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

来源:世旅网
July 2010 政治探索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 谭 铃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摘610041) 要]作为一项新型的行政诉讼制度,行政公益诉讼已经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公共利益日益 被侵蚀的残酷现实和法律制度上的空白,亟需在立法上创设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本文将从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现状着 手,对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一点浅见。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必要性;原告资格 【中图分类号】DF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7.0033.02 一、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现状分析 政诉讼中只能通过对具体的行政行为司 讼法》应赋予如下三类主体以原告的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法审查来保护公共利益,然而在尚未构成 格:其一为检察机关,其二为社会组织和 和完善,在某些领域行政公益诉讼已经端 犯罪也未受到行政制裁且也未形成代表人 团体,其三为公民个人。 倪初显。一种情况是公民个人或社会组 诉讼的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中却出现了法 ( )行政公益诉讼具体程序的构想 织可以就选举问题提起诉讼。第二种情 律未能保护到的真空,而行政公益诉讼制 与规范 况是某些检察机关为防止或挽回国家经 度的建立正好可以解决这一不足。 1.级别管辖制度 济损失而提起的民事诉讼,或者某些其他 国家机关代表国家要求给国家资源造成 三、我国行政公益诉讼之制度构建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第三 项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 (一)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 损失的当事人进行赔偿等;第三种情况 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过于狭窄, 大复杂的案件。”笔者认为行政公益诉讼 是某些组织的一部分人可以就与本组织 限制了行政诉讼作用的发挥,究其原因, 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理由是行政公 整体利益相关的事由提起诉讼。但是总 有立法方面的因素,但更多的却是源自 益诉讼一方面牵涉的利益均为社会公共 的说来,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尚处于尴尬境 司法实践的惯性。因此,我们认为我国 利益,涉及面广、社会影响较大;另一 地。关于行政诉讼过程中原告资格的限 应逐步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建立 方面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处于探索 定妨碍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关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同时通过行政公益 实验性阶段,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有利 于行政行为的狭隘界定是制约行政公益 诉讼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拓宽行政诉讼 于克服行政审判的地方化、行政化倾向, 诉讼制度建立的另一个原因。 的受案范围,具体来说:(1)扩大公民、 防止某些地方部门对基层法院的审理干 二、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范围;  扰、设置障碍等问题。我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在建立 (2)将部分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公 案范围;(3)扩大行政机关不作为、侵 共利益的保护也更加迫切,但公权力的 害公共利益的受案范围 行使过程中违法行政行为或不作为对公 共利益的侵害得不到有效遏制,故现实 (二)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2.诉讼时效制度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公 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 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 从各国行政诉讼发展的趋势看,行 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 中的很多公共利益的维护因缺乏具体操 政公益诉讼实质上就是法律上赋予原告 的除外。”笔者认为行政公益诉讼不宜规 作性和有效监督而往往成为一种口号。我 拟制的主体资格,依法代表实体上的主 定严格的诉讼时效制度,在现有的法律 国目前的三大诉讼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存 体,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以 框架内,由法律专门规定行政公益诉讼 在着很大缺失,建立行政公益诉讼是填 实现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因此,放宽对 时效制度,即只要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 补法治漏洞的需要。民事诉讼中对公共 起诉资格的限制是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 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现实危险眭存在, 利益的保护也只能通过代表人诉讼的方 一个核心条件,同时赋予或扩大原告资 就允许具有原告资格的主体提起行政公 式实现,刑事诉讼只能对被侵害且侵害 格的范围需考虑利益关系和成本等因素。 益诉讼。 行为构成犯罪的公共利益予以救济,行 根据我国现阶段法治发展水平,《行政诉 一(下转第42页) 33一 金融经济 值环节。 2O10 Jlulv 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不再具有垄断优 局限性,比较优势不再仅仅是来源于要 (2)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 势,所以根据本国拥有的比较优势来参 素资源禀赋,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成为 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 与国际分工,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贸易 引发国际贸易的新经济变量,所以各国 家的贸易条件呈恶化趋势,即便是以制 利益,但却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 还是要发展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提  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也大多是 差距。升竞争优势,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做准 备。 参考文献: 通过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但是这 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 (2)理论前提假设的局限性 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国际贸 商 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 易发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更不是长 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国际 久的发展战略。 [1】付伟.论比较优势理论与穷国富 裕的基础——基于一种竞争与保护的观 间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一国的比较优 点[J】.金融经济,2010,08. 3.“比较优势陷阱”产生的原因 势,比较优势可以直接形成竞争优势,并 [2】王飞.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与比 较优势陷阱[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O1. (1)比较优势理论所讲的比较优势 成为引发对外贸易的经济变量。 产品是本国产品间的比较,而在一国国 而在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是 内具有优势的产品并不一定在国际竞争 不完全竞争的,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中具有竞争优势。 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比 作者简介: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技术的进步,资 较优势,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成为引发 孙春艳(1990.9--),女,甘肃天水 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 国际贸易的新经济变量,这使得仍按照 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 在读。 流动,推动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新 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开展国际贸易的发展 材料对资源的替代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 中国家陷入了比较优势的陷阱。 高对数量不足的弥补,使得大部分发展 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 四、总结 比较优势理论有其合理性,也有其 (上接第33页) 3.诉讼费用制度 时原告需要承担证明被告存在损害公共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7页 参考文献: 【l】梁慧星.关于公益诉讼[M].北  如果仅因为诉讼费用问题而将行政 利益的事实的举证责任。公益诉讼原告拒之门外,则是强迫公民 或社会组织放弃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 5.诉讼调解制度 关于行政公益诉讼是否适用调解,理 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黄学贤.行政公益诉讼研究[M】. 请求,也就违背了设立行政公益诉讼的 论界理解不一,有学者认为行政诉讼以 初衷。 合法性审查为原则,在具体行政行为的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4.举证责任分担制度 ‘举证责任的分担是否合理,是公益 诉讼能否进行到底并最终获得胜诉的关 合法与违法之间不存在第三种选择,故 【3】武玉功.公益诉讼制度研究【M】.  没有调解的必要。 寸此,笔者认为,因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为行政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 [4]韩红俊,王均容.公益诉讼的理 键。”0为了保障行政公益诉讼的公平、公 正和诉讼经济,举证责任应根据具体情 况合理分担:(1)由于检察院具有公诉 职能,享有侦查权,收集证据处于有利 地位,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适用“谁主 张,谁举iiE'’;(2)民众和社会团体由于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提 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12 和解决纠纷,促进依法行政,故只要通 性思考[过启动司法程序的方式促使行政机关纠 正了错误,及时、有效地恢复了被侵害 (4 . 的公共利益,完全应当允许在庭审过程 中以调解方式结案。 作者简介: 谭铃(1986一),女,汉族,湖南衡 阳人,硕士,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08级 诉讼法学,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 注释: ①李春先.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探析 出行政公益诉讼应遵循行政诉讼的一般 【J].海南大学学报,2006,(1). 规则,即以采取举证责任倒置为原则,同 ②应松年.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 一42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