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附件 3
市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方案 (参考格式)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2016 年 XX 月 XX 日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工作机制建立
(一)建设单位统筹协调参建各方的工作机制 (二)装配式建筑验收制度建立 三、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 (一)建筑设计 (二)结构设计 (三)BIM 技术应用 四、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 (二)预制构件生产和运输方案 (三)预制构件吊装和安装方案 (四)装配式模板施工方案 (五)预制墙板施工方案
(六)其他装配式施工方案 五、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应用情况 (一)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相关技术的 应用情况 六、其它需要说明的容 附件 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文件
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应包含如下容(包含并不限于): 一、项目概况
(综合性地简要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位置、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容积率、项目楼栋情况、装配式建筑楼栋情况、装配式 建筑使用预制构件种类说明、装配式施工实施情况等。)
二、工作机制建立
(一)装配式建筑统筹协调及管理人员配置情况 1.建设单位统筹协调参建各方的工作机制 2.管理人员配置情况
(二)装配式建筑验收制度建立 1.建立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验收制度 2.建立装配式建筑工程验收制度
三、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
(一)建筑设计 1.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户型、功能模块、预制构件等) (1)户型模块标准化 (2)预制构件标准化 2.装配式建筑
平面、立面设计(总平面、单体平面和立面、预制 构件和墙体布置图等,要求至少用 A3 纸彩打,图示清晰,详见附件。 预制构件的绘制颜色在设计图纸或 BIM 中应使用明显的颜色标示) 3.装配式建筑机电设计 4.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设计(门窗、栏杆、主要功能区装修) (二)结构设计 1.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2.装配式节点设计 (三)BIM 技术应用 (必须用 BIM 进行建模和分析,必须有装配式施工安装的演示图或 视频) 1.BIM 技术建模分析
2.装配式施工流程 BIM 模型演示 四、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包括:项目出入口位置图、施工道路图、构件车行走路线图、 各栋塔吊和施工电梯布置图、预制构件存放场地位置图) (二)预制构件生产和运输方案 (包括预制构件的生产概况、生产厂家应制定相应工厂操作手册 和作业制度、生产过程应由监理全程监管等) 1.预制构件生产概况 2.预制构件生产的质量控制要点 3.预制构件标示及成品保护措施 4.预制构件运输方案 (三)预制构件吊装和安装方案 (包括综合考虑构件的重量、塔吊的覆盖围、场道路的宽度、吊 点的加固、吊装过程控制、每层吊装完成后及时进行浇筑、成品保 护等) 1.各栋塔吊选型、构件起吊分析 2.吊具准备、各种预制构件施工方案 3.预制构件与装配式模板的连接 4.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5.安全保证措施 (四)装配式模板施工方案 (包括选择合适的装配式模板、模板周转套数、模板深化设计连 接节点详图及试拼装、模板平面布置图等) 1.模板类型的选择分析 2.装配式模板平面布置图和竖向布置图 3.装配式模板安装和拆模 4.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5.安全保证措施 (五)预制墙板施工方案 (预制墙板方案应包括墙板选型分析、平面布置图、墙板防开裂 措施、砌筑及抹灰情况等) 1.预制墙板类型的选择分析 2.墙板平面布置图 3.墙板的存放与运输 4.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5.安全保证措施 (六)其他装配式施工方案(根据项目装配式施工情况填写) 1.预制钢筋网施工方案 2.集成式卫生间、集成式厨房施工方案
3.工具式脚手架方案
五、装配式建筑其他技术应用情况
(一)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 六、其它需要说明的容
附件 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总平面、单体平 面和立面、预制构件和墙体布置等) 市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方案 (填写例)
项目名称: 市龙岗区 XX 新村项目 建设单位: XX 房地产开发 2016 年 XX 月 XX 日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工作机制建立
(一)装配式建筑统筹协调及管理人员配置 (二)装配式建筑验收制度建立 三、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 (一)建筑设计 (二)结构设计 (三)BIM 技术应用 四、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 (二)预制构件吊装和安装方案 (三)装配式模板施工方案 (四)预制墙板施工方案 (五)其他装配式施工方案
五、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应用情况 (一)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相关技术的
应用情况 七、其它需要说明的容 附件 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文件
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应包含如下容(包含并不限于): 一、项目概况
(综合性地简要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位置、用地面 积、建筑面积、容积率、项目楼栋情况、装配式建筑楼栋情况、装 配式建筑使用预制构件种类说明、装配式施工实施情况等。)
二、工作机制建立
(一)装配式建筑统筹协调及管理人员配置 1.建设单位统筹协调参建各方的工作机制
具体描述工作机制(建设单位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总 体协调全面工作。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建设单位承担装配式
建 筑设计、预制构件生产、施工等各方之间的综合管理协调责任,建 立各单位协同合作工作机制,促进各方之间的紧密协作。)
