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

来源:世旅网
2018 年 第 5 卷第 15 期2018 Vol.5 No.1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119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

王志永

(兴隆县大杖子中学卫生院,河北 承德 0673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跟进随访,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康复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恢复,有效避免患者术后腰痛、腿痛现象,能长期维持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5.119.02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顾客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腰痛,通常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本院通过对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具体方法如下:(1)在术后三天内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被动地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被动抬腿,双下肢交替练习,每次抬高30~60度,每次停留10~15秒,避免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和神经根粘连现象。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可加大训练强度,增大抬腿角度。(2)术后四天到半个月的期间内,对患者加大康复训练强度,不仅进行抬腿训练,同时还要配合腰部训练;进行髋膝关节屈伸康复训练,仰卧主动屈曲髋,进行抱膝练习。(3)术后三到四周的期间内,患者可进行下床训练,增加腰背部的肌肉,同时配合伸腰运动,加速康复。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持续半年的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状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效果通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分为优、良、可、差,(治疗总效率=优+良+可)。其中,患者在手术后能完全正常生活,无腰痛腿痛症状发生的为优等级;患者在手术后能正常生活,但伴随有轻微疼痛的为良等级;患者在手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仍无法从事原工作的为可等级;患者在手术后未见任何效果的为差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腰肌力降低、腰部疼痛、叩击痛等状况,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 38~75岁,平均(51.8±3.5)岁,男31例,女13例,平均病程10.1个月;观察组年龄37~76岁,平均(52.3±3.2)岁, 男29例,女15例,平均病程9.8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提醒患者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记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有规律的早期的持续的康复训练,提高护理疗效。

察组(95.21±3.22)护理满意分也优于对照组(84.52±4.1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短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3 结 论

在本次医院选取的7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相对比常规护理方式,优质护理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的特征和诱因,并将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控制,给予心理干预,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缩

参考文献

[1] 章新琼,谢伦芳.优质护理实践的障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

志,2012,27(10):928-930.

[2] 冯 克.坤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

者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3):111-112.

本文编辑:李 豆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120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 第 5 卷第 15 期2018 Vol.5 No.15

2 结 果

术后四周随访,观察组的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术后三个月回访,观察组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六个月回访,观察组患者中的腰痛患者、腿痛患者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具体数据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例数(n)

4444

优(n/%)8(18.18)13(29.55)

良(n/%)13(29.55)18(40.91)

可(n/%)13(29.55)10(22.73)

差(n/%)10(22.73)3(6.82)

总有效率(n/%)34(77.27)41(93.18)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指标对比 [n(%)]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例数(n)

4444

残留腰痛(n/%)14(31.82)2(4.55)

残留腿痛(n/%)12(27.27)1(2.27)

复护理干预的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减少住院时间,并且术后能较长时间维持治疗结果,减轻腰痛腿痛症状,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美娟,莫朝媚,卢宗君,丛 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

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35):4247-4248+4251.

[2] 梁群芳,杨柳枝.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

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01):109-110.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通过对相应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摘除来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保证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因此,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治疗阶段尤为重要,需要精心护理,使患者快速康复。本次实验通过分析可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中予以早期康

本文编辑:赵小龙

(上接117页)

3 讨 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从而发生乙酰胆碱的蓄积,随之促使胆碱神经元持续冲动,继而发生先兴奋、后衰竭的这一症状表现。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会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出现呼吸中枢抑制,发生呼吸肌麻痹,这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2-3]。对该类患者,尽快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机械通气可大大控制死亡率[4]。

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病情做密切的观察,并尽早发现呼吸衰竭的先兆,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通气,是抢救患者的关键,而相应做好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提高患者救治效果更是有积极意义[5]。

从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洗胃时间、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这几项护理指标用时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检验提示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见,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是明显优于对照组的,除了对患者早期应用呼吸机之外,还要做好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工

作,以此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抢救成功率。

总结以上,对有机磷中毒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保证其抢救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福敏.呼吸机辅助呼吸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气道管理体会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3(19):33-33.[2] 陈庆梅.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

究,2015,27(20):101-102,103.

[3] 王水霞.呼吸机用于有机磷中毒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

[J].中国校医,2017,31(3):219,221.

[4] 马洪英,丛树楠.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J].世

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4(79):230-231.[5] 韩花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中应用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6):249-250.

本文编辑:李 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