞 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和2O余家本科院校 每年毕业的学 生不足2万人,造成其毕业生供不应求,远远满足不了企 业的用人需求 争上,倜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竞 争。印刷行业的庞大规模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构成了印刷产 业对相关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特别是印刷传 媒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产业调整,对一流的具有较强职业素 印刷企业人才缺口较大的岗位主要有CTP操作与管理 数码印刷 印刷工艺与生产管理 印刷机操作 设备维修与管 理、印刷质量控制、营销与客户服务等。而国家和各高等院校 养和技术水平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据行业统计, 我国目前大约需要1 5O万印刷高技能人才.而实际在岗的 现行的职业资格体系、专业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已滞后于行业 发展.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对新型印刷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我国印刷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滞后于行业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兴技术岗位.如CTP 知识结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系方面。 1.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有技能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 数码印刷 色彩管理 印刷检测 包装印前等没有对应的 资格认证体系。 (2)缺乏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认证的体系与标准 目前我国印刷行业的认证主要集中在初 中 高级 缺乏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养与认证体系.而行业的技术发 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设备更新 劳 动组织岗位等变化的需要。以晒版工的培养为例,随着计 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全面运用 企业所需要的 展又使得各技术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操作难度越来 越大.因此如果不尽快建立我国印刷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 认证体系.印刷企业人才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制版人员与传统的晒版岗位所需要的制版人员完全不同. 目前劳动部门晒版工培养大纲 考核内容已完全不能适应 企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在印刷行业的其他工种上也存在着 这样的问题.企业所需要的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 严重不足。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需要建立 一整套人才培养与认证标准 (3)缺乏与行业技术结合紧密 实用性弓虽的教学体系 与资源 分析我国现有的印刷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和资源不难看 出.其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材、教学手段 实训l条件等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体系状态.与现代印刷行 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远远落后于国际上的印刷教育 理念和方法.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企业需求 存在一定的差距。 2.高技能人才的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方面,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传统教育观念没 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另一方面.由于印刷企业现有的技师 高级技师年龄偏高 而青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按照目 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分为初级 中级、高级 技师和 高级技师的规定.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周期太长. 造成了高技能人才的严重断层。 3.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不健全 (1)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更新缓慢 我国现有的印刷行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中的工种种类 (4)缺乏 双师型”及 大师型”教师 由于我国印刷高等院校数量偏少.尤其是能够培养师 资队伍的高层次印刷院校.像武汉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等这样的学校更在少数,加之印刷高技能人 还停留在传统的技术岗位,甚至是淘汰的技术岗位.远远 口印刷技术.2006/1 2 。∥…… … _J…ll… ……… ~… 耳印_网推出÷毒馘==lI!:爻 囊i 4嘉滤…盛章 篱受萱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才的培养教育对教师的技术性要求很强.既拥有较高的 理论水平又具备较高的生产实践能力的”双师型 教师 以及能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 大师型 教师在我国还极 其缺乏。 ≯。。 Il_ vl l_/ 针对我国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 又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既是行业工程师.又是专业 困难 如何才能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并缩短培养时间 完全有必要从职业教育上探索和建立起一套新的印刷高技 能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个过程中 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 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方法、手段及教学资源,又需 要勇于创新与尝试 1.建立学历和职业教育并重的“双证制”人才培养 继续完善和实施学历与职业教育并重的 双证制 印 刷高技能人才培养 完善现有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 开发与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种类和证书层次 2.实行“以受训者为主体,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 教师 同时.还要从企业聘请一些高素质.有丰富实践经 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4.建立高技能人才评价新机制,完善与专业对应的 职业资格种类和证书层次 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核心 的 高技能人才评价新机制。这主要是针对印刷技术专业出 现的新工种 新岗位 而这些紧缺岗位的从业人员 由 于是新技术.他们不可能按照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认 定.走一级级晋升的老路 为了加快这方面的高技能人 才培养 在构建 以受训i者为主体 以岗位技能为核心 以任务为载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基础上 还 必须建立一套全新的有别于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任务为载体”的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印刷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抛弃过去那种过 分强调考试成绩的应试教学法 建立 以能力为中心”的 的评价体系 包括职业能力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 程序。 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中 上课采用以“学生为中心 的 互动式”教育方法 即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 则退居为客体。强调对学生基本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应 要不断完善与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种类和证书层 次,如开发平版印刷(技师、高级技师)、电子图像处 理(技师 高级技师)、计算机直接制版(技师、高级 变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中 主要涉及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及自然科学素质以及身心素质 等 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不 技师)、柔性版印刷(技师 高级技师)等技能培养与 鉴定体系。 5.严格执行“双纲”制,转变教学方法 印刷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形成理论教学与实 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 在全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严格执行”双纲“制 即专业理论和实训l教学双纲并举. 畏挫折、勇往直前的竞争意识 以及勤于思考、崇尚科学 的求知欲望 职业岗位能力反映了学生能否适应所从事岗位的工 作.主要可从技术的角度衡量学生处理工作的能力 其 所对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应由印刷企业的专家、印 刷 线的高级技术工人、 线教师及印刷设备领域的专 家等组成的小组来完成。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 包括自 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等 主要通 过课堂案例分析.聘请相关企业的专家来开设专题讲座 各门专业课程均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 并落 实到具体的教学之中。教学大纲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应以 必 需、够用 为度 不追求理论教学中所谓的知识系统性和 完整性 而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在实践教学中则采取 地毯式 方法确保每个学生参与实践 采用 手把手的 方式“向学生传授技术操作方法。 等方式来完成。 6.加强以印刷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为主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 根据企业具体岗位要求建立多个培训模块 并结合印 刷企业所用设备和工艺技术经常更新培训内容 以灵活多 变的培训形式满足企业的要求 建立起以分析问题、解决 3.坚持“专兼”结合,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E1] ̄ij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是 关键。造就支合格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必须始终坚持 专 兼”结合的方针,抓好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 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问题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华南豳晾标签5嘞高山簟论士丢叠展亲会2oo6 ̄-ci 1.白29二30日…广州l咨询电话:01 0 ̄88275737 印刷技术-2006/1 2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