2.管理人员配置
具体描述管理人员配置情况(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成立了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团队”,其中管理团队的项目经理已参加“市 装配式建筑系类培训”。)
(二)装配式建筑验收制度建立 1.建立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验收制度
(1)首批预制构件,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生产单位等 参建各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生产。
(2)协调监理、总承包单位建立预制构件出厂检验和进场验收制 2.建立装配式建筑工程验收制度
(1)首个装配式标准层结构施工前,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单位 对下部结构的预留、预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标准层结 构施工。
(2)首个装配式标准层结构浇筑混凝土之前,建设单位组织设计、 监理、施工、构件生产单位等参建各方进行工程验收,重点检查预 制构件安装和连接节点、装配式模板安装等。
(3)首个装配式标准层结构拆模后,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 工、构件生产单位等参建各方进行结构验收,对工程设计、施工进 行阶段性总结和改进,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4)装配式结构、装配式墙板、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分部分项工 程,建设单位协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建立样板先行制度。
(5)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在首层结构验收、样板先行制度的 基础上,建立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制度,及时组织参建各方进行工程 验收。
三、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 (一)建筑设计
1.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户型、功能模块、预制构件等) (1)户型模块标准化
该项目设计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 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装配式建筑基本特征。为发挥装配式建筑优 势,通过减少楼栋类型,减少户型种类,增加楼栋高度,尽可能使 标准单元楼层数量增加。X栋和X栋塔楼高度一致,平面相同(仅核 心筒部位镜像),标准层楼层(4-36层)全部考虑实施装配式。平面 设计采用南北通透的一梯六户的平层套型,仅采用三种标准套型。 分别为80㎡、100㎡、120㎡,套型平面规整,采用统一模数协调尺 寸,基本单元采用3M模数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 标准》GB/T50002-2013的要求;结构主要墙体保证规整对齐,使 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减少预制构件转折。
A 户型平面图
B 户型平面图 C 户型平面图
(2)预制构件标准化 (预制构件设计必须做到系统、简单及易于施工操作。) 以下为各标准户型均配以固定的预制外墙板的设计
预制外墙板板型统计(共 9 种类型) 各户型使用的预制外墙板构件如下表所示: 标准户型 88A1 88A2 125B 150C 使用的预制构
Q1 Q件 2 Q3 Q4 Q5 Q6 Q7 Q8 Q9 数量(个) 1 1 1 1 1 1 1 1 1 重量(t)
3.66 2.62 2.65 3.22 3.15 3.31 3.11 2.99 2.70 备注:若为镜像户型,则构件为镜像构件。 2.装配式建筑平面、立面设计
(总平面、单体平面和立面、预制构件和墙体布置图等,要求至少 用 A3 纸彩打,图示清晰,详见附件。预制构件的绘制颜色在设计图 纸或 BIM 中应使用明显的颜色标示)详见附件
3.装配式建筑机电设计
该项目机电设备管线系统采用集中布置,管线及点位预留、预 埋到位;预制外墙预留预埋线盒、设备管线、空调留洞等。
4.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设计(门窗、栏杆、主要功能区装修) 各户型采用相同的装修方式、材料、部件,协调好建筑、结构、 强弱电、供排水、燃气及室装饰装修设计,实现各专业之间的有序、 合理同步进行,减少后期返工,从而达到节约成本,节省工期,保 护环境的目的。
全面家居解决方案设计,最大化利用室面积,提高空间效率, 实现造型与户型的完美统一,提升家居舒适度。厨房设计精细化, 实现吊柜、洗菜盆,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
外围护结构部分采用现浇剪力墙+预制填充外墙,外墙饰面为涂 料,预留色块分缝,实现外围护墙、外饰面、防水一体化;构件上预 埋门窗的副框,确保门窗洞口与门窗附框的密闭性。
预制楼梯预留预埋栏杆扶手安装埋件、防滑条等;预制叠合阳 台预留预埋栏杆扶手安装埋件、预埋线盒、立管留洞、地漏等。
(二)结构设计 1.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X 栋和 X 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考虑到结构高度超过 PC 规限高(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表 6.1.1, 7 度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为 110 米,小于本项目 房屋高度)。故本项目竖向构件采用现浇结构,四层及以上为现浇剪 力墙预制外挂板结构体系,预制构件种类为预制外墙(非承重墙)、 预制叠合阳台板、预制楼梯。
2.装配式节点设计 (1)预制外墙连接点设计
(预制外墙连接节点设计应包括详细的构件连接节点图、防水 设计节点图应包括水平和竖向的防水设计、构件保温说明等)
预制外墙的接缝满足防水、防火、保温、隔声的要求。
预制外墙的接缝及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采用材料防水、构 造
防水以及结构防水相结合的做法。本项目普通预制外墙防水形式 主要有3道防水措施,最外侧采用被上下层PC压紧的PE棒和硅酮密 封胶,中间部分为企口型物理空腔形成的减压空间,侧使用预嵌在 混凝土中的PE棒上下互相压紧来加上建筑面层砂浆封闭起到防水效 果。
预制外墙与装饰构件、配件的连接(如门、窗、百叶、遮阳板 等)应牢固可靠。
预制外墙接缝所用的密封材料应选用耐候性密封胶,耐候性密 封胶与混凝土的相容性、低温柔性、最大伸缩变形量、剪切变形性、 防霉性及耐水性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密封胶的选用应符合《建筑
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2005 的相关要求。 预制外墙接缝防水工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以保证剪力墙
的防排水质量。 底部首层连接大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