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形象分析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形象分析

来源:世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孔雀东南飞 中刘兰芝形象分析 李晓红 摘 要: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 (原题为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是中国文 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笔者试图通过对故事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 节的探讨,进一步再现刘兰芝善良能干、知书达礼、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 关键词:封建礼教 殉情 理性抗争 东汉一代,辞赋盛行,诗坛一度冷落。及至“感于哀 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  乐,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出现,使文坛为之一新,大放异 可以休弃。纵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 彩。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为我国古代诗 歌增添了光彩,并成为汉代文学的突出成就,它是汉末广大 恩爱的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 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此诗 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 最早见于南朝诗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 名。)这首代表汉乐府民歌艺术高峰的长篇叙事诗,干百年 来,为人们所广泛传诵,交口赞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 早的长篇叙事诗“双璧”之一,不少学者专家的许多文章的 代学习研究者所认同,并形成共识。每次读《孔雀东南 干、温顺贤慧、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都会给人 留下深刻的形象。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 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 焦仲卿妻作》,后人常以诗的篇首旬“孔雀东南飞”作为篇 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 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 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 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 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淫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 观点,以现实性、社会性、历史性为原则,切中肯綮,为后 挂东南枝”。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 飞》,常读常新。刘兰芝那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 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 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 刘兰芝婚姻失败的原因 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 有人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 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 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 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 如,当刘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 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 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给 “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 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例 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 顺从母意,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 “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 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礼有节。我们透过诗歌的字 里行间的表白,看到的只是刘兰芝知书达礼、温顺贤慧的美 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 “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 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 弃的真正原因。深思熟虑之后,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 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 “被遣”的厄运,故也只能“自遣”了。 在礼教重于“人情”的封建时代,因年轻夫妻过分恩爱 好品德,让人感到刘兰芝的临行表白句句是真,毫无虚言。 可见,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过是焦母掩盖 自己休媳真意的蛮横借口,根本不是刘兰芝被休弃的真正原 因。焦母休儿媳是由于“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这一 而使父母不悦造成的婚姻悲剧又何止刘兰芝、焦仲卿两人? 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宋朝大诗人陆游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陆游与其表妹唐琬的 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探讨任何一个 爱情悲剧跟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何其相似?儿子“甚 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 宜其妻”,夫妻俩人“伉俪相得”竞成为沉浸于爱情幸福中 的青年男女的莫大罪名,以致横遭迫害,劳燕分飞,生离死 的荒谬和不可思议,而在那个时代又是何等的平常和合乎礼 义!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 二、兰芝形象分析 刘兰芝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从诗歌对兰芝临行前梳妆打 扮与美貌的描述: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 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 别,各分东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在现在看来是何等 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 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 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 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 《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 明妇顺”, “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 貌不同寻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古 文学研莞 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 。