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之文学成就一览
先秦:
五经:《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楚辞:《离骚》《九章》《九歌》
诸子散文:
老子文章:具有深沉情感,丰富想象和抽象哲理,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墨子文章:推理与叙事结合
孟子文章:刚柔并济的辩论
庄子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 (《秋水》《逍遥游》)
韩非子论说文:善于用寓言比喻现实 (守株待兔—《五蠹》)
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秦汉:
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东汉)
汉赋: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缺点是辞藻过于华丽
西汉赋:气势恢弘,篇幅较长。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赋:现实感强,篇幅较短 班固《两都赋》
乐府诗: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深刻,采集民间诗歌。《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 《东门行》 《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
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东汉)
魏晋南北朝:
南朝: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神灭论》
建安文学: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 《蒿里行》(曹操) 《七哀诗》(王粲)《悲愤诗》(蔡文姬)
田园诗: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 《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陶渊明)
山水诗:《登池上楼》(谢灵运) 《拟行路难》(鲍照)
新乐府: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 《采桑度》
北方民歌慷慨激昂 《敕勒歌》《木兰辞》
舞蹈:《大面》舞对后世戏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我国名僧法显西行取经,回国后写成《佛国记》。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唐:
初唐:陈子昂倡导诗歌改革,内容充实,感情丰富,语言刚健质朴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王维)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诗仙李白,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清新激越的韵调、雄奇豪迈的风格、明快生动的语言。 诗圣杜甫 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语不惊人死不休”
中唐:白居易 提倡诗歌改革,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
晚唐:杜牧 忧国忧民 和李商隐有“小李杜”之称
我国高僧玄奘于贞观年间为求佛学到达天竺,回国后奉唐太宗之命将老子的《道德经》译为梵文,介绍到天竺。
我国高僧义净于唐高宗年间,浮海至天竺研究佛学,他撰写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于武则天时回国。
五代、辽、宋、夏、金:
南唐后主李煜:前期多描写宫廷生活,风格柔靡;后期抒发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
豪放派:北宋的苏轼,拓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了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南宋的辛弃疾,流露出对祖国的山河分裂的悲痛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婉约派:北宋的柳永,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市民气息 《雨霖铃》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明白如话,生活气息很浓;中年以后,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其中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
宋:话本:是一种新兴世俗文学 情节完整,语言生动,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的小说和戏剧很有影响。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经验教训。
宋代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新儒学-理学。南宋的主席、、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的本源,是第一性;“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朱熹著有《四书章句集成》以及后人编纂的《朱子语录》。他的学说还被介绍到了日本。
元: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元杂剧: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
舞台艺术,并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对备受封建压迫的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悲剧《窦娥冤》
散曲:当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
明清:
小说类: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
成书于明朝的《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
成书于清朝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罗贯中&高鹗
成书于清朝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
成书于清朝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书集。作者:蒲松龄
类书、丛书:
明成祖时,由解缙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
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最大的类书。
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的唯物观点。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否定了形而上学的思想。他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提出整治上要“趋时更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