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框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

基于框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

来源:世旅网
第 31 卷 第 3 期2018 年 3 月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Vol.31 No.3Mar.2018

基于框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

邓 华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本实验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基础,设计了如何在综合课程教学中嵌入写作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得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写作内容的完整性和切题性,篇章连贯和逻辑表达方面进步显著。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18)03-0028-02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Based on Frame Theory

DENG 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This experiment wa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ourse of College English. It designed how to embed the writing teaching mode in the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teaching. After a semester's experiment, the teaching model wa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especially the completeness and pertinence of the writing content,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ext coherence and the logical expression was remarkable.

Keywords: Frame Semantics;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Mode; Writing Ability

0 引言

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写作是人们“使用人为创造的视觉标记或其他符号进行交际和表达”的过程。写作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构思、撰写和修改。如何把作者的心理认知表现在写作上,并以文本的形式来呈现作者的思想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探讨至关重要。本文尝试把认知语言学科中的框架语义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说明文为例,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综合课堂教学中嵌入写作教学模式,并利用SPSS1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验证了该模式的实际效果。研究表明:基于“Fillmore框架语义学”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认知语言学认为,框架是储存在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或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框架与人脑中的原型密不可分,也是与语境和文化密切相关的认知结构。框架与框架之间存在多种联系方式,主要有等级关系(hierarchy)和次框架关系两

[1]

种。相关的框架激活同一个语篇。学者汪立荣将符号、意义和框架三者之间的关系概括为:语言符号是激活认知框架的工具或触发器,而语言意义则寄居于被激活的认知框架中。

1 写作教学模式设计

写作不仅是组词造句,更是语言或文本组织的方

式,包括信息处理、修辞框架、交际目的等。不论何种形

式的写作,均包括三个阶段:规划、撰写和修改。下面以说明文为例,将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写作的认知过程结合起来建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1.1 规划

规划指根据写作目标在大脑中产生和组织观点。写作目标包括写作主题、潜在读者和目的语等。首先,作者在规划时就要将自己的写作主题与以往生活经历在头脑中形成框架,找出对应框架中的基本框架元素,然后根据潜在读者、目的语等安排和组织从哪一元素入手来介绍该框架,最后根据特定的视角来凸显框架中的某些元素,并选择相应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等。1.2 撰写

撰写是学生把观点转换为语言以形成文本的过程,是构思活动的延续。在这个阶段,学生根据构思阶段形成的框架网络,选择词汇和衔接手段来遣词造句,连句成篇。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框架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激活大脑中储存的知识结构和词汇库,再把与主题框架相关的词汇和知识填入框架的槽孔。以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为例,学生根据构思阶段的框架网络图进行撰写,写作题目为如何应对地震,根据框架元素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写作时首先应包括地震的预测与预报,

收稿日期:2018-02-03

作者简介:邓 华(1982-),女,湖南邵阳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师范大学项目《基于框架语义学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项目编号:校行发教务字[2015]90号);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fillmore框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5]291号).

第 3 期基于框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

29

选择的词汇应与该框架保持一致,至少要出现关键词forecast/ predict、detect、warning signs…以及体现该框架典型特征的语义内容:animals behavior changes等。1.3 修改

文章初稿写成之后,进入修改阶段。修改主要包括教师反馈与同伴互评。无论哪种形式的反馈活动对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都至关重要。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或学生的反馈信息主要关注的是作文中的语言错误,如单词拼写、语法、句式是否正确,而忽略了文章内容的完整性,文章是否切中主题以及篇章是否具有连贯性。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文章与自己的写作初稿进行对比学习或进行同伴互评。

2 教学实验研究

该研究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由同一名老师在实验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2016.09-2017.01)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验。学期结束后,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的写作成绩对比分析,并从分项评分的五个维度检验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前后测试的写作成绩变化。

实验步骤:整个实验由同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授课与测试。具体步骤包括前测,授课与后测。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第一次写作测试,即前测,题目A Course that Impresses Me Most in College,时间为30分钟,分值为15分。作文评分采用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评分标准,从内容切题、表达清楚、句式多变、篇章连贯、语言规范五个维度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成绩包括一个总成绩和各个分项成绩。评分人员为两名大学英语教师,他们均不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活动,以确保评分的公平性。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第二次写作测试,即后测,题目为 How I learn English,时间为30分钟,分值为15分。评价方法同前测,评分人员为前测的两位大学英语教师。3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前、后测写作成绩的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作文成绩前测的均值分别为8.01和8.03,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作文成绩均值由实验前的8.01分提高到试验后的8.79分,对照组学生由8.03分提高到8.51分。数据显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后,两组学生的写作均取得了进步。对比实验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值的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学生前后测成绩P=0.01(P<0.05),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学生前后测写作成绩P=0.12(P>0.05),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实验组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相比对照组取得了更为显著的进步,证明了基于框架语义学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促进

作用。

为考查该教学模式如何影响学生的写作成绩,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前后测的写作成绩从评分标准的五个维度即内容切题、表达清楚情况、篇章连贯性、句式变化、语言规范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前后测成绩在五项指标上都显示出较大的进步。具体到作文各项的进步情况,实验组学生在内容切题、表达清楚、篇章连贯、句式多变和语言规范方面的均值差异显著P<0.05,表明该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照组的学生前后测成绩也显示出进步。句式多变和语言规范的均值差异显著,P<0.05,但在内容切题、篇章连贯和表达清楚方面的均值差异均为P>0.05,表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有限。4 讨论

从实验的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嵌入写作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克服写作焦虑情绪,原因如下:

一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嵌入写作教学模式,可

以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2]

,互为补充。在每个单元的课文讲解之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写作模式进行构思,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有效预测,通过激活主题框架及相关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进而对阅读文章进行赏析与评价。

二是学生课外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主题信息以丰富知识结构,并进行撰写。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主题框架与框架中涉及的基本元素以及元素间的逻辑关系和详略度,并列举出框架词汇与句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自评与互评意见给出修改建议。

本研究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写作教学模式进

行探索与讨论,正如刘润清[3]

先生所说的,就外语教学法而言没有人能够回答究竟哪种教学法最为合适这一问题,即便回答出来也是片面的。本研究仅提供了说明文写作的教学设计,对于其他文本类型还有待探索,对阅读的促进作用仅从写作表达和课堂观察入手,其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

参考文献:

1] 汪立荣.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及其认知解释[ J].外语教学

与研究,2006(3).

2] 杨永林,董玉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体验英语”视

角下的教学模式新探[J].中国外语,2010(1).

3]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9.

[责任编辑 袁 懿]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