指如削葱根, 小姑别”时,立刻忍不住了,立刻“原形毕露” 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几句铺陈,描 珠子”。尤其是“出门登车去”的时候,更是“涕落百余 写上求细,艺术上求美,充分调动语言文字在描述美时的功 行”,简直是“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才是刘兰芝此时此刻 能,以令人无法招架的方式描绘刘兰芝的美丽动人,使刘兰 反差中去扼腕兴叹这位美丽女子的悲惨命运。 的真实心境和心态。因此说“严妆”是表现刘兰芝的“从容 顺中别具特色的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表现了一个 芝的美丽同她的被遣形成强烈的错位,让读者在这种鲜明的 镇定”,也表现了刘兰芝个性的刚强,表现了她在善良和温 刘兰芝不仅美丽而且多才多艺、知书达礼。从诗歌的第 弱者和被压迫者的心底升华起来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尊 二节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 严感,表现了她对封建家长的不屈服,表现了她的叛逆的个 六颂诗书。”可以看出她自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具有儒雅的 性。这是诗人塑造刘兰芝这个不朽艺术形象最光彩的一笔。 气质。从她被遣回娘家后,母亲对她的责备“十三教汝 被遣回娘家不久就有“窈窕世无双”的县令的五郎,与“娇 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她与焦 是县令的三少爷,年轻、帅气、窈窕绝伦,便言多才。这是 许多女子都渴求的丈夫人选。她的母亲本来支持她,但是也 织,……十六知礼仪。”也为兰芝的自述做了佐证。再加上 仲卿凄美的爱情故事令人叹惋。如她的第一次拒婚,面对的 逸未有婚”的太守的公子来求婚,也反衬出刘兰芝的身价。 又如刘兰芝说“鸡呜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 动了心,劝她“汝可去应之”。刘兰芝没有被那公子的地位 人故嫌迟。”面对婆婆的百般刁难,刘兰芝不是卤莽顶撞或 和相貌所打动,只是想到与焦仲卿的铮铮誓言,想到与焦仲 是哭哭啼啼,而是勇敢地对焦仲卿说“妾不堪驱使,徒留无 9即的情投意合,一心只盼破镜能重圆。于是,断然拒绝了这 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她知道婆婆在鸡蛋里挑 门亲事。她说“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在“断”字前 骨头,迟早有一天会把她赶回娘家的,还不如自己请回,可 加一个“自”,“自”是立即、立刻的意思,表明她几乎不 见她的聪明、能干。再如,第十段写到她与婆婆的告别的情 形:“堂上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刘兰芝却很镇定、从 容思考、不须商量,立马拒绝,可见她的坚守爱情、忠贞不 渝的情怀。又如太守家迎亲的场面热闹、富贵、繁华:‘“交 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鹊舫,四角龙子幡,娴娜随 容,没有与婆婆发生争吵,可见她有很高的涵养。 在刘兰芝的艺术形象中,最为突出的是她坚贞不屈、敢 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 于反抗的光辉形象。如刘兰芝在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 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 求情也无济于事,事情己无法挽回时,她没有坐以待毙,等 郁郁登郡门。”这里的铺陈词藻华丽、描写细致,以静为 着被遣,而是主动要求“遣归”。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兰 主,以动为辅,以渲染府君迎亲人数之众多、彩礼之丰厚、 芝极强的自尊,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个性坚强的特点。接 场面之宏大。可刘兰芝蔑视封建礼教,不为所动,从侧面衬 着长诗详细描写兰芝回娘家之前l的打扮: “鸡鸣外欲曙,新 托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为金钱所动,不迷恋权贵。另一方 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 面反衬出焦母遣返儿媳的荒诞。最后新婚之夜的“揽裙脱丝 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 履,举身赴清池”的悲壮举动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 殉身、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良好品德。 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 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干百年来,人 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诗篇采用了赋的手法,由 欢喜一场,可谓叛经背道,罪不可赦,更反映出刘兰芝为爱 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 横向铺陈,把兰芝的穿着打扮具体细致地描写出来,靓丽无 比,美艳动人。“事事四五通”,表现了她对梳妆打扮的极 其慎重和细致,斟酌再三,刻意追求,力争尽善尽美。简直 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 使你觉得她似乎就要去赶赴一个什么重要的聚会,或是去参 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 加一个什么重要的喜庆仪式,使你绝对想象不到她是被休遣 剧,却极富正义色彩。这一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和 回家,正面对着人生道路上巨大的不幸。兰芝为什么要如此 精心地梳妆打扮呢?是为了表现她的从容镇定,这其实正是 写照,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 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 兰芝反抗性格的体现。如果说她主动“遣归”,是维护自己 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这种方式的抗争,虽说消 的人格,维护自己的自尊,那么,归娘家前精心梳妆打扮则 极,但毕竟是黑暗之中的一线光明,给后人以积极的启迪。 是运用自己的美艳无比作武器,对造成自己爱情悲剧的封建 家长焦母进行示威,表示反抗,表示自己的不屈服、不顺 参考文献: 从。明确地向焦母表示,“遣归”并不能击倒我、打败我, [1]余冠英选注.乐府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所以,当她“上堂拜阿母”时,“阿 母怒不止”。试想,如果兰芝此时是哭哭啼啼、涕泗横流、 [2]李因笃陈祚明等编.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孔雀东南飞 [M].北京:中华书局,1987 蓬头垢面、衣服不整、拖着鞋子趿拉着袜,焦母看到后,绝 [3]孙志凌. 《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J].语文教学之 对不会“怒不止”,相反肯定会内心窃喜、心情舒畅。因为 友,2001, (7). 她达到了目的,她要的就是刘兰芝的这个样子,就是要看到 平素“举动自专由”的人能有今天的惨相,只有刘兰芝的难 [4]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金伟源.生不偕老死求同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989. 受,甚至悲伤欲绝,才能使她高兴。可是刘兰芝绝不会这 [A].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析[C].华东师大出版社, 样,否则就不是刘兰芝了。其实可以想象此时的兰芝心里有 多么地难受,但她却绝不在焦母面前表现出来。当她“却与 (李晓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