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淡足侧沟茧蜂进展及应用分析

淡足侧沟茧蜂进展及应用分析

来源:世旅网
土肥植保TUFEIZHIBAO淡足侧沟茧蜂进展及应用分析杨小文(佛山海关驻高明办事处,广东 佛山 528500)

[摘要]甜菜夜蛾是田地最为严重的害虫,在各个国家均有相关信息表明甜菜夜蛾暴发成灾的记录,并给当地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损失。最初为了保证田间有更好的收入,人们采用了杀虫剂,但是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导致甜菜夜蛾的抗药性显著增加,杀虫剂的防效显著下降,在给甜菜夜蛾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污染了农产品生态环境。所以,国内外学者在研发过程中开始不断寻找替代化学药品的方法,并对淡足侧沟茧蜂越来越重视。通过人工的方法来繁殖淡足侧沟茧蜂,能够更好的控制甜菜夜蛾给农业带来的危害,近些年甜菜夜蛾防治研究中的难点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本文就淡足侧沟茧蜂的进展及应用作出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甜菜夜蛾;淡足侧沟茧蜂;进展;应用

甜菜夜蛾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害虫,主要遍布与田地之间,对蔬菜及水果造成了严重伤害。然而甜菜夜蛾的天敌已经达到了96种,其中膜翅目的寄生蜂有33种侧沟茧蜂可寄生于鳞翅目夜蛾科、尺蛾科的多种昆虫,这种寄生蜂属于多寄生性寄生蜂,寄生率一直保持在 5%—50%之间。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中红侧沟茧蜂、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生物学特征、进展均有研究,可是对淡足侧沟茧蜂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目前来看,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的幼虫期具有较强的寄生作用,我国杨俊华[1]等人曾发表过学习经历对淡足侧沟茧蜂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文章,重点提出淡足侧沟茧蜂的作用,尤其是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作出了详细分析,国外对淡足侧沟茧蜂也有过报道.笔者在田间系统调查时,发现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的自然寄生率最高时达到47.7%,其中有一部分文章还处于待发表阶段,可以说淡足侧沟茧蜂是一种颇具应用潜力的寄生蜂,对此,对淡足侧沟茧蜂进展及应用分析,有利于该蜂的繁殖、利用。

1 淡足侧沟茧蜂的简单综述

在养虫室条件下接蜂。对于接蜂的方法则可以采用单头接蜂法,每头幼虫仅蛰探一次,每天接蜂时间设定在9点到晚上8点时间。记录每天的寄生数和饲养过程中的结茧、羽化等参数。

2.1淡足侧沟茧蜂成虫羽化、交尾

需要实验人员收集打量寄生蜂的茧,并且将寄生蜂的茧集中在一起进行羽化,每隔一个小时可以进行观察一次,观察不同时间段羽化寄生的数量。而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目前研究淡足侧沟茧蜂的主要方法。

2.2寄生蜂搜寻和处理寄主

在季香云,蒋杰贤[2]研究人员实验过程中,在养虫室条件下,将已经交配完毕,且没有产卵的雌蜂放入到指定试管中,另外将寄主幼虫及其食料放入培养皿,然后将指形管管口伸入培养皿中,并且对雌蜂爬出管口的时间进行详细纪录。雌蜂到达寄主的时间减去爬出管口的时间,即为寄生蜂寻找寄主所要花费的时间;处理寄主的时间为雌蜂离开寄主时的时间减去到达寄主的时间。

2.3刺探次数对寄生的影响

李科明[3]在研究淡足侧沟茧蜂过程中,随机挑选了一些比较活跃的雌蜂,其中具有具有较强产卵能力的雌蜂共计45头,并将这些雌蜂分成了3组,三组分别蛰刺1次、2次、3次。寄主为粘虫的2龄幼虫。一部分被寄生后的粘虫单头单管饲养,并且详细纪录寄生率、羽化状况、结茧情况。另一部分被寄生后的粘虫马上解剖,观察虫体内的寄生蜂卵数量。

2.4淡足侧沟茧蜂的寄生动态

挑选20只刚羽化的寄生蜂,分别放入标准试管当中,并且对这些寄生蜂进行补养,补养的成分主要以蜂蜜水为主,让寄生蜂相互交配,在1天之后,选用2龄的粘虫幼虫为寄主,54农家科技2淡足侧沟茧蜂的进展

淡足侧沟茧蜂主要用来抑制甜菜夜蛾的快速增长与繁殖,保证田地农作物有效增长,这是淡足侧沟茧蜂的主要应用。

3.1淡足侧沟茧蜂有效抑制甜菜夜蛾繁殖

甜菜夜蛾在被寄生的第一天,取食量与对照幼虫取食量没有差异,等与第三天第四天相比时,发现被寄生幼虫的取食量开始下降,但与被寄生的第一天,被寄生幼虫的取食量显著降低,第八天后就不再取食,而对照第五天已进入龄暴食阶段。

从总的趋势上来看,淡足侧沟茧蜂幼虫在甜菜夜蛾进入暴食期前钻出寄主体内,引起寄主死亡,大大降低甜菜夜蛾的为害程度。屈振刚等的研究也表明甜菜夜蛾被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后取食量与正常的甜菜夜蛾相比显著减少,基本上失去危害能力。蒋杰贤[4]等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被淡足侧沟茧蜂寄生的斜纹夜蛾发育历期延长,幼虫取食量显著下降。从这一点中,我们不难发现,淡足侧沟茧蜂的主要应用是为了防治害虫继续繁殖,能够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发育,为田地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健康。

3.2淡足侧沟茧蜂的应用注意事项

在室内测定了目前菜田常用的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和淡足侧沟茧蜂的毒性,以选择农药时参考。经过实验最终发现,灭幼脲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比较低,对淡足侧沟茧蜂的毒力却很高,所以不适用于甜菜夜蛾的防治[5]。高效氯氰菊脂对甜菜夜蛾具有较高的毒性,但对淡足侧沟茧蜂的毒性也较高,更不适合用于农业生物的防治,所以在使用淡足侧沟茧蜂的过程中需要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杨俊华,蒋杰贤,万年峰,等.学习经历对淡足侧沟茧蜂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7,33(06):38-42.[2]季香云,印杨毅,万年峰,等.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黑化及血细胞数量和构成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33(03):319-325.

[3]李科明,张永军,吴孔明,等.中红侧沟茧蜂触角超微结构[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7):3522-3530.

[4]张蕾,蒋善军,江幸福,等.Cry1Ab杀虫蛋白对淡足侧沟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1,37(06):107-111.

[5]季香云,蒋杰贤,万年峰.生物因子对淡足侧沟茧蜂寄生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0(18):8-10.

3淡足侧沟茧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